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的一天,「南湖」號客輪緩緩航行在東海海面,從海軍63個單位抽調來的259名官兵作為支隊首批艦員,踏上了徵途。
駕馭新型戰艦走向深藍,是黨和人民對新時期海軍官兵的殷切期望。為引進新裝備擔當「開路先鋒」,259名官兵面對著未知的環境、高科技的裝備,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和挑戰。
「駕馭新裝備必須靠智慧和汗水幹出來、拼出來!」從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到海軍工程大學,再到聖彼得堡,官兵們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學習新裝備上。當年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國外的環境尤為艱苦,十幾個人擠在鏽跡斑斑、四處漏水的兵艙裡,整天啃著發硬的黑麵包、喝著酸澀的紅菜湯。培訓結束考核時,艦員全部合格,90%以上優秀!外方教員用充滿敬意的語氣說:「中國海軍了不起!」
2000年1月,在新世紀的曙光中新型戰艦啟航,首批艦員駕駛艦艇歸建。42天時間裡,戰艦越三洋、過九海,航經10個世界著名海上要道和複雜海區,按時向祖國報到,開創了我人民海軍引進裝備自航歸建的先河。
裝備歸建,戰鬥力何日形成?官兵們立下「當年入列當年形成戰鬥力」的軍令狀!
作為海軍轉型建設的先鋒部隊,該支隊率先列裝了某型飛彈驅逐艦和國產新型飛彈護衛艦,他們大膽探索「一艦雙訓」的超常規措施培育艦員方法,以系統為主,按防空、反潛、反艦的作戰流程施訓,極大提升了訓練效益。
那年盛夏,某海域火炮轟鳴,飛彈騰飛。列裝不到一年的福州艦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左右開弓,創造了海軍歷史上艦載防空飛彈、艦載火炮同時成功攔截不同型號、不同高度、不同方向來襲飛彈等多個第一。杭州艦入列當年,超視距打擊水面目標,一擊命中;溫州艦入列10個月,依託指揮信息化系統成功抗擊來襲飛彈……
伴隨著該支隊艦艇的炮火硝煙,中國海軍迎來了戰鬥力新的增長點。翻開支隊的歷史,「海上鐵拳」名不虛傳:在對海打擊距離以雷達視距為限的時候,該支隊已在全海軍開啟了對海飛彈超視距打擊時代;當兄弟部隊還在研究面對不同目標時導火、槍炮、魚水雷等部門如何協同配合時,還是這個支隊在全海軍率先引入對海、對空、電子戰等方面作戰的理念;在遠洋護航、戰備訓練、海上訓練等多樣化任務並存的條件下,又是這個支隊在全海軍成功摸索出由訓練型向任務型轉變的經驗,再次引領海軍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