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魚現狀:濫捕火山鰟鮍的背後,太多負能量

2020-12-04 居家生活大爆炸

每一個物種的出現與消亡,都是時間苦心經營的陰謀。對火山鰟鮍來說,跟時間賽跑就是跟滅亡做鬥爭。

攝影丨蠢爸爸小星

2013年,帶有火山鰟鮍的圖片出現在網絡上,人們開始關注這種靚麗的小魚。

當時正值我國觀賞魚市場前期發展階段,來自東南亞跟美洲的熱帶魚勢頭正猛,人們陶醉在「外來和尚會念經」的認知中,並沒有太過重視火山鰟鮍。而專家記住了這張照片,苦於沒有信息來源,只能漫長的生物研究中大海撈針。

攝影丨綠豆沙1188

2015年,有人在西南地區發現了火山鰟鮍。當時人們對它並不了解,發現者根據品相,大致可以分辨出其作為鰟鮍應有的所有特徵。由於這種魚並沒有出現在任何資料中,發現者根據它鮮豔的體色,將其命名為火山鰟鮍。而「火山」兩個字,恰好是發現者名字的拆分。

火山鰟鮍的出現,其實對我國原生魚研究發展有積極作用,因為一條魚的體型、體長、顏色甚至口的形狀都可以體現出物種發展方向以及當地地理特徵。火山鰟鮍只棲息在長江流域的一條小支流裡,後來漸漸衍生出了「西南鰟鮍」這個名字。

攝影丨流向未來的小河

「西南鰟鮍」開始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大量魚類愛好者湧入西南地區,開始了經年之久的探索之旅。火山鰟鮍的生存區域有限,數量也並不多,被大量捕撈後開始走向衰落,雖然它並沒有出現在我國瀕危物種名單中,其實境遇比瀕危物種好不了多少。

在人們熱切的目光裡,野生火山鰟鮍數量越來越少,市場上對它的需求越來越大。在供需不對等的巨大差距下,它的市場價格也水漲船高。以至於出現了諸多尖銳的矛盾。

圖片來源丨網絡

大名鼎鼎的「重慶火山鰟鮍」事件是目前為止最大的爭端,保護鱊科稀有原生魚的魚類愛好者跟堅持野採賣錢的商家在網上唇槍舌劍,物種保護跟商業價值的矛盾,其實是自然生態跟人類文明之間的矛盾。選擇生態,準備長期發展,還是犧牲自然,保全短期利益,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混亂的2016年跟2017年發生了很多令人側目的事件,所以火山鰟鮍的保護跟野採,在歷史洪流裡起起落落,淪為那些細思恐極事件的背景。在愈演愈烈的矛盾中,火山鰟鮍迎來了官方名字:細鱗華鰟鮍。

命名者先後寫過幾篇論文,講述他對火山鰟鮍的理解。當我們跳出爭端,真正考慮一個物種的興盛跟衰亡時,或許可以好好考慮兩個問題:我從中得到了什麼,以及我付出了什麼。

圖片來源丨網絡

在火山鰟鮍的價格接近泡沫,人們開始對它的價值產生懷疑時,大規模人工養殖品種出現在市場裡,野採跟人工相互摻雜,終於讓火山鰟鮍的價格崩掉。

現在我們去網上查價格,可以輕易找到很多單價不到10元的火山鰟鮍,這在前幾年仿若天方夜譚。如股票斷崖式下跌一樣聳人聽聞。

如今依然有人野採火山鰟鮍,物種的保護話題也始終沒有解決。只是有人工火山鰟鮍的介入,人們對野生魚的執著也慢慢變淡。另一方面,越來越多觀賞魚進入市場,皮實好養,並且發色漂亮的魚太多了,火山鰟鮍終究只能曇花一現,歸於萬千觀賞魚中平凡的一種。

圖片來源丨Pexels

火山鰟鮍發展歷程代表了魚友對原生魚的態度,也是被帶偏的自娛自樂式狂歡。它是近幾年原生魚的巔峰,也映照出觀賞魚市場現狀:不甘平庸又無處下手,一邊試探,一邊顧左右而言它。

我有時會有一種錯覺,我國原生觀賞魚的發展, 可能迫切需要一場認知上的巨變。

文章由意品旗下【萌寵解說員】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我們管這種原生魚叫鰟鮍魚,你們呢?它可曾是原生魚圈子的風向標
    好久沒和大家聊到關於原生魚的話題了,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一聊一種比較經典的原生魚品種,鰟鮍魚。這種原生魚曾經是整個原生魚圈子裡的風向標,原生魚的火熱程度可以從鰟鮍魚的普及程度就看得出來。鰟鮍魚可以說是我國原生觀賞魚裡面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類魚了。
  • 中國原生魚中最常見的鰟鮍 但是想養好鰟鮍卻很不容易
    比起生命力頑強的金魚,我們小時候撈的魚就壽命短得多,但凡活到最後的沒準就是泥鰍了吧。現在仔細回想,多半是因為水質、溶氧、循環過濾甚至食物等種種因素導致我們無法養活它們。說了這麼多,今天的主角就是以前文章中順帶提過的中國最常見的一種原生魚——鰟鮍。也是我們小時候摸魚最容易獲得的一種魚。
  • 你小時候玩過鰟鮍魚嗎?這種寵物魚背後,藏著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譁仔今天講的觀賞魚是鰟鮍。中國原生魚玩家最常玩的三種魚:蝦虎、吸鰍和鰟鮍。漂亮的蝦虎品種和吸鰍品種大多在南方,而漂亮的鰟鮍品種確是南北方都有,分部範圍最為廣泛。所以啊,不論你是南方小孩,還是北方小孩,你都有機會在野外採集到心愛的鰟鮍魚。
  • 渾河瀋陽段竟有鰟鮍400萬尾!號稱原生觀賞魚之...
    葫蘆片竟號稱中國原生觀賞魚之王   中國原生魚玩家最常玩的三種魚:蝦虎、吸鰍和鰟鮍。   不過,漂亮的蝦虎品種和吸鰍品種大多在南方,而漂亮的鰟鮍品種確是南北方都有,分部範圍最為廣泛。   如果把鰟鮍稱呼為「中國原生觀賞魚之王」,很多原生魚類愛好者都不會反對。鰟鮍魚自身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他們在每年求偶時的婚姻色可以被稱為「絕美」!
  • 說一說目前常見的一些我國原生類觀賞魚
    寫一寫我國的原生觀賞魚,這個念頭已經在我腦海裡盤旋了很久很久了,奈何本人實在是有些懶,而且本來認為的就目前的那點兒原生魚,不要太簡單,然而在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是我想的太簡單了。在不知不覺間,我國原生觀賞魚已經被開發出了大量的品種,不再是國鬥,鰟鮍之類的那麼幾種了。
  • 鰟鮍、金線蛙等原生物種再現圓明園
    消失多年的鰟鮍魚、金線蛙,如今重現圓明園!「鰟鮍魚是北京的原生魚類,大多只有一兩寸長。雄魚身上有五彩條,在陽光下會閃光。」圓明園管理處生態科的王沛然說,今年初夏,鰟鮍魚首次現身圓明園西長河。鰟鮍魚驚喜接踵而至。在圓明三園之一的長春園東南隅,是如園的清淺池塘,今年,工作人員在這裡看到了金線蛙的身影。這種蛙的身體為綠色,兩側各有一道較寬的黃色褶線,因此得名。往前數兩三年,圓明園福海附近還發現過一種更為稀有的物種——有「昆蟲界大熊貓」之稱的低斑蜻。
  • 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之七——高體鰟鮍
    這個名字可謂取得很形象,又薄又扁的魚。其實,土名往往都是含而糊之、籠而統之,這其中包含了很多種魚,最常見的,就是這次要介紹的——高體鰟鮍。高體鰟鮍是曾經在粵東本土廣泛分布的魚類,將近十年前,我還曾多次在許多不同的溪流記錄過,可惜現在也是越來越少了,而且在某些溪流中已經絕跡。第一次認識高體鰟鮍,那是在我很小的時候了。
  • 鰟鮍
    朝鮮鱊隸屬於鱊亞科,是一種常見的原生魚,但是它的近親似乎更加出名,這就是鰟鮍。鰟鮍魚和鱊是近親,同屬於鯉形目——鯉科——鱊亞科,又稱四方皮、境魚、葫蘆片子、彩園兒、旁皮。鰟魮魚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種類多樣,常見於淡水湖沼中,尤其多見於水質潔淨的溪流中。它們的平均體長在六釐米左右,在北京最常見的鰟鮍是高體鰟鮍,經常可以在各種水域見到它們成群結隊地覓食。
  • 既漂亮又健壯的魚有沒有?當然有,你身邊土生土長的鰟鮍魚就是
    當然有,那就是我們身邊土生土長的美麗鰟鮍魚。認識鰟鮍魚,它是一種漂亮的原生魚。鰟鮍魚是一種廣泛分布於東亞和東南亞等地的淡水魚,體質健壯,利於飼養。同時身體體型較小,並且在成熟發色後身體上遍布色彩豐富的鱗片,絢麗多彩。
  • 我國最漂亮的原生魚,未必是鰟鮍和白雲金絲,這種小型魚更漂亮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只要是一提起我國的原生觀賞魚,最具有代表性的,魚友們至少會想起來三種魚,分別是:國鬥、白雲金絲和鰟鮍,除此之外還會有很多蝦虎魚和各類吸鰍等等。
  • 魚趣魚樂,盤點那些鬧鉤的小魚,又愛又恨的鰟鮍魚
    說起鰟鮍魚,相信所有的釣友都認識這種魚,釣大魚的時候它鬧鉤,可恨之極,但在沒有大魚可釣的時候,釣點鰟鮍魚回去下酒,也是非常不錯的享受,因為這種魚特別貪吃,吃口特別猛烈,用軟竿細線,手感也是特別舒服的,而且這種魚的味道也是很不錯的,油炸之後很鮮美,之前聽說這種魚吃起來有點苦,那是因為品種問題
  • 中國原生魚簡介和發展探討
    發帖簡介中國原生魚的初衷,是保護本土原生魚,保護生態。近些年,國內魚類資源的破壞已經到了可怕的地步。如果有一天,我們本土的美麗小魚在野外滅絕了,我希望能在魚缸裡找到它。我們還沒認識它的美麗,它就已經消失在地球上,那也太慘了吧。保護原生魚類,首先要認識它們。認識它們,看到它們的美,才知道珍惜它們。看到它們的生態作用,看到它們的經濟價值,才能保護它們。
  • 野外的原生魚入缸後,投餵什麼魚食好,為什麼很多魚不吃食?
    只不過,我們飼養原生魚,就要按照它們的既有習性和食性來啊,不能一開始就強求它們直接攝食魚飼料,有些原生魚根本不會去吃,很快它們就會出現體質極度瘦弱,然後可就死掉了。飼養肉食性原生觀賞魚,千萬不要忽略活食的準備,有些魚類對於魚飼料,根本不感冒我國原生魚的品種太多,在這裡不可能一一介紹,但是,最起碼,我們要分清一個雜食性和肉食性吧?
  • 為什麼有人認為鰟鮍魚很難飼養?掌握以下幾點,就可以把它們養好
    那是因為我的鰟鮍魚都是他供應的,他是我們本地的釣魚冠軍,沒事就釣到很多的鰟鮍魚,然後不管我要還是不要,就往我魚店裡的閒置魚缸裡扔……為什麼以前認為鰟鮍魚很難飼養,很多魚友目前仍然飼養不好呢?二、釣取的小魚受傷嚴重,數量太多因為這個哥們是釣魚能手,所以說,每次釣取的鰟鮍魚就是數以百計,呼啦啦一下子給我那麼多,基本上體表全部帶傷,更不用說釣鉤所帶來的傷害了,再加上飼養密度不合理,一個魚缸裡飼養幾百條,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 淡水原生魚竟然還有那麼好看的品種?
    相信養魚的朋友對原生魚不陌生但是也不熟悉,其實原生魚,也是有很多比較的不錯的品種,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一起欣賞最美原生魚,素有五彩魚之稱的「鰟(pang)鮍(pi)」魚。鰟鮍(讀音:[pánɡ pí] 學名:Rhodeinae)是鯉科鯉形目鱊亞科(鰟鮍亞科)所屬魚類的統稱,又稱四方皮、鏡魚、彩圓兒,為一群小型淡水魚,分為鰟鮍屬(Rhodeus),鱊屬(Acheilognathus),田中鰟鮍屬(Tanakia)。
  • 野採的鰟鮍魚體色豔麗,放到魚缸裡為什麼不發色?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隨著原生觀賞魚的火熱,很多魚友都喜歡上了一種原本不起眼的小型原生魚,它們的名字叫做鰟鮍魚。大多數野外捕捉的原生魚,只有在野外環境才能達到最佳發色對於這個問題,養魚老道也是深有感觸的,前些天我也撈取了一些鰟鮍魚,當它們剛離水的時候,連旁邊不懂養魚的釣友,也覺得它們確實很漂亮,原本只知道它們是些小雜魚,混在小麥穗裡,看也不看一眼,直接就被扔回水塘了。
  • 你看不上的小河溝裡,竟然藏著這麼美的國產魚
    原創 海鮮知道 物種日曆魚這種東西,放到喜歡吃的人眼裡是一條好不好吃的魚,放到愛好玩的人眼裡,就是一條經不經得起鑑賞的觀賞魚。一些在我國原生淡水水系裡本不起眼的小魚,隨著觀賞水族業的發展,搖身一變,從無人關注到成為了小型原生觀賞魚界的主力軍。
  • 漢江流域「五彩魚」大爆發,原來是最不值錢的鰟鮍魚
    鰟鮍魚是其學名,但它的「俗稱」可能有幾百個,什麼死光皮、苦花魚、麻婆魚、苦鯿魚等等等等..... 如此多的俗稱,也可見它在我國分布範圍之廣,種群之繁盛——這跟鰟鮍魚的繁殖習性是分不開的,鰟鮍魚的繁殖產卵量不多,但其繁殖過程卻極為安全、孵化率極高! 這是為何?
  • 9種產自中國的觀賞魚,胭脂魚最高端,鰟鮍魚最常見
    每次逛魚市,都是熱帶魚的天下,尤其是南美一帶的熱帶魚,更是在水族市場泛濫,我們中國原有的觀賞魚有哪些呢?除了前些天談到的普叉鬥魚和圓尾鬥魚,還有很多漂亮的原生觀賞魚。水族箱養胭脂魚的魚友,不知道現在還剩幾個,這種魚屬於卵生魚類,但是,在水族箱沒有繁殖成功的案例,但是胭脂魚觀賞價值很高,可能是原生魚的緣故,胭脂魚以前都是上餐桌的魚類。麗色低線鱲,是生活在小溪流中的魚類,屬於雜食魚類,分布在瀾滄江和元江流域,是當地比較常見的原生觀賞魚,現在很多觀賞魚玩家,喜歡把原生魚養在魚缸。
  • 鰟鮍、馬口和蝦虎
    這三種原生魚在我國的大江南北幾乎都看得到,而且是品種繁多、花色各異,往往出現最多的地方是在觀賞魚的活餌小魚或者菜場的小雜魚中間,我們有許多養魚愛好者,尤其是鍾情於這些本土魚種,對這三大類我給它們起了綽號原生魚「三賤客」,賤的不只是價格便宜,更是皮實好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