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氣漸轉微涼。太陽系五顆肉眼可見的大行星中除水星外,其他四顆行星都處於良好的觀測狀態。金星作為晨星,日出前的地平高度超過30度,閃耀在日出前的東方天空;火星 將在14日衝日,觀測條件達到今年最佳 ;土星和木星在前半夜落下的時間逐日提早,但依然有充足的時間可供觀測。流星雨方面,除獵戶座流星雨外,還有一些流量較小的流星雨也是值得大家監測的,如十月天龍座流星雨、金牛座南流星雨等 。
10月1日水星東大距
這次水星東大距是今年的第三次。10月1日水星與太陽的角距達到26度,為今年東大距中最大的一次,水星的亮度為0.0等,位於室女座。由於此時水星的赤緯約為-15.7度,比太陽低大約12度。日落時水星的地平高度很低,只有8度多,天黑後,很快就落到地平線以下。緯度越低的地區可觀測時間越長。
10月正值秋高氣爽之時,大氣條件通常優於夏季。如果在大距前後一兩天遇見非常通透的天氣,可以嘗試用雙筒望遠鏡尋找水星。在我國南方地區,日落時水星的地平高度會更高,觀測條件 比北方稍微好一些。
10月6 日火星最接近地球
火星最接近地球的周期差不多2年零2個月左右,由於火星偏心率很大,每次接近地球的距離都有很大的差別,距離最近時大約只有6000萬公裡以內,最遠可達1億公裡以上。今年這次火星最近地球發生在10月6日22時18分,距離地球0.4149個天文單位,即6207.0494萬公裡,視直徑22.56″。
上次火星大接近是在2018年7月31日,當時火星的視直徑是24.31角秒,距離地球0.38496個天文單位;下次火星大接近是在2035年9月11日,屆時火星的視直徑是24.61角秒,距離地球0.38040個天文單位。
10月8日 十月天龍座流星雨極大期
「十月天龍座流星雨」 發生於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之間,2020年的極大期依國際流星組織的資料顯示,預估發生於10月8日20時30分前後,出現的流星數量不確定;輻射點位于天龍座頭部那4顆排列成四邊形星星的旁邊,10月8日入夜後位於北方仰角約55度處,午夜過後自北北西方沒入地平。天龍座流星特點是移速緩慢,10月8日的夜間觀測時段不受月光影響觀測條件頗佳。
10月14日金星合月
10月14日是農曆的八月二十八,月亮以小月牙的形態與金星相合,周圍有獅子座的亮星相伴。臨近日出時天空還會被曙光染上橙黃色,暗星隱去,月牙、金星和獅子座的亮星交相輝映,觀賞性還是很不錯的。由於當天月亮和金星都是在凌晨升起,所以大家需要早起觀賞這個天象。
10月14日 火星衝日
當火星繞日公轉運行到與太陽黃經相差180度時,稱為「衝日」,簡稱「衝」。此時,火星與地球、太陽成一條直線,地球正好處在火星與太陽之間;從地球上看,火星在子夜中天。因而在「衝日」前後,人們可整夜觀測火星:太陽一落山它就從東方升起,至次日早晨,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時它才從西邊落下。由於火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偏心率較大,火星的近日距(火星與太陽的最近距離)與遠日距(火星與太陽的最遠距離)之間的差距有4200萬公裡。這使得從地球上觀測火星衝日的距離也有較大差異。
火星衝間隔的時間約23~25個月,繼2018年7月27日後,今年10月14日7時26分火星再度位於衝的位置。這時火星與太陽的距離有2.1億公裡,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有6277萬7250公裡。火星的視星等為-2.6等,可謂光彩奪目。視直徑為22.32角秒,雖然比不上2018年的火星大衝,也已經算是非常接近了。
對火星有興趣公眾,建議可用大口徑較高倍率(最好200倍以上)的天文望遠鏡用來觀看,可以一窺其表面特徵。此時的火星北半球進入冬季,南半球則進入夏季。可觀察到南極冠正在縮小。觀察火星並不限於10月份這幾天,在前後數周都可以觀測。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預計在2021年2月被火星引力捕獲,進入環火軌道,著陸巡視器預計於2021年5月降落火星。
10月21日 獵戶座流星雨極大期
「獵戶座流星雨」 持續時間自10月2日至11月7日,由於本流星群為哈雷彗星所衍生的,屬於值得留意的中型流星群。2020年極大期預估將發生於10月21日,天頂每時出現率ZHR大約為20,流星特色為高速明亮。輻射點位於獵戶座的東北側靠近雙子座處,今年極大期為10月21日於晚間21時30分自東北東方升起,而月亮已於21時前後西沒,不影響後續觀測而觀測條件佳。獵戶座流星雨先前疑似的12年高活躍回歸周期已被部分證實。亦即,從2020到2022年本流星群應該處於高活躍期。
獵戶座流星雨經常出現一些子峰值,這使得有時在主峰值前後的幾晚會出現和極大期差不多的流星數量。因此,2020年獵戶座流星雨最佳觀測日為10月21日晚間約22時過後,可觀測至翌日清晨;其他在10月19日、20日及22日、23日等夜間亦可觀測,幸運的話,可能會有數量上的意外收穫。觀測地點請選擇光害低,視野大的地方觀看。
10月23日 土木雙星伴月
本月木星與土星之間的間距逐漸變小,使其更接近月亮。到了10月22日晚間在西南方天空可觀土星、木星「雙星伴月」的天象,月亮在木星之下,土星在木星之上,月亮與木星的間距約5.6度,木星與土星間距為6度,三顆天體成直線排列。23日,月亮將移至土星的左側。距土星的間距為4.5度,木星與土星的間距為5.9度,比前一天接近一點。
10月31日 本年度最小滿月
月面視直徑有大小的變化主要是因為月球繞地球的軌道是橢圓形,地球位在橢圓的其中一個焦點上。因此月亮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有遠有近,距離最近的位置稱為近地點,同理距離最遠的位置稱為遠地點。當月球離地球近時,看起來較大,反之遠時看來較小。
10月31日02時45分月亮通過遠地點,此時地月距離約406394.3公裡,是月亮今年離地球最遠的時候,而後在31日22時49分滿月時刻,地心所見滿月的視直徑僅29.40角分,月亮距離地球40萬6166.7公裡,是今年最小的滿月。所謂最小滿月是相對4月8日的今年最大滿月而言,視直徑小了約13.76%。
2021年5月26日發生月全食的同時,還將迎來年度最大最圓月。要想知道最大滿月比最小滿月「大」多少,感興趣的公眾可以用同樣的設備、同樣的焦距參數及月亮同樣的地平坐標位置把這兩次滿月拍下來,進行一次對比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