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但人類為何不像大猩猩一樣渾身長滿濃黑的毛髮,而是局部有毛呢?
毛髮不僅能防止皮膚曬傷,還能防止皮膚潮溼,在叢林中行走不易被荊棘劃得鮮血淋漓,還可以抵禦蚊蟲的叮咬,甚至還具有偽裝和表達情感的功能。正因為毛髮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90%以上的哺乳動物都有毛髮。但是如此有用的皮毛,人類為何要褪去它呢。為了探究其中的真相,科學家提出了以下的理論與假說:
穿衣理論認為是衣服的出現讓人類擺脫了對體毛的依賴。但經過考察人類的穿衣史很短,人類在穿衣前就已經裸體很久了,只是那時裸體的人類一直居住在炎熱的非洲。
用火說認為人類對火的使用導致體毛的脫落,不然體毛太多一不留神就會引火燒身,而毛髮的脫去會更安全。但是這個假說還是經不起推敲,因為周口店的北京猿人仍然滿身毛髮,但是它們早已經學會了用火,難道它們不怕被燒死嗎?
寄生蟲假說則認為人類裸露的皮膚有助於保持身體的清潔,讓跳蚤蝨子之類的「寄生蟲」無處躲藏,所以脫去毛髮是抵制寄生蟲的有效手段。但是據所知,人體寄生蟲是在人類定居後才出現的,因為寄生蟲更喜歡相對穩定的生活,而原始人類四海為家並沒有固定的居住點。況且人類為何要保留陰毛和頭髮呢,恰恰是這些部位更容易滋生寄生蟲。
水猿理論由德國的一位病理學家提出。水猿理論認為在大約800萬年前到400萬年前,非洲東北部由於海平面升高,大片土地被淹沒,那裡的古猿為了生存在相對短暫的時間內適應了海水生活,後來海平面下降,水猿又重新回到陸地生活並演化為了人類。但是這個理論也存在巨大漏洞,首先古猿的體重一般不超過三四十千克,與海獺差不多,這種體型在海水中難以維持體溫很快就會被凍死;其次人類的身體相比鯨魚紡錘體身型來說,並不是完美的流線型,而且人類的四肢突出,加上睪丸乳房等掛件導致人類在水中並不佔優勢。
最後是散熱理論,這個理論得到了主流學術界的廣泛認可。散熱理論認為人類脫毛是為了在追捕獵物時有效散熱,因為散熱目的是為了狩獵,又稱「狩獵假說」。要知道野生動物不能長時間奔跑,長時奔跑導致多餘的熱量無法及時散發掉從而被熱死。早期人類不會偷襲也不會設陷阱只會長途追殺,他們會盯著一頭鹿死追到底,直到把它追的口吐白沫、倒地不起。人類為了及時散熱必須要脫去毛髮,因此人類的皮膚是為了散熱而不是保暖。
散熱理論就是人類褪去毛髮的真正原因,那麼人類為何要保留頭髮、眉毛、鬍子、腋毛和陰毛呢,這些問題留待以後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