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R數據挖掘4.8分SCI發文思路

2021-01-12 SCI狂人團隊

生信做膩了嗎?或者不做生信數據挖掘的,可以嘗試一下別的發文思路,例如挖掘SEER資料庫的臨床數據進行發表SCI。本次分享的範文發表在FRONT ONCOL上,影響因子:4.848,中科院分區:2區。

文章題目:Breast Subtypes and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Initial Bone Metastasi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研究背景:

轉移性乳腺癌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疾病,骨骼是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之一。這項回顧性研究旨在調查患有初始骨轉移的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特徵,預後因素和手術獲益。

研究方法:

從2010年到2015年,從SEER資料庫中分析了6,860名被診斷患有初始骨轉移的乳腺癌患者。採用單因素Cox和多因素Cox分析來確定預後因素。根據從Cox回歸結果中選擇的因素進行列線圖。根據不同的亞型,轉移負擔和通過列線圖區分的風險組繪製生存曲線。

研究結果:

與其他亞型相比,激素受體(HR)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陽性患者表現出最好的預後。年齡較小(<60歲),白人,低年級,T期較低(<= T2)且未合併內臟轉移的患者傾向於有更好的預後。約37%(2,249)的患者接受了原發腫瘤手術。所有亞型的患者均可從手術中受益。如果進行手術,僅骨轉移(BOM),骨和肝轉移,骨和肺轉移的患者也顯示出更長的生存時間。但是,骨和腦轉移患者不能從手術中受益(p = 0.05)。列線圖的C指數為0.66。列線圖點的臨界值被確定為87點和157點,將所有患者分為低,中,高風險組。所有組的患者在接受手術時均表現出更好的總體生存率。

研究結論:

我們的研究為初始骨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基於人群的預後分析,並構建了具有良好準確性的預測列線圖。手術對整體生存的潛在益處的發現將為該組患者的治療策略提供一些啟示。

分析思路:

1、從SEER資料庫下載相關數據,然後整理好,進行卡方檢驗

2、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3、根據上面的結果,篩選出重要的臨床因素構建模型並繪製列線圖

4、計算C-index和繪製校準圖評價模型

5、根據風險評分和各臨床因素分組,分別繪製生存曲線,看預後價值

像這種發文思路,分析操作往往都是比較簡單的。比較難的地方就是需要對臨床專業意義比較熟悉,同時還要看結果的陽性程度,陽性程度越高,文章相對比較好發。如果想文章能發在更好的專業期刊上,就很可能需要收集額外的數據進行外部驗證。

相關焦點

  • GEO數據挖掘篩選關鍵基因,然後實驗驗證的發文思路
    沒有科研經費的人會比較喜歡純生信數據挖掘這種模式;有科研經費的人可能更喜歡生信+實驗這種模式。之前純生信數據挖掘的發文思路已經分享了很多,所以這次我們分享一下GEO數據挖掘篩選關鍵基因,然後實驗驗證的發文思路。本次的參考範文發表在Thoracic Cancer上,影響因子:2.61,中科研分區:3區。
  • 生信結合臨床數據發表了32分的SCI
    分+SCI快速搶發3-5分純生信SCI看這些可以快速發幾篇SCI?購買VIP會員可以免費學習所有課程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生信狂人,更多思路分享可以關注生信狂人有人想看10分以上的SCI,好的,安排來了。
  • TCGA數據+lncRNA+耐藥方向(2區SCI發文思路)
    有人想看:通過TCGA數據挖掘找到一個lncRNA,然後用於後續實驗研究的發文思路。現在這樣的發文思路已經來了,文章發表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上,影響因子:4.225,中科院分區:2區,參考文章來源:PMID: 33362537,DOI: 10.3389/fphar.2020.560543。
  • 真的有必要發一大堆meta分析或者純生信數據挖掘SCI嗎?
    如果在這麼多SCI論文中,meta分析、綜述這些佔大多數,而且期刊影響因子都是2-3分的,那麼很容易會被人們認為是「灌水行為」,因此華西這位博士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質疑與爭議。有些人掌握了meta分析或者純生信數據挖掘這些技能後,可以在短時間內搞出很多篇SCI。
  • 單細胞數據挖掘與課題設計實戰課程
    低門檻:零基礎學R語言,學單細胞數據分析; 2. 零成本:快周期且零成本的實戰型數據挖掘課; 3. 新思路:最熱的技術,最新的挖掘方向,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4.
  • Oncomine數據挖掘快速發文捷徑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進入了數據大時代,特別是生物信息學方面的數據,資料庫越來越多,像GEO,TCGA,Oncomine。雖然專業搞生信都要會編程,當然GEO,TCGA也離不開編程,但是這裡有一個資料庫不用編程的,這個資料庫是Oncomine,差異表達分析,共表達分析,Outlier分析等等Oncomine自己都會分析,不用任何代碼,我們只要會點滑鼠就可以了。接下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到底是怎麼樣操作?
  • #小哥推薦#11分+SCI期刊發文速度快,發文量大,對國人好
    譽嘉小哥各人推薦 Nucleic Acids Research,簡稱NAR,英國期刊,由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或管理,近五年影響因子穩中有漲,從2016年的9.202,2017年影響因子達到10.162首度進入10分俱樂部,往後三年均在11分+,2020最新影響因子(JCR2019)是
  • 利用這個套路,環狀RNA輕鬆發4.5分SCI
    購買VIP會員可以免費學習所有課程,一次性付費,永久有效~SCI狂人團隊VIP會員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覺得SCI難嗎VIP會員免費領取這個視頻快速搶發3+SCI一次性付費學習所有課程本次分享的文章套路主要是利用GEO數據挖掘選出一個表達上調的環狀
  • 慫懟打低分網友,新劇轉眼下降到4.8
    6.8分相對《在劫難逃》的6.2已經算高分了。 但與9.2分的《沉默的真相》,8.9分的《隱秘的角落》就屬於低分了。 林更新看到新劇的評分,忍不住發文慫懟低分的網友,「打一星的朋友你真的看劇了嗎?還是喜羊羊看多了。」
  • 文獻解讀︱單靠數據挖掘做生信分析也能發6分SCI(免費領取軟體大...
    研究思路    樣本中的RNA測序數據進行分析,作者鑑定出了2145個DEGs,其中1111個DEGs為表達上調和1034個DEGs為表達下調。  總結四點作者的研究思路在方法部分,作者很全面地詳細闡述了數據挖掘、DEG鑑定、PPI構建等方法,並清晰地描述了涉及研究的所有數據來源、數據分析所使用的軟體或工具,包括火山圖在內的數據圖用ggplot2包和pheatmap包繪製。比如作者用GSEA方法分析藥物多大程度受COVID-19感染影響,之後為了評價藥物的作用,自主構建了一條數學公式。
  • #數據挖掘##高階統計#「距離計算」(基因晶片數據挖掘基本概念)
    原標題:#數據挖掘##高階統計#「距離計算」(基因晶片數據挖掘基本概念) 餘弦相似度 這裡我將奉上最後一個公式:餘弦相似度。它在文本挖掘中應用得較多,在協同過濾中也會使用到。為了演示如何使用該公式,我們換一個示例。
  • AI時代,數據挖掘過時了嗎?—企業數據挖掘成功之道(理論篇)
    大數據時代、人工智慧時代,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深度學習、集成學習……概念漫天飛,數據挖掘似乎成為一個過時技術和概念。今天小編結合多年專業學習與研究經驗,從實踐應用的角度重新梳理一下「數據挖掘」,讓您能夠拋開概念了解本質!
  • 這本5分+的SCI期刊,年發文1000篇,2個月接受
    2020 , Accepted 26 September 2020Received 16 August 2020 , Accepted 24 September 2020Received 6 August 2020 , Accepted 24 September 2020Received 28 May 2020 , Accepted 24 September 2020  期刊年發文量
  • 這本影響因子不斷上漲的5分+SCI期刊正在徵稿
    2018年和2019年的發文量有所增加,與期刊日益增長的影響因子來講,這種程度的擴刊是正常的。2020年截止現在已發表296篇,預計2020年發表將不低於600篇。從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人在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 期刊的發文比例佔44.496 %,排名第一,期刊對國人非常友好,排名第二、三的分別是義大利、美國。
  • 數據挖掘與統計分析的區別
    多元統計老師說:「數據挖掘是以統計分析為基礎的,多數在採用統計分析的方法」。我有不同的觀點,就寫點東西出來,大家可以自己評述。
  • 期刊解析—老牌骨科SCI期刊 Bone
    研究方向:內分泌學-骨科出版周期:月刊Open access:否出版國家:美國中科院分區:大類學科:醫學2區;小類學科:內分泌與代謝學2區更多:https://scisci=1&id=636影響因子Cite score:4.47Impact score: 4.36
  • 吳信東:數據挖掘算法的經典與現代
    其中,明略科技首席科學家、明略科學院院長吳信東做了題為《數據挖掘算法回顧:經典與現代》報告,總時長為1個小時左右,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數據挖掘中代表性的領域、數據挖掘的經典算法、2006年之後的現代數據挖掘技術。下文是本場報告的文字版,由 AI 科技評論編輯。
  • 深入淺出:如何從0開始學習大數據挖掘分析?
    文章梳理了學習大數據挖掘分析的思路與步驟,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最近有很多人諮詢,想學習大數據,但不知道怎麼入手,從哪裡開始學習,需要學習哪些東西?對於一個初學者,學習大數據挖掘分析的思路邏輯是什麼?本文就梳理了如何從0開始學習大數據挖掘分析,學習的步驟思路,可以給大家一個學習的建議。
  • sci增刊與正刊有什麼區別
    發表是sci論文,有的是刊登在增刊上,有的是刊登在正刊上。sci增刊與正刊不是一回事,發表的sci論文也有差異。那麼,sci增刊與正刊有什麼區別?1、定義不同。sci正刊就是指正常出版的sci期刊,就像月刊、半月刊、周刊等,出版的期刊都是連續的有規律的,會標明第幾期期刊。
  • 這本5分+SCI收稿範圍廣,自引率低,後勁十足,且不收版面費
    期刊信息 期刊網站:http://jbiomedsci.biomedcentral.com/,最高時也不沒超過100篇,整體發文量還是比較穩定,沒有大幅度的變化。of Biomedical Science 期刊的發文比例佔11.640 %,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