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郭瑩)7月28日報導鹼性電池屬於可有害垃圾還是可回收垃圾?大棒骨是餐廚垃圾還是其他垃圾?垃圾分類,是今年大家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隨著《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的誕生,成都市施行垃圾分類的腳步也日益臨近。今天,一場普及垃圾分類常識的活動在寬窄巷子東廣場舉行,這場名為「垃圾分類,成都更美」的第三屆成都家庭公益日活動由青羊區委宣傳部(文明辦)、成華區委宣傳部(文明辦)、青羊區婦女聯合會、成華區婦女聯合會等主辦,成都市義工聯合會、成都好心人公益團隊、成都志願者網(APP)等協辦。
活動現場,來自成都志願者們通過垃圾分類比賽、歌舞表演等形式,向市民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在現場,記者看到,活動主辦方舉行的垃圾分類家庭挑戰賽吸引了許多市民的參與。主辦方工作人員介紹,這個活動要求參與者以家庭為單位,每組家庭在指定參賽區的「小垃圾桶」裡,找到四種不同分類的垃圾卡片,並投放到舞臺前方對應的「大垃圾桶」中,當成功匹配了四種垃圾後,時間最短的家庭為勝。而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比賽形式,目的就是幫助大家熟悉成都垃圾分類規則。
「原來在成都,棒骨屬於其他垃圾!」成都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在上海,棒骨屬於幹垃圾,在成都屬於其他垃圾,這種分類一開始自己是不能理解的。「今天我知道了這樣分類的理由,一是因為棒骨是比較難降解的垃圾,二是上海分類方式跟成都有所區別。」參與活動的川師附小四年級學生陽濘憶告訴記者,自己是通過網絡報名參與到這次比賽中來的,在她看來,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更多人垃圾分類的知識,為保護環境做出貢獻。
活動上,主辦方邀請公益家庭代表、公益大咖家庭、環保網紅家庭等帶流IP、知名企業家家庭共同發聲, 倡讀成都公益家庭垃圾分類承諾宣言——《垃圾分類新時尚》, 倡導市民採用友善公益家庭生活方式,呼籲更多市民家庭投身公益。據介紹,《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於7月初向公眾徵求意見。與上海的分類方法不同,草案明確,成都的生活垃圾分類標準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主題活動,既是培育市民文明生活習慣,涵養綠色生活方式,樹立城市文明新風尚的主動作為,又是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活動的有效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