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思月
#情感劇評#
在《琅琊榜》原著,大篇幅寫復仇、仇恨、權謀、官場、宮鬥還有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情感。關於異性戀的描寫篇幅很少,但,秦般若和譽王這對異性戀,特別希望他們能終成眷屬。
縱觀全書,譽王和秦般若,一個皇族貴胄,一個是美貌和智慧並存的蛇蠍美人。
譽王對皇位野心勃勃,秦般若是個謀士,在事業互相幫助,生活中情投意合,互相關心,兩人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不在一起,太可惜。
般若有不與譽王在一起充分的理由,她曾經對譽王說:
「般若雖遊歷風塵,但也曾對師父立誓,此生絕不為妾,請殿下見諒。」
譽王雖對般若早有覬覦之心,但一來還算有些格調,不願對女子動強,二來深喜秦般若的智珠剔透,能為他收集情報加以分析,故而也只能按捺了一下激動,深吸一口氣。
譽王妃出身名門,父兄都是朝中大臣,早已育子,她本人又深得皇后的喜愛,所以就算譽王再迷戀秦般若的美貌,也斷無為她廢妻的打算,再說來日方長,倒也不急在這一時。
所以,般若和譽王雖然有那個意思,但也都在不在一起的理由,因此,每每到動情時刻,也懂得適可而止。
譽王和般若,是同一類人,他們內心對某種東西的有同樣的執念。
譽王渴望皇位,般若渴望報仇,這個執念在他們心裡生根發芽,是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為了實現它,可以付出一切代價。
譽王對於皇位的野心和執念已經浸入了他的血液和骨髓,成為他人生最主要的動力和目標。
「九安山」興兵謀反,失敗後,成為被關在「寒字號」的第二位皇子,他很後悔,後悔當初不該輕信那個麒麟才子,後悔在夏江的鼓動下破釜沉舟。
但他同時又很清楚,即使事情重新來過一遍,他也依然會做同樣的選擇。他這輩子已經不可能象豫王和淮王一樣,伏在另一個兄弟的腳下,向他俯身稱臣。
現在他輸了,結局就只有死。
而這種死還跟當年的長兄不一樣,他知道自己將被永遠地放逐在皇族祭享之外,無論多少個十三年過去,也不會有人想要來為他平反。
這不僅僅因為他無冤可平,而且因為他並不是那個笑睨天下、無人可及的蕭景禹。
般若為末代滑國攝政王之女。
滑國為大梁所滅,而導致其家道中落,她立志復仇。同時拜滑族末代公主璇璣為師,以報復赤焰軍和復興滑族為目標。
後搭上譽王這條重要的線,為譽王的第一謀士,相伴數十載,是美貌與智慧並存的蛇蠍美人。
譽王顯露敗績,便挑動譽王謀反,然而在譽王謀反失敗後逃跑被藺晨抓住,以謀反大罪,在刑場上被斬首示眾。
般若把報仇當成人生目標和動力,但是天資不夠,又碰到梅長蘇這樣的對手,輸個底朝天。
但我依然佩服般若,什麼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什麼叫出師未捷身先死。她對滑族來國的痛楚,對師父意願的繼承,多年來夙興未寐。
可惜她還是輸了,輸得很慘,可是她輸給了梅長蘇,不算丟人。
開個腦洞,如果譽王被降雙珠親王之後,不再對皇位有幻想,般若知道他的身世,兩人因同根同源產生愛情,自請去封地,從此和譽王妃三個人快樂的生活在一起,那該多好啊。
王妃軟糯,般若英氣,可以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也可以策馬奔騰共享人間繁華。
只是,般若和譽王為心中的執念,拼死一搏,也不可安安分分過平凡的日子。
END
今日話題:
《琅琊榜》中,你覺得般若和譽王是壞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