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後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張歌,編輯:方婷,36氪經授權發布。
課前例行小調查,你覺得幹什麼行業最賺錢?要想知道答案,就得先看那些全球財富排行前十的公司都姓什麼。
市值排行榜前十公司以及行業分類
站在2020的末尾回看,你會發現,圈錢最狠的行業十年一換。1990年是金融業的天下,到了2000年卻讓通訊與硬體屠了榜;十年前,石油行業站在利益漩渦的中心,而今天,網際網路是最強王者。
如果你曾搭上這些行業的快車,必然嘗到了薪水溢價的甜頭,甚至有少數人在幾年內擊穿了階 級壁壘,改變了命運。
那麼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有哪些可以快速實現財富積累的行業大機遇?而又有哪些,是我們每個普通人能抓到的小機遇?
進入正題之前,先說明兩點:
1、談機遇人人都會,新基建、5G、物聯網,閉著眼睛就能指出一大片機遇,本期的一切觀點以「可落地」為基準。
2、時代變革必然不是所有人的機遇,而是一部分人的機遇,機遇只是大方向,要不要搭上東風,以及怎麼搭上,考驗的是個人選擇和執行力。
01 國產化紅利下,暗藏的就業機遇有什麼?個人的行業機遇是依附於大環境之上的,全球疫情和政治格局的變化,為進口和出口上了兩把鎖,國內勞動力成本變高,消費壓力也增加了。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各行各業要想用更少的人力賺更多的錢,唯一的辦法就是內部進行產業升級。
而揣摩我國產業升級的路線,就能捕捉一些隱藏的工作機遇。中國的產業升級路線圖其實是非常清晰的。
產業升級路線
以非常成熟的家電行業為例,首先做到的是成為世界代工廠,將進口零部件組裝。下一步,就是自己做系統集成,包括供應鏈、渠道、研發、管理、市場、物流、營銷、倉儲等能力的集合。
系統集成
僅僅這一步升級,就能給產業帶來巨大的價值,去年全球每賣出10臺空調,就有4.68臺是格力、美的、海爾這三大中國品牌的。
全球家用空調品牌 TOP 3 市場份額
只要系統設計和品牌做好了,上遊的零部件一定會快速國產化,並且逐步走向智能化。現在,空調品類99%的零部件都採購自國內,甚至有企業在做自己的智能裝備。
家電行業當初是因為人口紅利,起步早,跑得快,已經近乎完成產業升級,未來還會有更多其他行業駛上產業升級的高速公路。
比如以手機為代表的電子消費行業,正在從第2步邁向第3步,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有一批人享受了行業紅利。
在招聘平臺上,小米招PCB工程師,也就是設計優化手機電路板的工程師,本科經驗不限,月薪在1萬5到3萬之間。
而搞軟體的待遇更高,OPPO招1到3年工作經驗的產品經理,月薪可以到2萬。即使是處於整個手機銷售鏈條最末端的銷售代表,平均年終獎也可以拿1.5萬元。
同樣向產業升級第3階段邁進的還有大飛機製造,國產大飛機C919的國產化率從10%已經提升到了60%,在這個過程中,全國共有200多家單位參與研製,全部加起來有幾十萬人。
C919國產化率
而更多的行業,剛剛走到了第1、2步,正在處於快速起飛的階段,比如半導體。2012年前後,半導體還屬於勸退專業,國內晶片設計月薪基本在5千元以下。
而今年國際環境驟變,晶片創業公司瘋狂入場,把獵頭的電話打爆,提價100%求一個做模擬晶片的人才。
原來沒做過晶片的大廠也加入戰爭,從第一個環節做起。為了搶人,某大廠把晶片全流程的人摸了個遍,高調聲明年薪200萬以內都能談。
晶片製造環節
國產化的紅利還會擴展到各個領域,過去那些看上去枯燥、就業前景也沒那麼好的理工科專業,未來都有可能變得搶手,比如衛星裝備、軌道交通、集成電路、儀器儀表、材料製造等。
未來可能搶手的理工科專業
這些行業也都出現在了最新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中,成為我國產業升級的最主要戰場。你也可以對照這個中國產業升級路線,反觀自己的行業所處階段,判斷未來的機遇方向。
中國產業升級路線
02 信息技術革命下,顛覆性的機遇有哪些?行業機會僅僅是我們考慮的一個方面,因為在未來,個人與行業絕不是一個二維的關係,新技術必然會改造每個行業內部,重塑價值體系,帶來工種升級的機會。
拿金融行業舉例,金融一旦和信息技術相連,必然會革了一部分工種的命。2016年到2018年,銀行前後關閉了5千多家網點。不是銀行盈利能力出現問題,而是網際網路改變了銀行的業態。
可以簡單做個計算,把ATM機所需要的場地租金、電費、折舊費考慮在內的話,一臺每天的運行成本大約在三百多元,一個月就是一萬元。也就是說,在ATM上每次交易產生的收益大概是3.5元。
ATM運行成本與收益
以前看來是划算的,每天有個100單就能保本盈利,但現在情況不同了,2019年銀行離櫃交易率,已經達到了89.77%,只有關閉網點才能縮減成本。回憶一下,上一次你去銀行取錢是什麼時候?
2019年銀行離櫃交易率
總結一下,金融業容易被革命,是因為它是唯一的純數字領域。這就意味著,它是人工智慧最好的應用領域之一。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金融是一國命脈,它很難像消費等行業那樣被徹底改變,政策影響會非常大。
容易被技術改變的行業,也容易產生工資溢價,這也意味著,會有一些偽裝成機會的泡沫。身處這樣的行業,更要懂得辨別。
2013年P2P入侵金融行業,業內平均工資高達2萬,在一些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每年的跳槽率高達60%以上,基本上跳槽便可月薪翻倍。
2013年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跳槽率及跳槽後月工資
2017年前後,金融又搭上了區塊鏈的東風,一個普通的網絡工程師上一個30天的課程,就能跳槽成為區塊鏈工程師,月薪有的能到10萬。
2017年普通工程師跳槽區塊鏈工程師的工資
如今泡沫褪去,新寵兒是人工智慧。以量化交易員為例,這份工作就是通過優化算法,控制交易成本,減少信息洩露。現在這個崗位在招聘平臺上,1-3年工作經驗,平均月薪在2萬上下。
1-3年工作經驗的量化交易員工資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人才缺口還非常大。據騰訊研究院的報告,中國近600家人工智慧初創公司中,有近4 萬名員工,主要集中在應用層,而美國主要集中在基礎層和技術層。
人工智慧行業人才金字塔
主要原因是美國各大院校基本都設有人工智慧專業,而中國的人工智慧人才,大多出自網際網路巨頭。比如百度可以說是人工智慧人才的黃埔軍校,而阿里偏向高薪引進海歸,騰訊則是連人才帶企業一窩端。
人才的緊缺同時也意味著機遇,當然,這部分機遇是留給少數理工科學子的。需要掌握的除了金融相關的數學基本功,還有基本的IT編程技能,同時至少讀到研究生,才能接觸到人工智慧的細分領域。
這就需要大家儘量往上走,走到5G、半導體、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IT/電子技術產業中。因為長期來看,各個國家之間的核心競爭還是IT電子技術的競爭,產值將會越來越大,機會長期存在。
以上,對我們普通人的一個啟示是:在未來,必須既具備本專業的垂直技能,又有跨行業工作的IT知識,可以是任何一個細分行業+IT金融,也可以+數據分析,或者+媒體技能,才能適應新時代的就業趨勢。即便當前派不上用場,也能踏踏實實搞點副業。
新時代就業趨勢
03 網際網路生態紅利,每個人都能抓住的機遇有什麼?除了剛說的技術革命本身帶來的機遇,對於更多人來說,革命之後帶來的生態紅利,是一趟更容易上的快車。
如今的網際網路公司已經足夠龐大,織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子,任何公司和個人想要插手都需要拼掉半條命,但我們可以在外部享受紅利。
首先,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是內容紅利。在過去,個人總是會懷才不遇,即使擁有才藝、特色、創意,也很難直接轉變為個人財富。
但這個時代,看的是個人的綜合能力,只要能創造內容,就能掙到錢。比如視頻創作、直播、產品孵化等等,只要找到合適的平臺和模式,就能找到消費你內容的人。
再往上發展,如果你自信於某項技能,可以利用平臺優勢,進行技能輸出。甚至可以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發展成為自由職業。
例如說原畫師、網文作者、財富顧問、翻譯、小型律師工作室、淘寶店主、化妝師、私人醫生、私人健康教練等等。
如何打造個人品牌,我們有一點心得可以分享。因為在36氪工作,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優質創業公司。
如果用經營一家創業公司的思維方式思考,你就會發現打造個人品牌與本職工作相同,都是通過承擔風險、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獲取現金回報和其他收益。
打造個人品牌所需的投入
這樣看來,什麼時候開始做個人品牌都不晚。我們看到已經有不少初高中生開始註冊自己的微信公眾帳號、B站帳號,像經營一家公司一樣經營自己。
但持久地進行內容和技能輸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必須滿足兩點前提:
1、最好有一個資源豐富的渠道供你持續輸入;
2、必須保持長期學習的能力和體力。
尤其是第二點,也就是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在提的擁抱變化。光擁抱變化還不夠,一旦擁抱錯了,還得有迅速修正回調的能力。
至此,我們提到的三種行業機遇,第一種代表了能讓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的行業(國產化的產業升級),後兩種是能讓信息利用效率提升的就業方向。(信息技術革命下的新職業)而這兩種效率的提升,本就是社會進步的本質。
未來十年三種行業機遇
社會進步不會同時帶給所有人機遇,但要相信,機遇是有傳導性的,從技術端會逐漸傳導到平臺,再到個人。
先行者面臨的風險更大,很可能變成犧牲者,而傳導到大部分人手裡的機遇,雖然看起來變小了,但卻更確定而堅實。
談機遇不是為了徒增焦慮,而是讓自己安定,在變化的行業裡找到不變的規律,在焦慮的時代中持一種堅定的世界觀。
機遇沒來時,可以等待,但不能空等。提前行動做好準備,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