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首次開展國產GBAS設備驗證飛行

2020-12-08 中國民航網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張豐蘩 報導:「AirBus AIB099A可以落地」,隨著塔臺管制員一聲指令,歷時1小時40分鐘的中國民航國產GBAS設備首次驗證飛行活動於4月9日凌晨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順利完成。

驗證飛機順利完成了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東跑道16L、34R方向各兩次精密進近飛行,進一步驗證GBAS地面設備信號性能、機載設備和地面設備的一致性能、不同天氣條件和電離層活動條件下的信號質量,以確保設備能夠持續穩定提供導航服務。驗證結果表明,國產GBAS設備能夠提供航空器精密進近引導服務,這也為後續我國民航GLS運行積累了寶貴經驗。

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從現有陸基導航系統向星基導航系統過渡已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提供全球、全天候、連續實時的導航,具備成為支持民用航空的主用導航系統的能力。為保證飛行安全,民航精密進近和著陸引導在精度、完好性和可用性等方面都對衛星導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GBAS通過向覆蓋區域內的機載用戶廣播衛星導航差分修正信息實現精確定位和進近引導。基於GBAS的GLS精密進近具有典型優勢,是民航局確定重點推進的一項航行新技術,與傳統的ILS進近相比較,可提升機場現有跑道容量和空域資源的使用效率,利用高精度定位確定飛機的精確位置,實現精確進近;採用不同的下滑角度,顯著減少碳排放及運行噪音,同時因無需藉助地面導航設備,受到天氣、大型地面障礙物等影響極小。

民航局高度重視首次國產GBAS設備驗證飛行工作,從準備到實施歷時近6個月。國產GBAS設備攻克了衛星導航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打破國外企業在該行業的壟斷地位,躋身國際相關行業領域,對於加速趕超及引領行業步伐、建設新時代民航強國、提升中國民航國際話語權具有重大意義。

據悉,民航局將於今年7月組織開展第二次國產GBAS設備驗證飛行工作。

相關新聞:

中國民航完成GBAS地面設備合格審定及測試工作

相關焦點

  • 國產雷射測風雷達在西寧完成首次高原機場應用驗證評估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田維東 報導:12月19日,民航西北空管局在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組織召開了WindMapFC-Ⅲ型雷射測風雷達機場應用驗證評估會議。民航局空管局,民航青海監管局,民航青海空管分局,中國民航大學,四川西物雷射技術有限公司等產品應用、研究院校專家及生產相關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 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進行飛行表演
    10月31日開幕的2020南昌飛行大會上,國產大飛機C919作為特別「嘉賓」亮相南昌瑤湖機場並進行飛行表演,這也是C919首次在航展上進行飛行表演。 在南昌飛行大會現場,正在南昌試飛任務中的C919大型客機以藍天為背景,盡情舒展優雅、矯健的身姿。
  • 國產大飛機C919首降武漢天河機場,未來將開展二類盲降等試飛
    2020年12月21日15時32分,國產大型運輸機C919穩穩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東跑道上,這也是C919首次來到武漢天河機場開展驗證試飛。大型運輸機C919是我國首款按照國際適航標準自主設計研發的幹線飛機。
  • 菏澤機場菏澤機場校飛順利完成,首次民航班機飛行提上日程
    近日,隨著中國民航校驗中心獎狀560校驗飛機起飛離開跑道,菏澤機場歷時7天的投產校驗飛行任務圓滿完成。菏澤機場此次校飛持續7天,空中飛行時間合計26小時57分鐘,共進行了盲降系統、燈光系統、全向信標臺、飛行程序飛行驗證,同時還進行了塔臺自動化系統、甚高頻通信系統的被動檢驗。校飛中心出具的報告顯示,菏澤機場所有導航設備設施等均滿足民航相關要求。校飛期間,空地密切配合,確保了校飛工作高效完成。
  • 民航首例微波輻射計驗證評估會在雲南空管召開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毛成忠 報導:2017年7月6日,由民航局空管辦氣象處組織,民航空管局氣象部、西南地區管理局氣象處、西南空管局氣象部和雲南空管分局、北京愛爾達電子設備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參加的Airda-HTG4型地基多通道微波輻射計驗證評估會議在雲南空管分局召開。
  • 中國民航每百萬飛行小時重大事故率5年滾動平均值為零
    「截至6月底,運輸飛行每百萬飛行小時重大事故率5年滾動平均值為0,好於安全目標(世界同期重大事故率5年滾動平均值為0.088);生產經營性通用航空每萬飛行小時死亡事故率0.052,好於安全目標。未發生非法幹擾造成的航空器重大事故;未發生重大航空地面事故。」
  • 國產C919大型客機開展高寒專項試驗試飛,2021年交付使用
    行業政策財政部發布關於民航發展基金等3項政府性基金有關政策的通知1月5日,財政部發布《關於民航發展基金等3項政府性基金有關政策的通知》,其中第二條明確指出:優化民航發展基金使用方向,將民航發展基金重點投向不具備市場化條件的公共領域,逐步退出競爭性和市場化特徵明顯的領域
  • 南昌飛行大會開幕,C919客機首次飛行表演,預計2021年開始量產
    據中國航空工業官方消息,10月30日,2020年南昌飛行大會在南昌瑤湖機場舉行,國產大客機C919將進行全球首次飛行表演,國產支線客機ARJ21也將進行空中飛行展示。2020年南昌飛行大會進行首次飛行表演。
  • 助力重慶民航事業發展:西部航空完成萬州機場飛行程序驗證試飛
    9月18日上午10時58分,一架西部航空空客A320機型飛機平穩降落在重慶萬州機場,標誌著萬州機場跑道擴建後的飛行程序驗證試飛工作圓滿完成。自接受重慶萬州機場委託以來,西部航空在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重慶監管局的監督指導下,在萬州機場、程序設計公司和西部航空驗證工作組的協調配合下,精心準備,周密部署,抽調精幹力量。
  • 構建綠色發展新模式 決勝民航藍天保衛戰
    由於運行初期缺乏可借鑑的保障經驗,國產地面電源在保障過程中出現了斷電情況。在此情況下,國航並沒有單純地決定棄用國產地面電源設備,而是更加堅定了助力國產設備技術升級的決心。國航專門組建了測試團隊,在多名機務專家的共同努力下,結合波音787-9飛機自身特點,梳理制訂了地面電源適用性專項測試方案,通過逐項增加負載的方式,檢測地面電源在波音787-9飛機大負載情況下的穩定性。
  • 重慶航空開展仙女山機場驗證試飛工作
    經過約5小時的各項飛行科目測試,當日,重慶航空空客A320飛機圓滿完成計劃,並順利通過民航當局驗收檢查,為重慶仙女山機場如期通航奠定基礎。驗證期間,飛行機組操作精準規範,有條不紊,以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最細舉措,順利完成了此次真機實地驗證試飛,檢驗了跑道通信、導航、監視、氣象、助航燈光等保障設施,以及空管、情報、地服等綜合保障能力等。
  • 國產ARJ21飛機赴世界最高海拔機場驗證試飛
    【民航事兒】7月12日,中國商飛ARJ21-700飛機103架飛抵世界海拔最高機場——稻城亞丁機場(海拔高度4411米)。標誌著國產ARJ21飛機高高原機場起降包線拓展試飛工作拉開帷幕。民航業內將海拔1524米以上的機場定義為高原機場,將海拔2438米以上的機場定義為高高原機場。高高原機場因其高海拔、複雜的自然環境導致飛行難度大,對執行相關航線的機型選擇也有著十分嚴格的標準,較少的適航機型也成為限制高高原機場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 國產大飛機C919全球首次動態展示
    10月31日,國產大飛機C919亮相「2020南昌飛行大會」,帶來全球首次動態展示。據悉,C919曾在2018年來到南昌試飛。由中國商飛公司生產製造的C919飛機也給大家帶來首次全球航展動態展示。C919進行動態展示 圖自中國民航網據中國民航網報導,在南昌飛行大會現場,正在南昌試飛任務中的C919大型客機105架機以藍天為背景,盡情舒展優雅、矯健的身姿。
  • 中國彩虹-5 無人機首次完成海洋應用型功能驗證飛行
    IT之家 7 月 16 日消息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十一院彩虹 - 5 無人機團隊趕赴外場開展項目履約,執行密集飛行任務。在此次任務中,彩虹 - 5 無人機首次完成海洋應用型功能驗證飛行,驗證了全系統電磁兼容性、載荷功能和平臺性能,為後續應用演示驗證奠定了良好基礎。
  • 中國民航縮小飛行垂直間隔實施(RVSM)紀實
    11月21日22時30分,距離22日零時這個永載中國民航史冊的時刻還有90分鐘。  據了解,自1997年3月北大西洋空域首次成功實施縮小垂直間隔以來,這項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世界上大部分國家近幾年都把飛機空中垂直間隔縮小到了1000英尺。在我國周邊,只有俄羅斯等獨立國協國家以及蒙古國和朝鮮還沒有實行。而這些國家與我國一樣,在計量單位上都使用「米」制。
  • 中國飛行高度層配備標準正式生效為國際民航標準
    11月19日,中國米制縮小垂直間隔(RVSM)高度層配備標準,正式生效成為國際民航標準。這標誌著中國民航的運行標準首次被國際民航組織所採納,成為國際民航標準。    2007年11月22日零時,我國正式實施縮小垂直間隔,成為世界上首個使用米制飛行高度層實施縮小垂直間隔的國家。
  • 海南將首次迎來世界最大民航客機
    海口美蘭機場二期擴建項目校飛成功,計劃8月開展客機試飛原標題:海南將首次迎來世界最大民航客機海南日報報記者 張茂 通訊員 黃裕光 圖/文  7月7日8時13分,一架「獎狀560」校驗飛機順利完成海口美蘭機場二期投產校驗的最後一項科目,平穩降落在美蘭機場二期進場30號遠機位,這標誌著海口美蘭機場二期擴建項目的通信、導航臺以及飛行程序、助航燈光、盲降系統等導航設備及系統達到民航行業標準,為項目按計劃開展後續試飛工作及年內具備通航條件奠定堅實基礎。
  • 國產大飛機C919全球首次動態展示
    10月31日國產大飛機C919亮相「2020南昌飛行大會」帶來全球首次動態展示據悉,C919曾在2018年來到南昌試飛據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報導,10月31日上午,2020南昌飛行大會在瑤湖機場開幕,本次大會包括飛行表演、航空飛行器、航空企業靜態展示等活動,種類豐富、引人矚目。
  • 國產無人直升機挑戰世界最高民航機場
    9月27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我國首款高原無人直升機AR-500C在全球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稻城亞丁機場完成首次高原試飛此次試飛創造了國產無人直升機起降高度新紀錄,標誌著AR-500C無人直升機基本具備全疆域飛行能力。上午9時,AR-500C按預定計劃,從海拔高度4411米的稻城亞丁機場騰空而起,離地至10米後穩定懸停,隨即完成了懸停迴轉,前後左右機動飛行等試飛動作。
  • 一箭四星發射成功 中國首次驗證「智慧火箭」相關技術
    郭文彬 攝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採用多星組網模式,主要用於開展電磁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丙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該型火箭是常規液體運載火箭,於1982年首飛,歷經多次改進,是目前中國服役時間最長的運載火箭,並以其高成功率率先獲得「金牌火箭」稱號。長徵二號丙火箭也是中國驗證航天運載領域新技術的可靠平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