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雨後路邊會出現很多這種菌類,看著很恐怖,不知道是什麼,有的人說是蛇蛋孵化失敗的樣子,看著也像,也就信了
經查證,該物種為稜柱散尾鬼筆(Lysurusmokusin(L.:Pers.)Fr.),無隔擔子菌綱,鬼筆目,籠頭菌科,散尾鬼筆屬的一種真菌,稜柱散尾鬼筆通常也被稱為五稜散尾鬼筆,因為發現其通常為4-5稜,多為5稜,不過我們發現的該株有6稜。我們所看見的「筆」,是其子實體,其中「筆身」實為菌柄;「筆頭」為孢體,其中含有孢子。稜柱散尾鬼筆此前還尚未見報導在廣東發現。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五·土菌》(附錄)引陳藏器曰:「鬼筆生糞穢處。頭如筆,紫色。朝生暮死,名朝生暮落花」。不知道此鬼筆是否是一代名醫李時珍所說的彼鬼筆,但相似的是,此鬼筆也是朝生幕死——早晨還活靈活現,雄赳赳氣昂昂的挺立,到下午就萎蔫似空皮了。至此,你也許還不明白它為什麼叫「鬼筆」而不是「臭筆」或「豔筆」等等子乎者也吧?「鬼」在什麼地方呢?直到第二天早晨,筆者才恍然大悟——「筆身」不見了!只留下散落的分裂開的「筆頭」,神出鬼沒!但再細細一看,鬼筆所著生的木樁上有些透明膠狀物,並且還有些蹤跡可尋,莫非?據判斷,那應該是鼻涕蟲(蛞蝓)的痕跡,難道是鼻涕蟲把它給當美餐了?還是無意路過此地?這就留給您猜測了,可以給您提供的線索是:那疑似鼻涕蟲蹤跡的透明物,只此一個樹樁上有,然後以線狀消失了……
有人說其營養價值很高,也有人說其有毒,《本草拾遺》如此記述其藥用功效:主惡瘡、疽、匿、疥、癰、蟻瘻等,並日幹,末,和油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