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相聚鄧州
一位婉約嫻靜的女子,輕挑眉峰,唇邊帶著一抹極淡的微笑,靜靜地佇立在窗前,凝神注視窗外那個不久前還百花爭豔,百樹青翠的生態園林,正在逐漸凋零著,不由地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
日月匆匆,白駒過隙,時間啊時間,你無聲無息的來,又悄無聲息的走。光陰荏苒,你看不見、抓不著、更留不住你瞬間的永恆。歲月總是這般靜默的來去匆匆,春花謝了夏至,秋葉凋了冬雪;夕陽落下,月上柳梢,月華隱去紅陽升,初染霞光。就這樣,四時交替,日月互換,一切竟是如此這般地自然。
這位女子喲,匆忙了一生,腳步匆匆,寒來暑往的上班日子,終於在2020年的歲首,按下了暫停鍵。於是,我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得以整理過往塵煙,俯拾自己曾經喜歡的事物。
是日,在家整理相冊,又見到了我們同學四十年相聚鄧州的照片,瞬間百感交集,感慨萬千。耳畔,仿佛重新響起了聯誼會組織者,那一聲聲深情的呼喚:
「親愛的老同學,想你們了!
四十年啊,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
老同學,你還好嗎?好久好久不見。
當時光的腳步踱入這第四十個思念的季節,我們將第四十聲問候送給你,遠方的同學。送去第四十份情真意切的祝福,送去第四十份深藏已久的思念!」
「幾度花謝飛絮,幾度夕陽彤染」,轉瞬已是三載有餘。那年的金秋十月,是丹桂飄香的季節,那濃鬱的桂花香啊,若是被深深地吸入一口,那股子清香自是沁人心脾、直入肺腑,令你心曠神怡,久久難以忘懷。那年金秋十月的此日啊,更是我們中華兒女舉國同慶同歡的金秋佳節一一國慶節。
不思量,自難忘。金秋十月,四十年離散的同學相聚鄧州的情景,再現眼前。
2017年10月1號至3號的日子裡,我們鄧州市(原鄧縣)第一高級中學,七七屆同學聯誼會,在我們老班長陳小紅李光華夫婦及其他同學的全力組織下,如期在鄧州市古城賓館大廳內,隆重舉行。
10月2日上午,來自北京,深圳,鄭州等等祖國各地的同學們,克服種種時間和繁忙的困擾,滿懷著五十年的深情厚誼,心懷著四十年的切切思念,於碩果纍纍的收穫季節,激情相聚於古城鄧州。這次聯誼會還有幸請到了王新奇、劉子健、陳天群三位恩師參加。
上午8點,準時在鄧州古城賓館大廳內舉行《金秋十月相聚鄧州》七七屆同學聯誼會,當議程進行到第五項時,我們全體同學起立,在主持人陳小紅同學的領讀下,齊聲向恩師們送去祝福:
感謝恩師的培育之恩!
牢記恩師的培養之情!
祝福恩師們身心安康!
祝願恩師們快樂長壽!
議程的第六項,在
「一張通知書,相聚校園中
從此我們是同學
這一稱呼伴終生
一塊去上課一起看電影
一同去郊遊一路談人生
漫漫風雨求學路
日月可鑑同學情」
這首充滿深情懷念和追憶的歌曲聲中,同學與恩師、同學與同學間,分批次合影留念。四十年師生同學情誼,以影像的形式永遠定格。
最富於情趣,歡喜熱鬧,界入高潮階段的,便是議程的第七項:是由白麗、李萍、秦孔祥三位同學主持的文藝聯歡演出。悠悠四十載,彈指一揮間,同學們的容顏相貌固然改變,但精神狀態依然安好,激情不減當年。載歌載舞者,管弦聲樂者,吹拉彈唱者,是應有盡有,同學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巜胡蘆絲》吹奏、《琉璃球》健身舞、豫劇《紅燈記》選段、京劇《沙家浜》裡《智鬥》選段、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健身操《我們一起愛、一起嗨》等等,等等,一出出,一段段,那唱的是唱腔優美,演的是演技逼真,舞的是舞姿颯爽,生生就是一臺小幕劇。觀看的同學,是津津樂道,掌聲四起。整場氣氛仿佛一時間,回到芳華之時,那到處鶯歌燕舞的年代。
你,你,還有你,可還記得曾經的青蔥歲月,那諾大的操場,熟悉的鈴聲,喧鬧的食堂?
可還記得上課鈴聲響起前,我們齊聲高唱《東方紅》?上課鈴聲響起後,我們齊聲高喊「老師好」?
可還記得上學路上,是誰和你攜拌同程,追逐嘻鬧?放學途中,是誰和你研習學業,爭論不休?
可還記得運動場上,誰跳高來誰投遠?誰人田競場上爭當先?]
可還記得文藝匯演,誰人傾情演唱《見了你們總覺得格外親》?
可還記得學農支農路上,誰推車來誰駕轅?
可還記得誰把誰的雅號取?誰把誰編成順口溜「太陽出來閃金光,稱錘(同學名諧音)背起拾糞筐……」?
可還記得?可還記得?無數個可還記得,在腦海中顯現。
我可親可愛的同學啊,少小時,我們一塊去上學,一起看電影,一同去郊遊,一路談人生。
四十年漫漫人生路,四十年光陰似箭飛。如今四十年後,我們將屆花甲之年,相聚,思念,敘說,暢談,牽手,相擁,淚眼婆娑語滔滔。難忘懷,懷難忘,同窗之誼,學友之情,我們的心依然那麼的近,情依然那麼的濃。同學少年,世上最純真無邪的一種情,似月光恬靜,像象白雲輕鬆。
夜來秋雨後,秋氣颯然新。3日早上八時,煙霧彌朦,秋雨不期而至,然亦絲毫不減同學們四十年相聚的濃濃暖心,依然依著早先擬定好的議程,分別乘座大巴,冒雨環繞古城一周,觀覽四十年來的發展變化。
我們觀覽的第一站,是鄧州花州書院。千古名篇《嶽陽樓記》便誕生於此,千古一絕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此篇,千百年來,被後世人傳唱不休。
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11月,範仲淹赴鄧州做知州。到任後,他營建了百花洲,並在百花洲創建花洲書院。
該院佔地面積211畝,坐北朝南,中軸線上的五進四院是書院的主體部分,由講堂、春風堂、藏書樓等建築組成,花洲書院中西部書院建築群為典型的北方風格,渾厚大氣;東部百花洲建築群為江南園林風格,小巧玲瓏。
2014年12月,花洲書院景區晉升為國家AAAA級景區。2019年10月,花洲書院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進入書院後,同學們帶著敬肅的心情,先是觀瞻了門前廣場矗立著鑄銅範文正公立像和花崗巖《嶽陽樓記》照壁,隨又到訪姚雪垠文學館和鄧州名人館。
隨後,南山北水的景觀布局,像範公井、狀元橋、泮池,別有洞天的峭壁假山、五峰山,嘉賞廳、菊花臺等等景觀,接瞳而來,一路上目不暇接,飽賞秀色,紛紛讚嘆書院的渾厚大氣和秀麗別致。
環繞路線自西而南,至東向北。我依著窗邊靜靜地觀賞著雨景,雨飄飄灑灑地打在車窗上,隔著雨窗,外面遠處一座座高樓,鱗次櫛比,在煙雲繚繞的雨幕中迷迷朦朦,猶如小山巒一般起伏綿延;近處綠化帶外的碧水綠樹,在雨水的作用下,有著一種詩意般的朦朧蒼翠色。
巴車行駛到雷鋒林,短暫停頓,同學們紛紛撐著雨傘,三三兩兩,散落在園林中,或觀賞,或拍照,或駐足凝思。各種花色的雨傘,點綴於園林萬綠叢內,交織穿遊在雨景中,煞是好看,但蠱惑我的甚是那依然還算挺撥、依然還存風韻、依然尚懷少小心的同學們,還有那輕巧的、帶著點弧度從他們雨傘邊角滑落於地上的雨珠,小巧,可愛。
離開雷鋒林,巴車繼續行駛,一路穿行,車內儘是同學們,尤其是少小離家或青春年華離鄧的外地同學,對著窗外指指劃劃,悄聲私語,面帶著喜悅的微笑,頻頻點首,想是對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一片讚美吧。
一橋飛架南北通,兩邊平岸草如煙。當巴車終於停靠於北京大道北段的一邊時,一座1千多米長,氣勢恢宏,橫跨湍河南北兩岸的大橋一一湍河大橋,民間亦習慣叫「彩虹橋」呈現眼前。之所以叫她「彩虹橋」,皆是因為夜晚的湍水水波粼粼、橫跨湍河的北京大道跨湍河大橋(彩虹橋)氣勢如虹。當夜晚彩虹橋上的路燈同時打開,整座橋梁宛如橫臥在湖面上的彩虹。
在夏日的晚上,彩虹獨特的美景,經常吸引市民到橋上散步納涼,也有很多人從遠方專程來鄧州一睹彩虹橋的尊榮。
來到這座橋上,哎呀,同學們那真是像撒開了歡的少年童稚般地嘻笑耍鬧著,在連雨傘都撐不開的風雨中,一個接著一個,全然不顧被打溼的衣裳、淋溼的頭髮,爭著搶著依憑大橋中央的石欄合影留念,擺放著各種誇張的姿勢,只為著留下永久的記憶。那個開心呀,直叫人留戀。
雨中環遊古城至此,繞行西南東北一周,圓滿結束。同學們乘巴車返回古城賓館。路上,腦海裡滿是剛才的雨景縈繞,仿佛是意猶未盡,我默默地期待著,期待著下一次的同學相聚,但願每一位學友都還健在,莫失莫忘……
相聚雖短暫,友情卻長存。大家返回古城賓館餐廳,依席而座,為此次《金秋十月相聚鄧州》七七屆同學聯誼會圓滿成功,再添最後一個句號一一告別聚餐宴會。席間,歡聲笑語亂紛紛,酒香陶醉幾人心,百餘同學齊暢飲,舉杯共祝健康身,端菜送酒穿梭忙,東西南北同學親。
宴席上,大家紛紛推杯換盞,你來我往,互留手機號者有之,互加微信者有之,互道珍重者有之,握手告別者有之,互邀訪遊者有之。正正是:「同學情是一份真摯的情,同學情是一份難忘的情;同學是無話不說的好姐妹,同學是情同手足的親弟兄」!
宴會結束時,我們的才女李同學、才子邵同學還分別做詞做詩讚譽此次聯誼會,以資助興。詞、詩作如下:
同學會詠嘆
李萍
同窗數載,莘莘學子,風華少年。
秋風蕭瑟一別離,鴻雁各自飛遠。
四十餘載寒喛,漫漫風雨天。
南北勞歸雁,聚首在故園。
嘰嘰嘎嘠,啼語笑靨,又見情趣燦漫。
不忍環顧蒼桑容,顏已退,鬢已染。
師生情意,同學情懷,歡笑暢談。
時光隧道已穿越,恰似同學少年。
三天時間短暫,細細落雨天,
還似年少樣,打鬧共聯歡。
唱唱跳跳,喝酒聊天,似回當年校園。
待到終將分別時,道珍重,淚溼眼……
願四十年後我們還能相見!
2017年10月3日晚。
同學邵明生
(一)
同窗十春秋,
閒暇城牆行。
當年讀書郎,
今朝白頭翁。
(二)
同學相會古城行,
花洲書院觀風情。
往事如煙成白雲,
唯有爾儂同窗情。
(三)
恰似同學少年,
仿佛又回課堂。
蘭序亭下苦讀,
恩師教誨永記。
學海無涯作舟,
花洲書院為徑。
達者天下為公,
範公寫下憂樂。
憶往昔青蔥歲月,嘻笑跳鬧,學文備武,我微笑,我懷念。歲月靜好,念你如初。
我可敬可親可愛的同學啊,願這種世間純真無邪的同學情一一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