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和大家聊到關於原生魚的話題了,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一聊一種比較經典的原生魚品種,鰟鮍魚。這種原生魚曾經是整個原生魚圈子裡的風向標,原生魚的火熱程度可以從鰟鮍魚的普及程度就看得出來。
鰟鮍魚可以說是我國原生觀賞魚裡面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類魚了。因為由於各個地區水域的不同,因此雖然都叫鰟鮍魚,但是它們的表現形式不一樣的,我們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是一些亞種。比方說,西北地區的有西北鰟鮍,還有其他地區的高體鰟鮍,以及這幾年比較流行的火山鰟鮍。尤其是火山鰟鮍魚,在飼養出狀態之後,全身通體發紅,因此而得名。所以它們的觀賞性是非常強的,根本不遜色於現在很流行的一些熱帶魚。
如果小時候經常接觸一些山間溪流的朋友,應該會經常遇到這種鰟鮍魚,而且也比較容易抓,抓回家之後其實飼養難度不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鰟鮍魚由於野性比較大,因此,如果是野生抓回來之後,沒有讓它定水,沒有讓鰟鮍魚熟悉整個魚缸環境的話,它們有可能因為緊張,導致痙攣致死。曾經我就有過這麼一個經歷,就是在野外抓回來鰟鮍魚之後放到魚缸,再用手去撈它的時候,它又非常緊張,然後整個身體彎曲,最後就一動不動了。
因此飼養鰟鮍魚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那就是魚缸的布置,一定要有一些石塊或者沉木,或者是枯樹葉,來給它們提供躲避的場所,以增加它們的安全感。這樣才會慢慢的展現出鰟鮍魚的狀態,然後慢慢的發色,觀賞性也才會比較強。
由於原生魚它們都會自帶保護色,因此,剛剛到我們魚缸的時候,它們的顏色特別淺。因為我們的魚缸不像野外的環境顏色那麼深,一般都是顏色比較淺的。因此它們身上會隨著我們魚缸的,整個環境很快的把顏色變淺。但是熟悉魚缸之後,加上魚缸有一定的布景,它們就會慢慢的,把身上該有的一些,紅色和青色給散發出來,這就是鰟鮍魚的魅力。
馴養野生的觀賞魚,有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它們吃飼料。確實是養鰟鮍魚也有這麼樣的問題,因為它們在野外環境呆久了,因此要給它們吃人工的飼料,它們一開始是不會接受的。不過,這裡有個小技巧,建議大家可以在魚缸裡面混入一些已經喜歡吃飼料的觀賞魚,然後讓這些觀賞魚慢慢的帶動鰟鮍魚吃飼料,這樣就比較容易馴養它們開口吃飼料。
不過在飼料的選擇上面也有一些講究,最好選擇一些適當會沉底的飼料,因為鰟鮍魚是中層遊動的觀賞魚,它們不會經常到水面上來覓食。因此如果是有一些漂浮在水面的飼料,它們可能會由於習慣就吃不到,如果有一些下層的飼料慢慢緩沉下去,它們反而很可能會搶過來吃。
雖然鰟鮍魚是原生於體質也比較強,但是大家如果在飼養的時候,最好也是將自來水靜置2~3天,把裡面的有毒物質餘氯給完全去除掉之後才來養魚,這樣存活率會更高。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