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初二下學期物理成績突然變差,原因是什麼?期末考試前如何自救?
從小學升入初中後,有兩個變化:一個是學科上的內容增加,老師教學節奏加快;一個是學習方法和技巧上的轉換。
很多在小學通過背誦記憶就能快速掌握的知識,到了初中,會發現作用根本不大,因為初中更重理性思維,這也是導致很多同學表示自己小學時成績不錯,但到了初中卻感覺很吃力、跟不上的原因之一。
那麼,初二年級學生成績突然大幅退步的原因是什麼?期末考試前又該如何打個翻身仗呢?
初二年級學生
成績突然大幅退步八大原因
原因1:為了做作業而做作業
小學階段,老師布置作業的目的相對簡單,而且大部分的知識很容易就能在課上被同學消化,課後作業更多起到一個鞏固、拓展的作用。
初中各學科的學習更注重聯繫,不把知識系統化,是做作業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沒有系統化就很難有頭緒,做題耗費的時間自然就會增加。
對部分初中生而言,在紮實理解掌握各知識點的基礎上,通過做作業鞏固的同時,可以嘗試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課上多聽老師的講解思路,課後多思考、複習,理清思路,將多個知識點串聯起來。這種習慣的養成,將對今後進入九年級後的中考複習,起到巨大的作用。
原因2:吃不透、抓不住學科重點
不少同學求勝心切,希望各個學科、各個知識點都能學得面面俱到,結果樣樣都抓,樣樣也沒有抓牢,「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應該說每門學科的作業布置,都是結合課程重點來的。有基礎題,當然也有提高題。有些題目可以選擇不做,作業貴在精而不在多,剩下的時間可以是放在學科重點上來進行突破,也可以多思考,做到做作業不僅高效,而且高質量。
原因3:忽視基礎,題目做得多而雜
進入初中,學科增多了,自然作業也會增多。許多同學漫無目的地做題,最基本的東西還是學得模稜兩可,沒有過關,經過大量做題以後,反而鞏固了或者默認了某種不正確的認識,但是自己卻沒有發現。
說得直白一點,初中日常的學習是為中考打基礎做準備的,而近幾年中考越來越注重在基礎之上考查同學們的能力,只有對基礎知識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題才是最有效的。
所以在日常做作業的過程當中,要多做基礎題,由基礎題再到提高題、到高難題等,一步一步提升自己解題的能力。除了教材上的練習題,適當的課外輔導練習也是需要的,最好每個知識點都對應的試題練習,強化課後作業的效力。
原因4: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有不少初中學生表示很苦惱,「我每回做作業都很認真,可是成績還是上不去」,這就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首先要明確高效做作業的三步驟:
第一步是「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面前的問題;
第二步是「思」,就是做完之後要回顧和反思,總結出經驗和方法;
第三步是「歸」,就是將獲得的經驗和知識回歸到書本上去。
如果能完全按照這三步來走,上課時結合作業中遇到的問題多想多問,課後做好配套練習,有不明白的及時記錄、發問、解決。
原因5:不善總結
不少初中生存在這樣的誤區,尤其是七年級學生,還處在小學的學習模式當中,對初中的學習沒有明確的概念。他們認為課上完、作業完成就萬事大吉了,這堂課學習到的知識點下次課老師還是會再講到,即使不講,多做做同類題型也就能掌握方法了,因而忽視日常的總結歸納。
真的是這樣嗎?初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非灌輸記憶。以往在小學,很少有針對知識點的延伸拓展,但在初中,這樣的延伸拓展內容有很多。
原因6:上課一聽就懂,其實沒有真懂
學習是從認識到自己不懂,或承認自己不懂開始的,直到學習者自己認為自己懂了為止。一旦自己認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學習的過程就戛然而止了。
(1)沒懂自認為懂,會導致學習半途而廢。
太多數的同學忽視了這個問題,他們從來不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知識點以後自認為「懂了」,學習過程即告停止。以至於不在課堂上適當記錄筆記,晚上自修時不再複習當天上課的內容……
他們自認為自己上課是聽懂了的,沒懂自認為懂會導致學習半途而廢。有一部分同學,他們會承認自己不會,他們的學習第一次往往以失敗告終,但沒有補救的措施,沒聽懂課堂知識,造成以後的課都聽不懂。
(2)從不懂到懂的過程是個漫長的過程。
如果我們拿登上十層的臺階作為學懂的話,只要不達到第十層臺階,任何一層臺階停下來都是失敗。成功的路上儘是學習「失敗者」,他們距離成功有的遠,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但他們停下來了,在沒有充分學懂的時候,學習停止了,這時候,遺忘的因素會很快佔到上峰。
這樣,當時認為學懂的知識,其實根本就沒有掌握,考試的時候考不出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樣的現象,拒絕繼續深入學習,存在浮躁的問題。
原因7:看書一看就會,其實沒有真會
很多學生在看書的時候,往往如蜻蜓點水,輕描淡寫翻幾頁就算是看過了,無法深入看書。考試時候遇到自認為會做的題目,要麼做不出來,要麼做出來也得不到滿分。
這其實也是浮躁造成的,應靜下心來看書,應分兩種情景看書:
(1)課前看書,目的就是尋找課堂學習的問題。
預習時先要想一想,我們已經學習了什麼知識,接下來該學習什麼了?自己來個預測。課本上為什麼要編寫這些內容?接下來學習的知識重點和難點是什麼?對預習中感到困難的問題,要查一查自己繼續學習的困難原因是什麼?是原有知識基礎問題,還是理解問題?如果是基礎問題就要自覺補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決;如果是理解問題,可以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去解決。
(2)課後看書,通過課堂掌握的問題再次尋找新問題。
複習時先要想一想,本節課與已經學過的什麼知識點有聯繫? 這個部分的知識學到這裡,接下來應該學習什麼? 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學的內容有邏輯規律地羅列出來?對應有哪些典型例題?
原因8:青春期帶來的煩惱
不得不說,初一、二的學生一般剛進入青春期,心理起伏較大,體驗深刻。加上這個階段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個人目標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會加劇青春逆反心理。
青春期的生理變化,也會給這階段的學生帶來困擾。特別是女生,比較關注自己生理的變化,造成學習不專心。有的學生把遺精、痛經等正常的生理髮育現象視為疾病,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有的學生開始對異性特別關注,注重穿著打扮,與異性交往過密,出現分心。
所以,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加強青春期教育和引導,使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生理上的變化,坦然地迎接挑戰。父母要及時地以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生理知識、性心理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對出現青春期生理不適的學生,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從而解除孩子心裡的包袱,專心學習。
期末考試前,
如何打好翻身仗
這個學期眼看就要走到頭了,成績下滑,考試來臨前,還有機會拯救!
期末最後的幾十天,認真做好學習計劃,並且運用好的學習方法,一定可以打好翻身仗。物理君今天就給大家分享期末前高效複習方法,給大家參考,助力大家打好這個翻身仗!
物理複習:主次分清很重要
1、基礎知識要梳理
特別是初二的學生,這一學期的學習內容重難點較多,涉及的公式、定理、定義都很多,複習階段一定要抓緊把這部分的知識點梳理清楚。
2、薄弱環節需抓好
多做題目也不太合適,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如果你自己要複習的話,最好是先撿自己的薄弱環節複習,不要從頭到尾複習。
想檢查自己的薄弱環節,可以拿一道題目做一做,看看自己在哪些題目當中沒有做出來,歸納一下,看這些題目集中反映的知識點是什麼,可能就是這個知識有缺陷,進行分析一下。知識要是有缺陷的話,你就重點複習這個問題,如果一做不假思索就做出來,也要歸納一下,反映的知識點是什麼,是不是這方面的知識點掌握得比較牢固,就不要怎麼注意複習它就可以了。
3、總結問題
每隔一周左右,應該將前一段時間複習過的內容,把知識部分認真的再總結一下,看看還有哪些漏洞。同時,要將自己在前一段複習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要認真的加以總結。
學校地址:牡丹街東三東四之間253號 道北
報名諮詢:13154536181、695656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