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徐霞客楚遊感,為何世間再無徐霞客?

2020-12-05 騰訊網

徐霞客於正月初十進入楚地(即今湖南省),歷時約三個月,先後遊茶陵州,上清潭,麻葉洞,衡山,湘江,瀟水,九嶷山,耒水,於四月初七轉入廣西。這一段給我的感動和震撼特別多。一來我到過衡山,對湖南這一段有更多直觀上認識,可循著地圖跟徐霞客同遊。二來其時正值隆冬,徐霞客不畏風雪,於山石茅棘中攀高峰墜危崖蹈深潭,不必親歷其境你就可從他文字裡感受到撲面冰冷和攀墜懸崖的緊張。本篇為讀書筆記,分兩部分,一為徐霞客探幽精彩片段摘錄,二是就個人閱讀《徐霞客遊記》的感受略敘一二其特點。

                                                 精彩片段

反覆雲陽山。「……山陰冰雪擁塞,茅棘交縈,舉步漸艱。二裡,路絕,四顧皆茅茨為冰凍所膠結,上不能舉首,下無從投足,兼茅中自時有偃宕,疑為虎穴,而山中濃霧四起,瞰眺莫見,計難再下。乃復望山巔而上,冰滑草擁,隨躋隨墜。念嶺峻草被,可脫虎口,益鼓勇直上。」大雪,濃霧,荊棘叢生,亂石縱橫,虎穴,光是想到要在這樣的環境下爬山就讓人打顫。

「……遂與顧僕掛石投崖,懸藤倒柯,墜空者數層,漸聞水聲遙遙,而終不知去人世遠近。」路絕,只能攀著藤蔓樹枝下墜危崖。

涉水上清潭。「餘乃解衣伏水,蛇行以進……出洞,披衣猶覺周身起慄,乃爇火洞門。」請想像一下在冰天雪地的時候跳進河裡。

探幽麻葉洞。當地人說麻葉洞是神龍蟄伏之地,都不敢進去。徐霞客在當地人圍觀下進入,得以飽餐洞中美輪美奐的景色。出來,圍觀眾人大為敬服,以為神靈護佑。面對眾人稱讚,徐霞客一句「吾守吾常,吾探吾勝耳,煩諸君久佇,何以致之!」令人神往不已。其後自言「然其洞但入處多隘,其中潔淨乾燥,餘所見洞,俱莫能及,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爾!」讀來又讓人會心一笑。土人畏如龍潭之地他蹈之如常,一句「吾守吾常,吾探吾勝」便已道盡。

快然入夢來。「……是晚碧天如洗,月白霜悽,亦旅中異境,竟以行倦而臥。」一日連探上清潭、麻葉洞,寫完當天日記沉沉睡去。這句意境驚人的美,我綴句其後:一日飽餐煙霞,至此快然睡去,人生至樂!

                                              

                                           徐霞客遊記特點

其一,最重要的,徐霞客的遊不是為了吟賞煙霞,也不是風花雪月,而是做地理考察。山川地貌,水文特徵,這些是他遊記裡主要記載的,再輔以歷史人文,既嚴謹又具科學精神。從他的遊記中我們難得看到情感外露的記載,更少見空發議論。私以為在他看來,「遊」不是目的,「考」才是。

目的決定人的行動,我們一般人了解徐霞客那種大無畏的攀登精神往往驚嘆不已。那確實值得驚嘆,然而我們更要明白,徐所以如此,不是他天生喜歡涉險,也不是他一點不擔心蛇蟲虎豹、龍潭虎穴、草莽強盜。只因他志向堅定,這些常人眼中可怖的困難在他心裡早有料及而視為必經之途。我到今日才算略懂徐霞客,從前只用了常人眼光,徒知讚嘆欣羨而已,壓根不了解他的精神世界。有志者,事竟成。此非虛言,徐霞客可以做我榜樣者又一也。

其二,考察全面記述完備。拿遊衡山舉例,徐霞客前後約用了九天時間,上下左右,幾乎遍歷衡山諸勝。對衡山的山脈走向、水流特徵、廟宇古剎等做了非常準確的記述和總結。試問如果只是簡單的遊,哪裡需要闢小路蹈危崖,上下左右這麼久?

石鼓山,湘江與蒸水匯合的地方,原有一些建築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所毀。今得益於徐霞客的記錄,陸續得以修復。雖不能盡其原貌,其建築文物精神依然可考。徐霞客遊記記述的完備不知留給後人多少精神財富,功在當時,利在今日,善哉霞客!

為什麼世間只有一個徐霞客?因世間幾乎沒人抱有跟他一樣考察山川地貌的志向。平常出遊的人,止乎遊,止乎爬而已,對所遊之地所爬之山,其地理人文漠不關心。當然,不必人人做徐霞客,他的壯舉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心心念念者唯其精神而已。什麼精神?同樣是爬山,同樣是遠遊,這是我們常人的便宜之計,然而卻是徐霞客一生的志向。這就是區別。

其三,其四,其五……自然有,這裡不贅述了,明此一二再讀徐霞客已可別有洞天。

相關焦點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這個日子的確定,緣自《徐霞客遊記》首篇《遊天台山日記》的開篇之日。徐霞客壯麗的一生為旅行家做了完整定義,我們再次講述徐霞客的故事,挖掘前所未知的史料,以他的事跡紀念「中國旅遊日」。今天倡導學習徐霞客,不是要人人成為徐霞客,而是要學習徐霞客精神,領悟旅遊真諦,在「宅風」日盛、動動拇指即妄談是非的時代背景下,更多地提倡外拓意識、踐行精神、實幹態度,從實踐中汲取更充實的營養。
  • 關於旅行的那些事兒|大神徐霞客遊貴州,遇強盜,錢被偷,砸傷腳
    旅行夢旅行是很多人的夢想,也是我的夢想,雖然我也喜歡旅行,也去過很多地方,跟明代旅行大神徐霞客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了。旅行就是因為喜歡旅行,曾經拜讀過大神徐霞客的遊記,想看看大神是怎麼旅行的,有著怎樣精彩的旅程。下面是我讀徐霞客《黔遊日記》的讀後感,與諸君分享。
  • 浙江金華探索文旅融合:384年後與徐霞客「再相逢」
    徐霞客出遊裡程碑於金華山落成。 胡丁於 攝「洞之中央,一瀑從空下墜,冰花玉屑,從黑暗處耀成潔採,水墜石中,復不知從何流去。」384年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在《徐霞客遊記·浙遊日記》如此敘述。據悉,徐霞客曾在浙江金華山中,遊歷3天2晚,對八個溶洞進行系統考察,金華山也因此被稱為徐霞客系統進行巖溶地貌考察的第一站。
  • 徐霞客文旅發展大會在金華舉行
    徐霞客文旅發展大會在金華舉行 2020年11月29日 07:30:58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記者 沈超   浙江在線11月29日訊(記者 沈超) 11月28日,2020徐霞客文化旅遊發展大會暨金華山高峰論壇在金華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徐霞客研究會代表、徐霞客文化旅遊目的地景區代表、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深度挖掘徐霞客文化,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 跨越384年 與徐霞客共「謀」文旅大業
    跨越384年 與徐霞客共「謀」文旅大業2020-11-30本報訊(通訊員 張小宇 記者 李鬱蔥)11月28日,2020徐霞客文化旅遊發展大會暨金華山高峰論壇開幕,國內外2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霞客精神在當代文旅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廣泛而深入地探討。
  • 徐霞客旅行一生偏愛南方 結束之地在騰衝
    在江陰徐霞客鎮(原名馬鎮)南岐村,他的故居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座紀念館。現有三進、十七間正房、兩間廂房,佔地兩畝。故居為明式建築,門庭掛有陸定一題寫的「徐霞客故居」匾額,展廳內展出有徐霞客傳略、旅行路線圖和他科學探索經過地區的圖片資料、巖溶標本等,在天井右側還有徐霞客親手移栽的羅漢松,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 2020徐霞客文化旅遊發展大會暨金華山高峰論壇隆重舉行
    徐霞客「自羅店東北五裡,得智者寺。寺在芙蓉峰之西,乃北山南麓之首剎也……」1636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把3天2夜金華山之行的風土見聞和地理研究凝字成篇,揮就成《徐霞客遊記·浙遊日記》的重要組成部分。384年後的今天,徐霞客與金華山又一次重逢。
  • 2020徐霞客文化旅遊發展大會暨金華山高峰論壇開幕
    本次大會由中國徐霞客研究會指導,金華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徐霞客研究會聯合主辦。大會期間舉行了徐霞客出遊裡程碑及徐霞客塑像落成典禮、金華山徐霞客遊線考察交流、高峰論壇、全國首個徐霞客文化村創建啟動儀式、霞客小學授牌等系列活動。今年是浙江省徐霞客研究會成立二十五周年,同期還將舉行系列座談會和學術研討等活動。
  • 活到54歲的徐霞客,能用32年時間旅遊,這三大因素,缺一不可
    仔細探究下來,下列三大因素,缺一不可——一、強烈的興趣幼年的徐霞客就喜讀歷史、地理、探險和遊記之類書籍。途中不免有囊空之時——崇禎十年(1637年)二月十一,泛舟湘江時遭遇盜賊,強盜將其行李拋入江中,致使他祼身逃泳,身上除別發的一枚銀耳挖外,別無他物
  • 中國旅遊日5·19呼聲最高 徐霞客開遊節5月舉辦
    據推算,《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中的「癸丑之三月晦」,正是公元 1613年5月19日。金堅範說,徐霞客的價值集中體現在《徐霞客遊記》中。《徐霞客遊記》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又有很強的國際意義。將《徐霞客遊記》開篇日設立為「中國旅遊日」,有利於提高人們對中國即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國家的認知。
  • 「畫家徐霞客」40年後再訪峨眉山 鋼筆繪出「百景圖」
    「40年前,那是我第一次來峨眉山,當時沒有交通工具,全憑雙腿走路,細雨濛濛的洪椿坪、無梁磚殿的萬年寺印刻在我的腦海裡,夏夜的報國寺,峨眉彈琴蛙聲聲悅耳的蛙鳴更是讓我難以忘記。」江雲龍說。    靈覺寺  近些年來,江雲龍到訪了10餘座名山大川,可再遊峨眉山始終是他心中的願望。
  • 5月19日,中國旅遊日,相約第十七屆中國徐霞客開遊節
    2019年5月19日,以「文旅融合,美好生活」為主題,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寧波市政府聯合主辦,中共寧海縣委、寧海縣政府、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聯合承辦的第十七屆徐霞客開遊節,將在寧海開幕。第八屆中國當代徐霞客評選會也將如期舉行,由徐霞客開遊節組委會組織評選,然後在寧海舉行第八屆中國當代徐霞客頒獎;同時,組委會還擇優邀請了17位歷屆「中國當代徐霞客」,撰寫心路歷程與難忘故事,印刷出版了《生而行者(當代徐霞客Ι)》一書。此外,作為霞客遊線「申世遺」的重要內容之一,徐霞客遊線標誌地認證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 一生在旅程中的徐霞客,年少的時候勇敢,為後人留下珍貴財富
    一生在旅程中的徐霞客,年少的時候勇敢,為後人留下珍貴財富說到徐霞客,我們第一個想到的都是他的作品,徐霞客遊記。或許在沒有了解完這些故事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他只是遊山玩水寫了一些地理方面的作品罷了。徐霞客小的時候其實非常喜歡讀書,但是他就像是賈寶玉一樣,偏偏喜歡那些不會被科舉所考到的書。他喜歡各地的見聞,喜歡看那些遊山玩水的作品,甚至在自己讀私塾的時候都不聽先生的講課,自己偷著讀書。最後,他也被先生發現,告到了他的父親那裡,誰知道他的父親竟然也十分的開放,覺得那些八股文其實沒有必要去學習。
  • 徐霞客的荒野求生技能強過貝爺?
    還是錢……再不濟,攝製組替每一位成員都購買了巨額保險……(2)徐霞客團隊:反觀老徐團隊,他們是在真實的古代環境中「風餐露宿」,而不僅僅是一個「秀」。古代旅行與今天相比困難的多,它不僅僅是「享受」,更多的是「未知」。在明代,沒有像樣的公路,更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外加荒野之中常常缺衣少食,偶爾還要遭遇盜賊。為了生存,老徐一向是開著技能前進。
  • 中國海岸線最短的縣,縣內一個絕美景點被徐霞客稱為福建三絕之一
    今天不說最長和最短海岸線的省份,說說中國海岸線最短的一個縣,這個縣內有個絕美景點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稱為「福建三絕」之一。這個中國海岸線最短的一個縣叫做仙遊縣,仙遊縣在福建的東南沿海,該縣為莆田市管轄。仙遊縣擁有全中國最短的海岸線,海岸線僅有5公裡長,這真的很短,騎個自行車很快就開完了。
  • 不妨去這裡遊玩吧,徐霞客都曾流連忘返
    當年徐霞客遊芝山解脫林時,曾走過此道,在他的記述中這樣寫道:「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古鎮的古稱。古樸的納西文明讓我隨著徐霞客的足跡走進了束河古鎮。
  • 絕美之景,廣西這個縣城不僅是長壽之鄉,還曾迷倒過徐霞客
    據說徐霞客一生花了30年訪問了大半個中國,訪問了深山老林,置身山野之間,雖然無處不在,但在上林縣卻消沉了54天,在這裡寫了1萬多字的遊記,在語言之間盡情地描繪了對上林的愛, 這裡到底有什麼吸引徐霞客?第一個是三裡洋渡,指從三裡町到洋渡村的村屯, 也就是說,這裡其實不是遠離人煙的地方, 吸引徐霞客的是它的綠水和田野的完美組合,生態繁榮,聽起來很樸素的民風,徐霞客得到了「其他不行」的高度評價,可以看到這個地方。
  • 從士人到僧侶,古人如何遊遍千山萬水
    古人的旅行雖然沒有今天旅行那麼的交通便利,甚是是充滿了艱辛,但在古代無論是無論是文人、俠士、僧侶、還是職業旅行家,他們都在用著自己的實際行動闡釋著「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真諦。這時,一批普遍文化素養較高,且有經濟實力的文人,便通過遊歷來彰顯自己「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理念。士人出遊,最早的記載可追溯至春秋。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有一篇就是《遊俠列傳》,記載著一群奔走天下,不計回報,只為尋找明君輔證的「遊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