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從哪兒來?

2020-09-05 子玉歷史說

話說有了人類的存在,才能有所謂的歷史。歷史者,無外乎記錄人類生存發展過程中的事。關於人類的來源,我們這個民族有個美麗的傳說,人類是由女媧娘娘用土和水和成泥捏出來的;當然在知識爆炸的現代,更多的人認可人類是由猿類進化而來,通常把這一時期稱之為猿人時期。



女媧造人(關於女媧造人的傳說,各類書籍記載的大同小異,在此處我選擇的是曾經初中語文課本裡的一個版本。)


自盤古開天闢地以後,天上有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鳥獸蟲魚了,可是單單沒有人類。不知道過了多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地上出現了一個神通廣大的女神,名叫女媧。

有一天,大神女媧行走在這片草木茂盛、蟲鳴鳥叫、野獸奔騰的原野上,感到非常孤獨。她覺得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麼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添一點什麼東西進去呢?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個池子旁邊蹲下來。澄澈的池水照見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裡的影子也向著她笑;她假裝生氣,池水裡的影子也向著她生氣。她忽然靈機一動:「雖然,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可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為什麼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想著,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裡揉團著,揉團著,揉團成了第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她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說也奇怪,這個泥捏的小傢伙,剛一接觸地面,就活了起來,並且開口就喊:「媽媽!」接著一陣興高採烈的跳躍和歡呼,表示他獲得生命的歡樂。


女媧看著她親手創造的這個聰明美麗的生物,又聽見「媽媽」的喊聲,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她給她心愛的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叫做「人」。人的身體雖然小,但據說因為是神創造的,相貌和舉動也有些像神,和飛的鳥、爬的獸都不同。這樣,看起來似乎有一種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氣概。女媧對於她的作品,感到很滿意。於是,她又繼續動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黃泥做了許多能說會走的可愛的小人兒。這些小人兒在她的周圍跳躍歡呼,使她精神上有說不出的高興和安慰。從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獨、寂寞了。她工作著,工作著,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滿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頭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剛微明,她又趕緊起來繼續工作。她一心要讓這些靈敏的小生物布滿大地。

但是,大地畢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許久,還沒有達到她的意願,而她本人已經疲倦不堪了。最後,她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創造人類的方法。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伸入一個泥潭裡,攪成了渾黃的泥漿,向地面這麼一揮灑,泥點濺落的地方,就出現了許多小小的叫著跳著的人兒,和先前用黃泥捏成的小人兒,模樣一般無二。「媽媽」「媽媽」的喊聲,震響在周圍。用這種方法來進行工作,果然簡單省事。藤條一揮,就有好些活人出現,不久,大地上就布滿了人類的蹤跡。大地上雖然有了人類,女媧的工作卻並沒有終止。她又考慮著: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創造一批嗎?這未免太麻煩了。怎樣才能使他們繼續生存下去呢?這可是一個難題。

後來她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兒分為男女,讓男人和女人配合起來,叫他們自己去創造後代。這樣,人類就世世代代綿延下來,並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猿人時期

猿人被認為是人類的祖先,擁有人與猿的雙重特徵,可以看成是人類由猿到人的過渡。記住:猿人是人類的祖先,而猿不是。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不管是歷史學家還是生物學家,定義智慧生物的標準是會製造工具,只有滿足這一點,才可稱之為智慧生物。因而會製造工具的猿人才會被認為是人類的祖先。


從猿到猿人再到人,從邏輯上講,這條進化線無疑是符合邏輯思維的,但是生物進化史上有段生物大爆炸時期,這可以說是進化論的BUG,繼而我會想,猿人這一時段之中會不會也有類似的時期,我記得自己曾經在哪兒看到過類似的說明,說有個短短一百二十年左右的加速期。


不管是女媧造人的神話傳說,還是存在猿人時期的祖先,探索人類的起點在何時何處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作為唯物主義者,我相信一切,只要它們被證實。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的水,到底從哪兒來?
    地球上的水,到底從哪兒來?小朋友們好,我是小周博士,歡迎光臨科教茶小屋。我們今天來講講,地球上的水,到底來自哪裡。這個問題,猜想很多,但其實目前沒有公認的答案。小周博士在這裡給小朋友們介紹兩種。小朋友聽說過彗星嗎?聽說過地震和火山嗎?別看他們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可能他們都是水的來源。兩種水來源的假說,第一種「自源說」。
  • 謎團:伊巴卡到底飛哪兒去了?
    文/水清清  北京時間11月21日,NBA自由市場大門於早上7點正式打開,截至目前,坊間關注的一個焦點,伊巴卡的飛機到底飛哪兒去了
  • 火星上的水到底去哪兒了?
    那麼,火星上的水到底去哪兒了?新研究表明,絕大部分水都被鎖在巖石裡面。火星上的巖石好比巨大的海綿,吸收了液態水。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火星之所以變得乾旱,是因為太陽風颳走了它的大氣層。未來,如果我們在火星建造基地,便可以設法利用巖石中的水分。此外,專家認為,火星存在巨大的地下冰層。但這目前只是個推測,我們仍需更多數據和樣本,才能證實這點。如今,研究人員希望根據巖石成分和構造活動性,用同樣的方法來研究其它行星上被巖石鎖住的水分。只要有水,就可能有生命。
  • 人類的記憶,到底是儲存在哪兒的?為什麼有的事一輩子都忘不掉?
    人類的記憶,到底是儲存在哪兒的?為什麼有的事一輩子都忘不掉?說起人的記憶,其實這是一個許多科學家都無法做出準確解釋的領域。那麼這一次我們就要來了解更多關於人腦的知識了,人腦當中其實具有非常複雜的結構,不同的區域會有不同的功能。那麼我們人類的記憶一般都是儲存在哪兒的呢?為什麼有的事一輩子都忘不掉呢?當人體接收到各個感官部位傳遞過來的訊息之後,由神經傳入大腦。
  • 地球上的水到底從哪兒來?為何只有地球上有液態水?
    (原標題:地球上的水到底從哪兒來)
  • 宇宙中的元素都是從哪兒來的?星星決定我們的命運?
    其中碳氫氧氮是構成人體的最主要元素,鈣、鈉、鉀、鎂、硫、磷、氯等7種是必需的定量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前20位,另有鐵、銅、鋅、錳、鈷、釩、鉻、鉬、硒、碘等十餘種是必需的微量元素;這麼多種元素,都是從哪兒來的?
  • 彭加木到底去哪兒了?因為他隨身帶著科考筆記,所以眾說紛紜
    彭加木,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在當時那個年代人們對科學有著無比的熱情,所以彭加木的知名度是相當高的,但是在進入羅布泊科考的時候意外失蹤,當初每個人都試圖用自己掌握的一些觀點來對彭加木在羅布泊失蹤一事進行解釋,進行所謂的理性分析彭加木到底去哪兒了。
  • 赤道到底在哪兒?-中新網
    導遊向我們詳細解釋了18世紀世紀法國天文學家的探測經歷。聽完導遊一番話,我問他,這兒真的就是赤道嗎?  導遊說,「不是。赤道實際上位於這裡以北240米。」  他接著說,法國天文學家劃定這裡是赤道的時候,還沒有今天的科學技術。  「他們堅持說赤道就在這兒,所以紀念碑就建在這兒啦。不過,當地人一直認為赤道在別的地方。
  • 懷孕8個月的硬核孕婦,陳意涵到底把肚子藏哪兒了?
    娛樂圈的明星到底能有多瘦,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不過最神奇的就是,有些女明星都快要生產了,肚子還能這麼平坦?!對,O姐說的就是陳意涵。賈靜雯發了條微博感慨陳意涵的肚子到底藏到哪裡。我們也得知了另一個消息,懷孕到現在她也只胖了3公斤!陳意涵有多愛運動O姐真的不用多說了吧,看看這微博裡滿滿的打卡記錄。
  • 人死後到底去了哪兒了?
    人死後到底去了哪兒了?說我有一個朋友,人都稱他半仙,他曾告訴我,說他曾上過天堂,和下過地獄的事,讓我保密。我就給大家透漏一點吧!當人死後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火葬場。
  • 宇宙中的元素是從哪兒來的,我們和超新星有什麼關係
    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根據現在科學研究的結論:我們身體的物理構造是:由各種化學元素組成蛋白質、核酸、多糖、脂肪等大分子,大分子組成細胞,細胞連接形成功能組織,功能組織形成器官,器官組成身體;其中碳氫氧氮是構成人體的最主要元素,鈣、鈉、鉀、鎂、硫、磷、氯等7種是必需的定量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前20位,另有鐵、銅、鋅、錳、鈷、釩、鉻、鉬、硒、碘等十餘種是必需的微量元素;這麼多種元素,都是從哪兒來的?
  • 七夕之夜,牛郎織女星到底在哪兒?上哪兒能看銀河?
    牛郎織女星到底在哪裡?哪兒能看銀河?仰望星空,尋找象徵著「忠貞不渝、情比金堅」的牛郎星和織女星,是七夕之夜的傳統。七夕穿針比巧是為「乞巧」在我們中國的悠悠歲月長河中,七夕還是有很多習俗,象徵著我們美好的願景。年年閨閣乞織女,男兒何曾求牽牛。穿針乞巧者,或穿七孔針,或穿九孔針,用一根彩線連續穿過為巧。
  • 數學上最複雜的公式——納維斯託克斯方程,到底困難在哪兒?
    Claude-Louis_NavierN-S方程 廬山真明目那麼這個方程到底有啥用呢?首先這個方程是用來研究液體或者空氣之間是一組描述像液體和空氣這樣的流體物質的方程。流體力學計算用到更加實際的例子中,比如關於颶風行程過程,洋流漂流,甚至大到恆星的運轉度可以通過這個方程來導出其中的運動規律。
  • 黑洞內部看,視界到底在哪兒?
    當人類從黑洞內部觀察視界的時候,它到底在哪兒呢?黑洞的內部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奇怪地方。這裡有一個處理這類問題的簡便算法:選擇你的黑洞並寫下它的度規:史瓦西解是最簡單的,但是根據你的上下文,你可能會選擇一個Kerr(旋轉)或Reissner-Nordstrom(帶電)黑洞。
  • 問:太陽釋放的巨大能量是哪兒來的?
    月 16 日 周 六 問:太陽釋放的巨大能量是哪兒來的? 而身處在地球上的我們也不斷接受著陽光和溫暖,那就是太陽向我們不斷傳遞的能量。幾十億年以來,太陽持續不斷的發光發熱,並通過陽光把這種能量傳遞給我們,使得地球不至於過於寒冷,並且提供了萬物生長的能源。
  • 習近平指出哪三條路,能幫助我們弄清楚自己「從哪兒來、往哪兒去」
    習近平總書記在1.5重要講話中明確強調,「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回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締造的光輝事業,它為中華民族所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其間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穫,這條路實屬不易。
  • 「探究」數據語音和微信電話相比,到底強在哪兒?
    數據語音的應用原理到底如何?還是讓能力君與你細細盤點:什麼是數據語音數據語音是基於網際網路數據通道、用戶直接使用手機號碼,即可實現與電信網絡的語音、簡訊互通的能力。用戶處於電信信號不好的位置時,連接WiFi即可實現通話,就是我們常講的「網絡補盲」。網絡補盲我們用兩種通話場景的對比來展示網絡補盲的實現場景:1、常規情況:用戶B處在室內信號較差或無信號區域,此時用戶A給其來電,由於B端信號較差,導致呼叫失敗。
  • 醫學院解剖的屍體,都是從哪兒來的?看完又漲知識了!
    醫學院解剖的屍體,都是從哪兒來的?看完又漲知識了!醫生作為救死扶傷的人,一直讓我們對於他們總是有一顆敬畏之心。相信大家在上網的時候,也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學裡學醫的學生,在上實驗課的時候解剖小白鼠的畫面。醫學作為一科非常神奇的學科,一直都有著一種奇怪的力量。
  • 愛在哪兒,夢想就在哪兒
    《身邊》:小鳥飛到了自己的高度,我們只能用目光想像;無論天有多高地有多遼闊,愛在哪兒,夢想就在哪兒;太陽將溫暖給予大地,為鳥兒留住溫暖;抹去你臉頰的寒冷,卻抹不去歲月的痕跡。我們不知道天有多高,但我們知道我們的目光無限。小鳥飛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度,而我們卻只能用自己的目光想像。188「鳥兒啊,你飛翔天空時,是否還會想念大地呢?」
  • 我們的血液是從哪兒來的
    要說到我們的血液是從何而來的,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心臟,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血液是心臟「製造」的,但這種想法真的是大錯特錯!血細胞其實是從骨頭裡「長」出來的。講得更具體一些,是骨髓腔內的骨髓承擔了「血細胞加工廠」的角色。骨髓又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有造血功能的主要是紅骨髓。除骨髓外,還有些器官也參與造血,包括胸腺、肝、脾、淋巴組織等 (肝、脾主要是胚胎期造血器官,出生後停止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