中國原生魚中最常見的鰟鮍 但是想養好鰟鮍卻很不容易

2020-12-03 水族與生活

撈魚摸蝦對許多成年人來說都存在於兒時的記憶,就連魯迅先生都曾描述過少年時期釣蝦的經歷,還親切的稱其為「呆子」。

幼年時的無知,總是把撈回來的小魚小蝦養在水果罐頭瓶中,若是條件好些那麼塑料瓶亦或一個像模像樣的魚缸都是它們的歸宿。當然這些被注入愛意或興趣的小生命總是無福消受這種禮遇,往往活不過幾天就煙消雲散,換來小孩子的幾滴眼淚。

當然雖然現代城市的發展,這種兒時的撈魚摸蝦已經變成商場中的小網撈金魚。小朋友們多半對金魚飼養是沒有什麼概念的,大多數時候只是苦了家長......

比起生命力頑強的金魚,我們小時候撈的魚就壽命短得多,但凡活到最後的沒準就是泥鰍了吧。現在仔細回想,多半是因為水質、溶氧、循環過濾甚至食物等種種因素導致我們無法養活它們。

說了這麼多,今天的主角就是以前文章中順帶提過的中國最常見的一種原生魚——鰟鮍。也是我們小時候摸魚最容易獲得的一種魚。

每種魚在找資料的時候往往越發的覺得自己的無知。用鰟鮍舉例,這種分布於全國的小魚,看似都差不多,卻驚奇的分為5屬12種(也有其他材料為3屬21種),畢竟不是專業人士,資料已經看花了我的眼。其中還分為鰟鮍屬、鱊屬、田中鰟鮍屬等等。在尋找資料中田中鰟鮍屬資料甚少,結果卻發現還有副鱊屬。幾十種小魚,橫豎看來看去差異其實並不大,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大的困擾。

鰟鮍這種小魚分布在全國各地,雖然看起來都差不多,也有各種細微差別,但最常見的就是中華鰟鮍和高體鰟鮍。鰟鮍對很多釣魚人來說是一種雜魚或者搗亂者的存在。原因就是嘴小不好釣,而且成群出動,最終會影響到釣魚人「釣大魚」的願望。

東北對於鰟鮍魚戲稱為「葫蘆片子」,皆因鰟鮍身材略成扁圓形,可能比較像葫蘆籽的緣故。釣魚人也稱其為「七彩小武昌」,多半是因為鰟鮍魚讓人驚豔的婚裝。

鰟鮍在很多人印象中是小魚,但經常釣魚的人也會驚奇的發現,鰟鮍也可以大到一個巴掌握不住的18釐米!

鰟鮍的奇特之處

先說說鰟鮍的不足,對釣魚人來說鰟鮍鬧鉤,影響釣大魚的心情。(鰟鮍的漂相和鯽魚類似)很多人滿心歡喜以為是鯽魚,結果拉上來一看卻是鰟鮍自然心中大打折扣。

很多人覺得鰟鮍並不好吃,煮湯不如鯽魚,油炸不如白鰷,味道略苦,甚至有些地方稱其為苦癟屎,也有人說鰟鮍醬燜十分美味。很多人對鰟鮍的味道貶比褒要多的多。也是現在物資發達,牛肉雞肉都吃不過來,鰟鮍這種雜魚自然算不得美味。

對捕魚人來說,若是餵雞鴨也就罷了,但若是做為餌魚鰟鮍也入不得眼。餌魚多半為麥穗,小泥鰍,小白鰷身體瘦長拿去餵食大魚吃的方便,鰟鮍由於扁圓,做為餌魚也賣不上好價錢,甚至有時連魚販也不願意收。

這種到處被嫌棄的魚在原生玩家手中卻得到了不一樣的寵愛。首先鰟鮍比較容易獲得,當然一些比較稀有的品種在原生玩家圈子中還是趨之若鶩的,另外鰟鮍值得關注的就是奇特的繁殖方式以及交配期雄魚的婚姻色。

繁殖期很多釣到或捕到鰟鮍的人總會發現母鰟鮍的肚子上有一條長長的「帶子」很多人不認識甚至覺得是寄生蟲,從而覺得噁心。但是這不過是母鰟鮍的產卵管罷了。

鰟鮍是自然界中和河蚌有著融洽的共生關係。這裡的共生指的是真正的共生,二者互惠互利而不是自然界中一方依賴另外一方生存的偽共生。

作為食物鏈的底層,鰟鮍繁殖能力較弱,產卵量又低,又沒有能力來保護自己的幼子。為了提升後代的生存機率,鰟鮍會把自己的後代產在河蚌之中。

每年的4-6月鰟鮍繁殖期,雌雄鰟鮍會尋找河蚌的入水口。雌鰟鮍用長長的產卵管順著水流「飄入」河蚌的入水管中,將卵順勢產在河蚌的鰓腔內,雄魚也會隨之射精,使卵受精。

鰟鮍的卵在河蚌內隨著河蚌的呼吸來增加卵的溶氧性,這樣鰟鮍的卵孵化率會非常高。鰟鮍的小魚長大後,才會離開河蚌的保護。這個時候,河蚌也會把自己的受精卵附著於小鰟鮍的身上,為自己的後代傳播更遠的距離。不過河蚌的幼體會暫時寄生在小鰟鮍的身上靠吸取營養來長大,最後脫離小鰟鮍成為獨立的河蚌。

據說不同品種的鰟鮍會選擇不同種類的蚌來作為自己的產房,沒有蚌的存在鰟鮍似乎是無法繁殖的。但是就如今蚌類養殖來說,卻不是非得鰟鮍才可以繁殖。一些其他種類的魚也可以成為蚌受精卵的寄生宿主。

總之鰟鮍和蚌就是自然界中一對真正意義上的共生關係,有人曾經在河中撿來河蚌,放入自家池塘卻發現孵出許多鰟鮍也不是那麼不可接受的事情。

在原生魚飼養中,鰟鮍的繁殖一直是很頭疼的問題。並不是鰟鮍難養,而是蚌比較難以在水族箱內生存。

飼養鰟鮍,雄性的婚裝是鰟鮍的最大觀賞點。如何把鰟鮍養出絢麗的顏色,是很多原生玩家的最大追求。

在繁殖期,雄性鰟鮍的色彩就是能否爭奪配偶的關鍵。環境,時節甚至一隻蚌都可以讓雄魚變得豔麗起來,也許這就是原生玩家最大的樂趣所在。

斷斷續續的抽空寫了大概幾天時間,對很多水族玩家甚至釣友來說鰟鮍是一種熟悉的再不能熟悉的小魚了。曾經見過釣友,一邊釣到鰟鮍一邊咒罵。也見過原生圈中,許多玩家尋找的大鰭鱊,可能在別人眼中是無人要的小雜魚。

相關焦點

  • 9種產自中國的觀賞魚,胭脂魚最高端,鰟鮍魚最常見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二水族。每次逛魚市,都是熱帶魚的天下,尤其是南美一帶的熱帶魚,更是在水族市場泛濫,我們中國原有的觀賞魚有哪些呢?除了前些天談到的普叉鬥魚和圓尾鬥魚,還有很多漂亮的原生觀賞魚。水族箱養胭脂魚的魚友,不知道現在還剩幾個,這種魚屬於卵生魚類,但是,在水族箱沒有繁殖成功的案例,但是胭脂魚觀賞價值很高,可能是原生魚的緣故,胭脂魚以前都是上餐桌的魚類。麗色低線鱲,是生活在小溪流中的魚類,屬於雜食魚類,分布在瀾滄江和元江流域,是當地比較常見的原生觀賞魚,現在很多觀賞魚玩家,喜歡把原生魚養在魚缸。
  • 我們管這種原生魚叫鰟鮍魚,你們呢?它可曾是原生魚圈子的風向標
    好久沒和大家聊到關於原生魚的話題了,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一聊一種比較經典的原生魚品種,鰟鮍魚。這種原生魚曾經是整個原生魚圈子裡的風向標,原生魚的火熱程度可以從鰟鮍魚的普及程度就看得出來。鰟鮍魚可以說是我國原生觀賞魚裡面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類魚了。
  • 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之七——高體鰟鮍
    這個名字可謂取得很形象,又薄又扁的魚。其實,土名往往都是含而糊之、籠而統之,這其中包含了很多種魚,最常見的,就是這次要介紹的——高體鰟鮍。高體鰟鮍是曾經在粵東本土廣泛分布的魚類,將近十年前,我還曾多次在許多不同的溪流記錄過,可惜現在也是越來越少了,而且在某些溪流中已經絕跡。第一次認識高體鰟鮍,那是在我很小的時候了。
  • 原生魚現狀:濫捕火山鰟鮍的背後,太多負能量
    當時人們對它並不了解,發現者根據品相,大致可以分辨出其作為鰟鮍應有的所有特徵。由於這種魚並沒有出現在任何資料中,發現者根據它鮮豔的體色,將其命名為火山鰟鮍。而「火山」兩個字,恰好是發現者名字的拆分。火山鰟鮍的出現,其實對我國原生魚研究發展有積極作用,因為一條魚的體型、體長、顏色甚至口的形狀都可以體現出物種發展方向以及當地地理特徵。
  • 鰟鮍、馬口和蝦虎
    這三種原生魚在我國的大江南北幾乎都看得到,而且是品種繁多、花色各異,往往出現最多的地方是在觀賞魚的活餌小魚或者菜場的小雜魚中間,我們有許多養魚愛好者,尤其是鍾情於這些本土魚種,對這三大類我給它們起了綽號原生魚「三賤客」,賤的不只是價格便宜,更是皮實好養。
  • 我國最漂亮的原生魚,未必是鰟鮍和白雲金絲,這種小型魚更漂亮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只要是一提起我國的原生觀賞魚,最具有代表性的,魚友們至少會想起來三種魚,分別是:國鬥、白雲金絲和鰟鮍,除此之外還會有很多蝦虎魚和各類吸鰍等等。
  • 漢江流域「五彩魚」大爆發,原來是最不值錢的鰟鮍魚
    鰟鮍魚是其學名,但它的「俗稱」可能有幾百個,什麼死光皮、苦花魚、麻婆魚、苦鯿魚等等等等..... 如此多的俗稱,也可見它在我國分布範圍之廣,種群之繁盛——這跟鰟鮍魚的繁殖習性是分不開的,鰟鮍魚的繁殖產卵量不多,但其繁殖過程卻極為安全、孵化率極高! 這是為何?
  • 鰟鮍
    朝鮮鱊隸屬於鱊亞科,是一種常見的原生魚,但是它的近親似乎更加出名,這就是鰟鮍。鰟鮍魚和鱊是近親,同屬於鯉形目——鯉科——鱊亞科,又稱四方皮、境魚、葫蘆片子、彩園兒、旁皮。鰟魮魚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種類多樣,常見於淡水湖沼中,尤其多見於水質潔淨的溪流中。它們的平均體長在六釐米左右,在北京最常見的鰟鮍是高體鰟鮍,經常可以在各種水域見到它們成群結隊地覓食。
  • 既漂亮又健壯的魚有沒有?當然有,你身邊土生土長的鰟鮍魚就是
    【前言】在魚友們養觀賞魚的過程中,新人總會由於經驗不足產生很多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觀賞魚養著養著相繼掛掉。觀賞魚的種類多樣,美麗的觀賞魚很可能又體質嬌弱,假如我們餵養不當時又可能產生疾病,導致魚的傷亡。那麼,有沒有一種觀賞魚既美觀絢麗又體質健壯呢?
  • 說一說目前常見的一些我國原生類觀賞魚
    為了理清一些常見的原生觀賞魚,我還特地,簡單做了一個線程圖,但是還是沒有完全做完,而且本人對於生物分類只是初涉皮毛,其中可能有些錯漏,如果發現,還請指正!其中一些,比如鰟鮍,蝦虎之類的,因為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還不斷有著新品種被發現,所以就只列出了比較常見的幾種。本篇文章,也就只聊一聊一些最最常見的原生觀賞魚!
  • 野採的鰟鮍魚體色豔麗,放到魚缸裡為什麼不發色?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隨著原生觀賞魚的火熱,很多魚友都喜歡上了一種原本不起眼的小型原生魚,它們的名字叫做鰟鮍魚。我們如果比較仔細的話,就可以觀察到,它們在野外環境,都是在池塘中生活,底沙也是暗色調的,只有一處能夠見光,也就是池塘的水面,四周是不透光或者微光的。只有這種野外環境,才能夠造出大部分原生魚的最佳發色。
  • 用方言來說小龍蝦螃蟹,鬥魚蝦虎魚,鰟鮍麥惠魚,沙塘鯢,有趣
    鰟鮍_鰟鮍魚:別的地方鰟鮍魚有很多叫法,有叫天堂魚的,有叫菩薩魚的,我們這裡比較簡單就叫鰟鮍。這種魚其實是一種寵物魚裡面非常有名的原生魚。魚鱗在陽光反射之下是彩色的,非常漂亮,所以喜歡養寵物魚的人都喜歡去外面打野捕撈這種野生鰟鮍魚。而我們這裡很少養鰟鮍魚做觀賞魚,主要還是吃。
  • 上海常見「鰟鮍」
    高體鰟鮍高體鰟鮍,拉丁學名:Rhodeus ocellatus。該種分布在中國大陸各大水系,上海水域中最為常見的鰟鮍就是它。體長約4-5釐米左右。體扁薄,呈卵圓形。嘴小且口角無須。側線不完全,僅在前面4~6片鱗上具有側線孔。雄性發情時期十分美麗。
  • 為什麼有人認為鰟鮍魚很難飼養?掌握以下幾點,就可以把它們養好
    今天養魚老道遇到了多年前的一位老朋友,看到我魚缸裡竟然飼養有鰟鮍魚,突然想起了一段往事,說的是,想當年我在魚店裡曾經飼養過鰟鮍,當時我就說它們是高氧魚,極難飼養,事實證明,最後飼養的結果也不是很美麗,為什麼現在反而把它們養的很好了?是啊,仔細回想起來當時確實如此,為什麼這位魚友能想起來這段往事呢?
  • 渾河瀋陽段竟有鰟鮍400萬尾!號稱原生觀賞魚之...
    葫蘆片竟號稱中國原生觀賞魚之王   中國原生魚玩家最常玩的三種魚:蝦虎、吸鰍和鰟鮍。   不過,漂亮的蝦虎品種和吸鰍品種大多在南方,而漂亮的鰟鮍品種確是南北方都有,分部範圍最為廣泛。   如果把鰟鮍稱呼為「中國原生觀賞魚之王」,很多原生魚類愛好者都不會反對。鰟鮍魚自身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他們在每年求偶時的婚姻色可以被稱為「絕美」!
  • 鰟鮍、金線蛙等原生物種再現圓明園
    消失多年的鰟鮍魚、金線蛙,如今重現圓明園!「鰟鮍魚是北京的原生魚類,大多只有一兩寸長。雄魚身上有五彩條,在陽光下會閃光。」圓明園管理處生態科的王沛然說,今年初夏,鰟鮍魚首次現身圓明園西長河。從夏至秋,它們又多次出現在福海、廓然大公等水域中。鰟鮍魚驚喜接踵而至。在圓明三園之一的長春園東南隅,是如園的清淺池塘,今年,工作人員在這裡看到了金線蛙的身影。這種蛙的身體為綠色,兩側各有一道較寬的黃色褶線,因此得名。往前數兩三年,圓明園福海附近還發現過一種更為稀有的物種——有「昆蟲界大熊貓」之稱的低斑蜻。
  • 魚趣魚樂,盤點那些鬧鉤的小魚,又愛又恨的鰟鮍魚
    鰟鮍魚屬鯉科,鰟鮍亞科,種類很多,在中國分布廣泛,有五屬十二種之多,地方叫法也非常多,四方皮,鏡魚,彩圓,東北叫葫蘆籽,北京叫火鱗片,因為在繁殖期,雄魚的身上會出現七彩顏色,因此,它也屬於一種觀賞魚,很多觀賞魚的原生玩家,特別鍾愛這種魚,此魚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進入歐洲觀賞魚市場,是我國非常出色的原生觀賞魚,被稱之為中國彩虹。
  • 你小時候玩過鰟鮍魚嗎?這種寵物魚背後,藏著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抓進魚缸玩兩天,放歸自然好愜意。歡迎大家再次回到譁仔寵魚學院。對不起,我是譁仔!譁仔今天講的觀賞魚是鰟鮍。中國原生魚玩家最常玩的三種魚:蝦虎、吸鰍和鰟鮍。漂亮的蝦虎品種和吸鰍品種大多在南方,而漂亮的鰟鮍品種確是南北方都有,分部範圍最為廣泛。所以啊,不論你是南方小孩,還是北方小孩,你都有機會在野外採集到心愛的鰟鮍魚。如果我把鰟鮍稱呼為「中國原生觀賞魚之王」,恐怕也能找出一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 中國原生魚簡介和發展探討
    只要不電魚,不下藥,魚就有了喘息的機會,這就間接保護了中國原生魚資源。中國本土原生魚中,有些成員完全有潛質成為流行的觀賞魚。畢竟,它們很美。不同人的眼裡,對美的定義不同,原生魚有的素雅,有的鮮豔,有的動作豐富有趣,也算可以滿足各種魚友的喜好了。雖然它們夠美,但本土原生魚要成為流行的觀賞魚,也有嚴重的條件束縛。
  • 常見又美麗的原生冷水魚 冬天再也不用加熱棒了
    前不久有南方小夥伴問,有什麼冷水魚適合在家養的?想了想,除了金魚和錦鯉這兩種常見的冷水魚外,還有很多原生魚是可以選擇的。當然,前提是你的家裡不會結冰。原生魚的選擇其實也蠻多的。就色彩豔麗和物種豐富程度上來講,中國的原生魚絲毫不遜色熱帶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