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信結合臨床數據發表了32分的SCI

2021-02-24 SCI狂人

快速搶發6分+SCI

快速搶發3-5分純生信SCI

看這些可以快速發幾篇SCI?

購買VIP會員可以免費學習所有課程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生信狂人,更多思路分享可以關注生信狂人

有人想看10分以上的SCI,好的,安排來了。這次分享的生信結合臨床數據發文思路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該期刊的影響因子:32.9屬於專業內的頂級期刊。注意了呀,這篇文章不是N年前的,而是2020年12月11日發表的。

文章題目: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Tool Integrating the 21-Gene Recurrence Score and Clinical-Pathological Features to Individualize Pro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Chemotherapy Benefit in Early Breast Cancer

研究背景:

21個基因復發評分(RS)可預測遠處復發(DR),並可預測早期乳腺癌的化療獲益,而臨床病理因素僅可預後。基因組和臨床特徵的整合提供了指導更精確地輔助化療使用的潛力。

研究方法:

我們開發了一種新工具(RSClin),該工具通過使用針對特定患者的meta分析將RS與腫瘤等級,腫瘤大小和年齡相結合,包括10,004名激素受體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和淋巴結陰性的女性 在B-14(n 5 577)和TAILORx(n 5 4,854)試驗中僅接受內分泌治療的乳腺癌,或在TAILORx(n 5 4,573)中接受化療的患者。使用似然比檢驗,將RSClin的Cox模型與單獨的RS和單獨的臨床病理特徵進行了比較。RSClin對DR的估計使用基線風險和TAILORx事件發生率來反映當前的醫學實踐。根據隨機TAILORx和B-20試驗的個體化相對化療效果,計算出患者特定的絕對化療獲益估算值。通過比較RSClin估計的風險和在Clalit註冊表中的1,098名婦女中觀察到的風險,進行了風險估計的外部驗證。

研究結果:

與單獨使用RS或臨床病理因素(均P≤.001,似然比檢驗)相比,RSClin為DR提供了更多的預後信息(似然比x2)。在外部驗證中,RSClin風險評估在Clalit註冊表中對DR風險進行了預後(P≤.001),並且該評估風險與所觀察到的10年風險非常接近(Lin一致性0.962)。在55釐米中級腫瘤1.5歲的女性中,使用RSClin的絕對化學療法獲益估計範圍為0%到15%,RS範圍為11到50。

研究結論:

RSClin工具整合了臨床病理和基因組風險,可指導淋巴結陰性乳腺癌的輔助化療,並且比單獨的臨床病理或基因組數據提供更多的個性化信息。

分析內容:

1、在TAILORx研究數據中評估DR的原始RSPC工具

2、分別將多個研究數據集進行多因素Cox回歸

3、RSClin DR單獨進行內分泌治療的風險估計

3、RSClin個性化絕對化療收益估算

4、在真實世界數據集中進行RSClin風險評估的外部驗證

可以發表這類文章的重難點之處:

1、學術地位高

2、數據樣本量大,非常難獲取,普通研究者根本不能得到

3、分析方法複雜,繪圖能力要求高,普通研究者根本無法實現

往期內容:

如果每一個審稿人都有這種能力,會有多少篇SCI被秒拒?

2020年,SCI沒有用了?看看這個招聘吧

SEER數據挖掘如果用上這些圖會更好發

有SCI卻沒有錢給版面費,怎麼辦?

免疫相關基因預後標誌物方向4.8分生信思路

導師每個月給你多少勞務費?

非腫瘤純生信3分SCI思路分享

真的有必要發一大堆meta分析或者純生信數據挖掘SCI嗎?

相關焦點

  • 重症醫學科SCI論文發表及臨床科研策略大數據分析
    我們在對重症醫學科發表的論文檢索過程中,發現中國發表的SCI論文,在10年內增長了29倍。這顯示了中國重症醫學科臨床及科研的急速發展。我們特別卯足了勁,幫朋友們找到了重症醫學科做臨床科研的四大策略。1,重症醫學科論文概況重症醫學科領域已經發表了230,734篇Medline收錄文獻。
  • 利用這個套路,環狀RNA輕鬆發4.5分SCI
    RNA(GEO2R做差異分析),然後收集臨床樣本、細胞實驗進行驗證。文章發表在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目前最新的影響因子為4.545,令人遺憾是的這個期刊需要支付USD 2660,如果有朋友對這個期刊比較感興趣的話,可以點擊連結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sci論文多久能發表
    一篇文章不是投稿sci期刊就能夠立刻安排印刷出版,不僅要經過期刊編輯的審核,還要根據期刊周期和版面進行排期。因而,不花時間,花幾天時間完成sci論文發表是不現實的。那麼,sci論文多久能發表?首先,sci論文發表要匹配期刊,期刊不同,完成論文發表所需要的時間有差異,可能是3-6個月,可能是一年,甚至更久。作者在投稿前,先了解期刊的大概發表時間,著急發表的,優先考慮所需時間短的期刊,以免sci論文不能及時發表。
  • sci論文已經在線發表後可以更改嗎
    在線發表後的sci論文,難免被發現個別錯誤,比如一處數據錯誤、作者名字寫錯等,有了錯誤,作者第一反應是修改,但往往是初次遇到從而不知道如何辦。那麼,sci論文已經在線發表後可以更改嗎?在線發表即online,是論文出版方式之一,是期刊為了追上數字時代變化而做出的改變。過去文章只在紙質期刊上印刷出版,即見刊,現在會先讓文章在線發表,然後再見刊,甚至還有一些文章只進行線上發表。在線發表和見刊都屬於sci論文發表方式,但屬於不同的階段,對文章內容更改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 sci發表後多久可檢索
    sci檢索,是指發表的sci論文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上查詢到,是sci論文發表的最後一個步驟,建立在見刊的基礎之上。那麼,sci發表後多久可檢索?沒有統一標準,刊物不同,檢索時間有差異。sci發表後離著檢索還有一步之遙,但還有一些手續要辦理,才能完成檢索步驟
  • 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與國際學術交流,證明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水準,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發表sci論文上。sci論文發表是有難度上,若你寫的論文達不到一定的水準,或者滿足不了發文的規定,哪怕是投稿也是被拒稿。那麼,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sci論文是國際核心論文,隨著學術國際化的發展,發表sci論文成為一項常見的要求。但sci論文發表,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依舊有那麼多人努力著、爭搶著要發表,肯定是有原因所在。那麼,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發表sci時學歷填錯了怎麼辦
    發表sci時學歷填錯了怎麼辦?發表sci論文涉及到的內容很多,哪怕在投稿前,檢查又檢查,儘可能降低出錯的機率,但百密難免一疏,出錯還是有可能發生。學歷填錯相對好解決,具體方法,如下介紹。發表sci時,要經過多個步驟,在發表見刊前,有很多修改的機會,修改難度要比發表見刊後更容易。建議作者要在論文修改、校稿的過程中,對論文信息進行檢查,儘量把錯誤在見刊前發現並改正。作者是在見刊前,發現學歷填錯了,比如在論文未分配編輯前,發現了學歷填錯,可以試試能不能通過投稿系統更改,若能,省去了聯繫編輯更改的麻煩。
  • sci出版年跟發表時間一樣嗎
    sci出版年跟發表時間一樣嗎?當然不一樣。sci出版年是指sci期刊出版的年份,比如2019年、2020年。sci發表時間,通常是指見刊,即公開發表在刊物上的時間。sci期刊每年一更新,在不同的年份,可選擇的sci期刊有差異。sci期刊每次更新,可能有新的期刊入選,也可能有原來的期刊被踢出。即作者要根據具體的年份,調整目標期刊的選擇範圍。sci論文發表參加職稱評定等,往往有時間限制,導致sci出版年太早或太晚,都不符合評審標準。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之間存在影響因子的差異,根據一定的標準,把每本sci期刊按照影響因子,對號入座相應的分區。不同的分區,對於論文要求高度不同,那發表的難度也不同。那麼,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當然大。>首先,與不同的期刊比較,sci期刊等級高,發表難度大。
  •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主要是為了確保論文的原創性、新穎性是否達到刊登標準,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有抄襲的行為出現。那sci期刊哪個階段查重呢?下面學術顧問給大家介紹介紹。sci期刊查重都是在作者將sci論文提交給雜誌社後,雜誌社會對sci論文進行三審,三個審分為:初審、覆審和終審。Sci論文查重是在初審階段進行的,往往是將sci查重放在初審的第一位。只有sci論文查重率符合投稿要求後,才會進行接下來的審稿流程。
  • 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
    發表sci論文,要選擇sci期刊,期刊所在分區不同,發表難度也有差異。那麼,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通常來說是這樣的,但凡事總有例外,投稿發表難度還是要根據期刊的具體情況來判斷。首先,sci一區期刊投稿難發表,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原因:(1)sci期刊本身就屬於金字塔尖的期刊,而sci一區期刊,又是sci期刊中頂尖的期刊,足見,sci一區期刊的地位。一本期刊有這麼高的地位,本身就非常不容易,若發表的論文質量不夠高,沒有影響力,不被引用,是不可能取得這樣成績的。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SCI換作者需要說明嗎?
    比如,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的網站上就指出,該雜誌更傾向於優先考慮具有臨床試驗潛力的新藥和分子靶向藥物的實驗室和動物研究。  也要查看sci期刊是否有一些限制,比如其對於文章類型,總單詞數有相應的要求。
  •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SCI三者的區別及怎樣發表北大核心
    sci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即《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 SCI )。是1957 年尤金·加菲爾德(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的)在於美國費城創辦的引文資料庫。ssci就是人文社科領域的。這兩者是存在交叉的,不過發表論文是要遵循各自學科的性質的。
  • SEER數據挖掘4.8分SCI發文思路
    或者不做生信數據挖掘的,可以嘗試一下別的發文思路,例如挖掘SEER資料庫的臨床數據進行發表SCI。本次分享的範文發表在FRONT ONCOL上,影響因子:4.848,中科院分區:2區。這項回顧性研究旨在調查患有初始骨轉移的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特徵,預後因素和手術獲益。研究方法:從2010年到2015年,從SEER資料庫中分析了6,860名被診斷患有初始骨轉移的乳腺癌患者。採用單因素Cox和多因素Cox分析來確定預後因素。根據從Cox回歸結果中選擇的因素進行列線圖。根據不同的亞型,轉移負擔和通過列線圖區分的風險組繪製生存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