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頻率範圍極限測試:你的耳朵年齡多大?

2021-02-12 hifi音響網

作品類型: 翻奏曲

原曲: Hearing Test in HD quality. Sinusoidal wave starting at 20Hz-20kHz

演奏者: adminofthissite

演奏樂器: 電子音頻發生器

簡介補充: 

1、為獲得相對準確的測試結果,請佩戴品質較好的耳機;

2、請注意調整合適音量,防止引起不適;

3、請聽視頻中的聲音,如果你能夠聽到8000Hz,證明你沒有耳聾,因為這個頻率的聲音,人人都能聽到;

4、相關研究顯示,人類對高頻的聽力極限,隨年齡增大而逐漸衰減,參考如下: 

5、如果你說能夠聽到 19000 赫茲的聲音,那麼恭喜你,你的耳齡小於 20 歲,但這不會延續太長時間。Up最高能夠聽見 17000 赫茲的聲音,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聽見 18000 赫茲,不知道大家情況怎麼樣?

聽力頻率範圍極限測試:你的耳朵年齡多大?

http://www.zghifi.com/thread-184691-1-1.html

(出處: HIFI音響)

中國HIFI音響網為音響發燒友提供最大的國內外音響品牌信息及資訊,HiFi音響,耳機潮流,汽車音響,音響展,二手音響,音響改裝技術及專業的音響產品評測等提供最權威的音響品牌信息及技術交流,學習平臺,音響品牌網址大全!

相關焦點

  • 實測你的耳朵到底有多靈
    於是問題來了,設備是HiFi了,但你的耳朵足夠HiFi嗎?HiFi器材可以反映很多聲音上的微小細節,然而並不是所有人的耳朵都足夠靈敏的。特別對於高音,很多人其實聽不到高頻率的聲音。理論上,人的聽力範圍大約是20~20000赫茲的聲波,然而由於年齡增長、長時間用耳不當等原因,不少人能聽到的最高頻聲音遠遠達不到20000赫茲。
  • 是什麼偷走了你的聽力?常坐地鐵戴耳機聽音樂的你,要注意
    預計到2050年,有超過9億人患殘疾性聽力喪失。數據引人擔憂,現實更不容樂觀,在大街上、公交車站、地鐵裡、餐廳內,隨處可見戴著耳機調大音量聽音樂的年輕人,他們在聽音樂的同時,卻不知道自己的耳朵正在遭到摧殘。大音量正悄悄偷走你的聽力無論是哪種耳機的長時間、大音量使用都會導致聽力下降。
  • 健康吧︱聽不到這聲音說明耳朵老化了,這居然是真的
    好幾年前,就有報導稱英國一家公司發明了一種名為「青少年超音驅逐器」的聲音。這種聲音其實就是頻率高達14400赫茲的電流聲,聽得到的人會感到很刺耳。不過,測試發現,有20多歲的小夥子發現自己聽不到,也有50多歲的大媽覺得刺耳。那這個測試靠譜嗎?
  • 人類的耳朵會因為太大聲受損,那聽不見的低頻聲音呢?
    就像我們的眼睛只能看到特定波長的光(可見光)一樣,我們的耳朵也有一個我們能聽到的範圍,人類的耳朵能聽到的聲音頻率範圍為20Hz~20000Hz。當一輛消防車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或者當我們在音樂會上被推擠到揚聲器正前方時,這種噪音不僅令人心煩,還會損害我們的聽力。我們本能地避免這樣的情況,因為它們讓人不舒服,而且讓人很痛苦。
  • 孩子多大時,才能進行「掏耳朵」「挖鼻孔」?這裡告訴你標準答案
    前幾天看了一下朋友圈,一個朋友的朋友圈發布了一個消息:不要再亂給孩子掏耳朵了,她朋友就是給孩子掏耳朵時不小心把鼓膜掏傷了一點點,醫生說穿孔了。不少媽媽看到寶寶的耳朵有耳屎的時候,強迫症犯了就會想著要給孩子掏耳朵,對子好多耳屎暴露在外面,所以就給自己孩子掏耳朵,但是孩子的耳朵很小,媽媽的手不知輕重的話可能會傷到孩子。
  • 高頻聲音騙過老師耳朵 "蚊子鈴聲"溜進中學課堂
    李楠說,最初是班裡的另一名同學用「藍牙 」將這種鈴聲傳給他,當時他還不太相信,但當他看見父母的耳朵使勁貼著手機但卻一臉茫然的樣子,便開始堂而皇之地將手機隨時放在口袋裡,「大人們對這個聲音是『免疫』的。」李楠十分得意,他認為他有了掩護自己上課開小差的「絕密武器」。
  • 20 歲的年齡 70 歲的聽力,「未老先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小軍的聽力報告顯示出全頻率段的下降,屬於中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部分高頻率段已經呈重度聽力損失。簡單地說,雖然小軍的年齡只有 20 歲,但聽力卻比部分 70 歲的老人還差。 前面提到,人耳的正常聽力頻率範圍是 20~20000 Hz。 但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聲音頻率(包括日常交流)大多在 500~3000 Hz 之間,只要這個頻率範圍的聽力正常,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的耳朵「沒問題,什麼都聽得清」。
  • 戴耳機聽音樂1小時,聽力下降20分貝?·都市快報
    昨天,我們特地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楊蓓蓓教授,以及負責聽力測試的雷雲秋醫師、曹宇醫師,給我們做了一次「連續聽歌1小時後,聽力前後對比」的實驗。 戴上頭戴式耳機在街頭逛了一小時 耳朵對4000赫茲聲音辨識度略有下降 《戴耳機聽音樂1小時,聽力下降20分貝》這篇報導,是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的一個欄目組製作的。
  • 心理測試:你第一眼看到什麼?你的心理年齡多大?
    心理測試:你第一眼看到什麼?你的心理年齡多大?A: 女孩的書B: 一個拿著書的老人C: 田園風光D: 一張老人的臉試驗結果僅供參考A、 心理年齡十八歲--25歲你的心天真善良雖然還不清楚你到底有多大,但記住青春年華是令人欽佩的。B、 心理年齡:30-35歲你的大腦處於情緒複雜的年齡組。你比較累,很容易思考,儘管不願會麻煩親戚朋友和你分享他們的煩惱,但你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消除負面情緒。你可以試著敞開心扉,坦誠相待,這樣才能過上更輕鬆、更幸福的生活。
  • 專家告訴你:為何35歲後聽不到這聲音內附測試音頻
    日前,一篇名為《據說超過35歲的人,就再也聽不到這個聲音了》的文章紅遍朋友圈,大家紛紛轉發,測試自己能否聽到。「神奇」的是,60後,70後,甚至部分80後湊近耳朵也聽不到;而「殘酷」的是,對於90後和00後而言,這卻是無比清晰的一段噪音!  真有這麼神奇的聲音?
  • 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科普專欄 保護耳朵從細節入手
    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麼耳朵便是感知世界美好聲音的窗口。從嬰兒的出生到老年,不論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從細節入手保護我們的耳朵,保護我們的正常聽力。聽覺是怎樣產生的人耳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組成。外耳、中耳具有集音、傳音、擴音作用,內耳具有位置覺、平衡覺和感音作用。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傳至內耳有兩條途徑,一條是通過外耳、中耳傳至內耳,另一條是通過振動顱骨傳至內耳。
  • 助聽器是如何補償聽力的?
    助聽器是如何補償聽力損失的?在明白這個答案之前,先了解一下人是如何聽到聲音的?為什麼會發生聽力損失?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助聽器聽力補償的原理哦。 一、人是如何聽得聲音的?
  • 動物們的神奇「耳朵」--中國數字科技館
    人類的耳朵能聽見頻率在20~20 000赫茲的振動波,對於其他頻率則是充耳不聞。但是,不同的動物所聽到的聲音頻率的範圍也不相同,例如貓科動物能分辨出30~4 500赫茲的聲音,狗的聽覺的最高極限是60 000赫茲,狗熊和獼猴聽覺的最高極限是80 000赫茲,豚鼠聽覺的最高極限是
  • 魔性音頻測耳朵年齡!
    (溫馨tips:1、如果你聽到了,請努力分享,盡情嘚瑟 2、 如果聽不到,也不用調高音量,請轉給年紀更大的夥伴,同樣可以保持一整天好心情)0:15你年輕你聽,我老了我聽不到來自小鐵人親子俱樂部當然,家有90後小鮮肉00後萌寶貝的,也盡可以給他們聽聽看,然後再把下面這段科學解釋讀給他們聽,世界就是這麼神奇,科學就是這麼牛!
  • 掏耳朵享受有風險 患者檢查發現蟑螂爬進耳朵
    聽力,人類的第五感,它最容易被保護,也最容易被忽視。今天是第16個世界愛耳日,主題是「安全用耳,保護聽力。」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本校學生進行隨機調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耳朵提前衰老。用專業術語講:有輕微噪聲性聽力損傷的人數,正逐年上升。據統計,我國目前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每年新增30萬,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最多的國家。
  • 我們的身體系列——耳朵和聽覺
    耳咽管連接著中耳和鼻子,它平衡鼓膜兩側的氣壓,在高海拔地區,當我們的耳朵「跳動」時,尤其可以感覺到這一點,因此,耳咽管可以自由振動。人體最小的骨頭是中耳內的三塊聽小骨。它們是根據形狀被命名的——錘骨、砧骨、鐙骨。如果聲音非常大,骨上的兩片小肌肉會自動朝下抑制振動,防止聲音傷害到聽力接收器。這些聽小骨是我們出生時唯一發育完全的骨頭。
  • 地鐵裡聽耳機或傷耳朵,專家細數那些損傷聽力壞習慣
    年齡和許多其他原因所致聽力損失是無法預防的,但是對噪聲性聽力損失有很多方法可以預防,比方說對噪聲暴露加以控制。聲音的單位是分貝,一般情況下40-60分貝屬於我們正常的交談聲音,60分貝以上就屬於吵鬧的範圍了,分貝越高,噪聲越大。人耳長時間接收高分貝音量,或會造成短時間但可逆的聽力損失,或會造成永久性且不可逆的聽力損失。
  • 耳朵結構圖-耳朵結構圖及功能
    耳朵結構圖-耳朵結構圖及功能[附帶圖圖]   眼睛是心靈之窗,耳朵是大腦門戶,如今很多朋友耳朵聽力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