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除了採集月球西半球風暴洋區域的月壤樣品外,和其他「嫦娥」系列探測器一樣也傳回了大量的照片,除了月球照片外還有探測器著陸時的照片。隨著嫦娥五號的順利著陸,國內外對於美國的「阿波羅」登月的質疑聲又開始增加,首先質疑聲最大的還是美國載人登月的具體時間。
眾所周知,美國第一個踏上月球的航天員是美國的阿姆斯特朗,其執行「阿波羅11號」任務時搭乘「鷹」式返回艙成功登陸月球,而具體登陸月球的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在登上月球時阿姆斯特朗說了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然而這距離美國首次載人航天僅僅過去了8年時間。
1962年2月20日,美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約翰.格林搭乘載人飛船「友誼」7號順利升空,環繞地球軌道3圈,成為繼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之後第二位順利飛上太空的太空人。然而相比載人登陸月球,在技術難度方面載人航天顯得「微不足道」,首先火箭的質量有著巨大的差別。
以首次載人航天的長徵2號F型火箭為例,火箭全高58.34米,起飛質量為493噸。而當時美國為登月準備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的質量為3038噸,一級推力達到了3408噸,也是當時世界上質量最大、起飛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其月球軌道載荷為45噸,近地軌道載荷為118噸。可見僅僅8年時間裡,在嚴重缺乏試驗基礎的情況下,美國的7次登月成功了6次(阿波羅11、12、14、15、16、17號),而阿波羅13號雖然由於故障並沒有成功登月,但是也安全返回地球。
在航天技術起步的年代,也是發射事故頻發的年代,土星5號一共執行了18次任務,並且全部發射成功,這對於當時來說也是個巨大的奇蹟,而這個奇蹟只用了8年時間,從火箭到發動機在到整個登月系統載荷全部需要重新研發,其難度可想而知。
而對於質疑聲最廣的在月球接近真空環境下,登月太空人插在月球上的美國國旗為何會抖動,NASA給出了合理的解釋。受到當時材料性能的影響,國旗由尼龍材料製造,為了展示國家形象,其旗杆由兩部分組成,除了豎著的旗杆外,還有一根橫著的旗杆,確保在真空環境下也能展示國旗的全貌,而國旗「迎風飄揚」也是航天員插入旗杆時抖動造成的。
除了這兩個疑點外,最大的疑點是,嫦娥系列探測器在登月時支架深深的嵌入月球土壤中,反觀美國質量巨大的鷹式登月艙,其著陸的痕跡卻並不明顯。其中一個觀點認為,由於鷹式著陸艙體積質量較大,再加上是載人登月,其主發動機關機時間較晚,確保安全順利登陸月球,因此登陸痕跡被主發動機吹散了,而這一解釋也並沒有問題。而一些分析人士則表示,美國登月任務肯定是真實的,毫無疑問肯定登陸過月球,但是具體的登陸時間以及登陸次數卻值得懷疑,也就是說美國實際登月次數並沒有6次那麼多,前幾次的發射可能是無人版的「載人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