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 Weinberg:標準模型中蘊藏著的宇宙深意,尚待揭曉|2020騰訊科學WE大會視頻回顧

2021-01-18 騰訊科學WE大會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突破疫情阻隔,與公眾分享了量子科技、腦機接口、地外生命、人造皮膚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小WE姐近期已陸續放出嘉賓的原聲雙語字幕版視頻和演講全文,今天為最後一期,感謝大家關注!點擊下方可回顧已推送內容:

Steven Weinberg教授的演講主題是「基本粒子標準模型」。標準模型一舉統一了除引力外的其他三種基本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很好地描述解釋了基本粒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作為標準模型的主要奠基人之一,Weinberg將在演講中詳細介紹該理論如何建立、發展,以及留給下一代物理學家的謎題——

我是史蒂文•溫伯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今天我想說一說基本粒子標準模型,包括什麼是標準模型?我們如何建立了這一模型?我們為什麼認為這個模型不完美?以及未來的希望在哪兒?


在我讀研究生的上世紀50年代,理論物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的發展,這是一種光的量子理論,講的是電磁場和電子的相互作用。經過十多年的研究,理論物理學家發現了如何在這個理論下進行計算,並由此計算出了小數點後很多位的預測性結果,而這些計算結果後來也被實驗證實了。


實際上,理論和實驗之間的吻合程度已經到達了最大,比如對電子磁場強度的計算。基於這一成果,我們希望能夠對已知的自然界其它基本作用力的研究上也取得類似的突破,比如量子電動力學中提到的電磁力之外的作用力。


我們知道有一些強大的作用力讓中子和質子結合形成原子核,原子核的直徑比原子要小10萬倍,而核反應釋放的一部分能量也源於這些強大的作用力。我們也都知道弱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基本作用力之一),弱相互作用發生得很慢。但會導致原子核衰變,衰變時一個中子會衰變成一個質子,並且放射出一個電子和一個中微子。


這些作用力的存在就帶來了問題,因為量子電動力學並沒有對這些作用力做出解釋,但我們希望能建立一種類似的理論來解釋這些作用力。我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展了相關研究,並給出了一個理論,也就是大家所知的(基本粒子)標準模型。

標準模型將強弱原子力和電磁力包含在了一套公式中。除了我們已知的電磁場,自然界還存在其它11種場。我們已知的大多數自然界基本作用力都與這12種場有關,只有一個特例,我稍後會說到。除了電子,物質還包含其它多種粒子,比如和電子類似但質量更大的帶電粒子。比如和電子類似但表現為電中性的粒子,也就是中微子。再比如組成中子和質子的,參與強作用力的粒子,也就是夸克。一個中子或質子由三個不同類型的夸克組成,關於夸克和電子與中微子等帶電粒子,以及12種力場的理論與量子電動力學理論非常類似。如果你不知道有多少種力場和多少種構成物質的粒子,你就很可能分不清這些理論。

那麼是什麼讓我們在上世紀50年代開啟相關研究時沒有將其簡單化處理?主要是我們在理解上遇到了困難,難點之一就是所謂的對稱破。相比於針對實際現象的計算公式,標準模型的公式看起來大大簡化了。


我們需要一些跟蹤來證明這一點,還有一種叫做color trapping的現象。夸克也有和電荷量類似的量子數代名詞,我們稱作「色」(「色」量子數是物質世界的一個基本特徵)。這名字聽起來一般,但我們就是這麼叫的。「色」荷與電荷的區別在於如果我們把兩個帶電粒子拉開,即使它們之間相互吸引,但吸引力會隨著距離增大而減弱,也就是說吸引力與距離成反比。但在拉開兩個夸克時,吸引力會隨著距離變大而增強,所以我們永遠也無法分開兩個夸克。到目前我們的探測器還從沒看到過單獨存在的一個夸克,它們是無法單獨分開的。


我們相信這些觀點是因為我們認同基於這些觀點的理論,理論指出每個中子或質子都是由三個夸克組成的,這是成立的,因此我們就認為夸克是真實存在的。而對於標準模型來說,理解了對稱破缺和color trapping等問題,並解決了這些難點後,這個理論看起來很不錯。

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各種實驗也給出了證實。因為實驗中發現了這些理論(標準模型)預測存在的新粒子,標準模型也因而被寫進了物理學教科書。但為什麼我們還是高興不起來?為什麼我們還是對它(這個理論)不滿意?為什麼我們要去向政府申請建設更大的粒子加速器和開展更多的實驗,從而突破標準模型的界限?


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標準模型本身有一些需要給定的常數,從而通過理論做出預測。比如,除了電子的電荷量,還有兩種類似的數量需要從實驗中得出。除了電子的質量,我們還要知道與電子和夸克類似的所有其它帶電粒子的質量,也就是需要從實驗中測出理論中給出總共9種粒子的質量。大家可能會說:這有那麼難嗎?畢竟牛頓在建立太陽系理論的時候,他要做的可是通過觀測來得出不同行星軌道的半徑,但不是什麼都能靠純理論得出結果的。


現實就是這樣,我們的不同之處在於,太陽系是因為一系列巧合(意外事件)的發生而形成的,這些巧合使得行星在距離太陽不同遠近的地方形成,但我們並不認為標準模型(計算出的一些數字)也是巧合。這些數字很可能意味著宇宙的深意,但我們還不能確定那是什麼。看著這些質量和電荷的數值,它們似乎傳遞著我們尚無法理解的信息,這就是困擾我們的問題之一。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不只是不知道這些數值是怎麼得出的,還發現其中一些數值看起來非常奇怪,比如質量比,質量比的數值是像10或100這樣的數字,很難想像這是經過計算得出的數值。還記得我剛才說的電荷比嗎?我們只需要三個電荷就能描述弱相互作用力和電磁力,這些比率像是1或10的因數,它們和1沒什麼太大區別。也許未來才有可能計算出結果,總之我們現在還做不到。


還有一些比率也很奇怪,例如標準模型中涵蓋的所有粒子的質量標度。比如電子、夸克、具有作用力的粒子等等,它們的質量都取決於同一個質量參數,那就是遍布整個宇宙的某種場的質量參數。這個參數大約是質子(也就是氫原子核)質量的250倍,我們不知道箇中原因,但250這個數字還是有點特別的。


還有一些描述自然界的數字是很不同的,其中之一就是標準模型中沒有給出解釋的一種作用力,也就是引力。引力很弱,因為我們觀察到的能量很小。引力有這樣一個質量標度,這個質量標度下的粒子相互吸引,其吸引力不亞於原子核內(中子和質子之間)強大的作用力。這一質量標度被稱為「普朗克尺度」,是馬克斯•普朗克於1900年提出的,普朗克尺度比標準模型中的質量標度大了約16個數量級。也就是1後面有16個0的那麼一個倍數,那是一個巨大的數值,為什麼是這樣一個數值?

還有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值,剛才我曾說到和電荷類似,強弱相互作用力和電磁力的強度取決於類似電荷量的三個數量,它們的作用就像電荷對強弱作用力和電磁力起到的作用。這三個數量的數值相差很大,最大的那個是其它兩個的一百倍左右,但這三個數值都取決於能量。如果從將它們投射到能量上,你會看到它們慢慢地越來越接近,然後在某個能量值,這三個數值匯合到一起了,而這個能量值和普朗克尺度的數值相差並不算大,大概比普朗克尺度小了10或100的因數那麼多倍。


所以我說宇宙中數字的尺度是很神秘的,自然界存在(四種)基本作用力,引力的標度處於一個特別的數量級,而標準模型中研究的其餘基本作用力,它們的標度大概比引力的標度小了16或14個數量級,我們稱之為「等級問題」。是什麼造成了標度上的等級差異?


還有更糟的,如果從另一個方向,也就是從那些非常小的能量標度來看,也有一個標度是我們不理解的。我們知道每個單位體積的真空區域都有一定的能量,但這個能量非常小,而宇宙的空間是巨大的。因此這些能量加起來可以影響宇宙的引力場,進而影響宇宙膨脹的方式。比如1998年天文學家們發現宇宙在加速膨脹(即有可能是這種能量引起的),現在我們能夠估算出導致這種宇宙膨脹加速的能量標度,這個數值大約比標準模型中的能量標度小16個數量級左右,這又是一個奇怪且巨大的數字。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個數字?我們還是不知道。

作為結尾,我想說點積極的,上世紀50年代讀研究生的時候,我很羨慕前輩們在量子電動力學領域取得的成就,而我們這一輩理論物理學家建立了標準模型,將前輩們的成果進一步向前推進。標準模型解釋了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其它作用力和我們發現的其它粒子,只有引力沒有給出解釋,我們(理論物理學家)的工作尚未完成,我們引以為傲的標準模型並不是最終答案。


今天年輕一代的理論物理學家們,你們有你們的使命,那就是解釋與自然界不同現象有關的這些巨大的、神秘的數字。祝你們好運!

掃碼參與WE大會直播調研

有機會獲得Q幣或企鵝公仔喲~

相關焦點

  •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即將啟幕 聽史蒂芬·溫伯格講述宇宙最初的樣子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馬南)最初一秒鐘、最初一分鐘或最初一年,宇宙是什麼樣子?11月7日,騰訊科學WE大會上,理論物理學巨擘、基本粒子標準模型主要奠基人、197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Steven Weinberg(史蒂芬·溫伯格)及數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將通過線上的形式為廣大網友帶來精彩演講。
  •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等最新發現
    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 今年騰訊科學WE大會將主題定為「藍點」,以1990年旅行者一號拍下的「0.1像素」的地球為隱喻,寓意人類在意識到自身渺小的同時,更要休戚與共。「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困境,我們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
  • 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齊聚2020騰訊科學WE大會
    原標題: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齊聚2020騰訊科學WE大會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是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8年騰訊科學WE大會:一場不缺席的科學家浪漫聚會
    在騰訊科學WE大會誕生的八年裡,關注了包括人工智慧、生命科學、宇宙天文、深海探索、技術公益等數十個前沿領域,一般來說,每一年WE大會剛結束時,騰訊就開始籌備第二年的大會。科學家們的熱情和意願都比想像中的高。82歲高齡的Steven Weinberg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早在1979年就已經因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決定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騰訊科學WE大會召開,聽大咖揭秘:有機生命體可能存在於金星雲層中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騰訊科學WE大會甘肅站活動在蘭舉行
    騰訊科學WE大會甘肅站活動在蘭舉行每日甘肅網11月9日蘭州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王亞蓓)由騰訊科學WE大會、甘肅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甘肅新媒體集團承辦的「2020騰訊科學WE大會線下觀會分會場·甘肅站
  • 從細胞療法、弦理論到腦晶片 騰訊科學WE大會揭曉微觀領域最前沿突破
    11月3日,2019騰訊科學WE大會在北京舉行。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同臺,分享了物理、生命科學、地質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由騰訊攜手自然集團創立的「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正式揭曉並表彰首位獲獎青年科學家。今年騰訊科學WE大會的主題是「小宇宙」,寓意從微觀世界中窺見宇宙,解開生命的奧秘。
  • 疫情下人類實現多項突破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復刻和...
    疫情下人類實現多項突破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復刻和腦機接口等最新發現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
  •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等最新發現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是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騰訊科學WE大會世界頂級科學家答疑衡中學子
    11月7日,河北省青少年「愛科學」校園行暨2020騰訊科學WE大會走進衡中,7位世界頂尖科學家齊聚騰訊科學WE大會,通過線上的形式為廣大網友帶來了精彩演講。作為大會的分會場,衡中學子們齊聚禮堂,同步收看這場精彩的科技大會,並隔空向7位世界頂尖科學家提問且得到一一解答。
  • 河北「學霸」隔空「對話」全球頂尖科學家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11月...
    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學大會——騰訊科學WE大會要來了!2020騰訊科學WE大會將在11月7日舉辦,7位來自4大洲、6個國家的頂尖科學家,會跨越時差、跨越距離、跨越眼前的困難,齊聚2020騰訊科學WE大會,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在天體物理學、量子物理、天文學、幹細胞、化學工程、神經科學等領域的科技成果與科學見解。
  • 器官復刻、腦機接口……7位科學大咖匯聚騰訊科學WE大會
    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腦機接口讓癱瘓少年可以開出世界盃第一球,新型電波望遠鏡可以捕捉到上百次快速射電暴現象……疫情並沒有阻擋人口科學探索的腳步,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在一年一度的騰訊科學WE大會上通過線上方式齊聚,揭秘了多領域最新科學發展。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
  •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腦機接口等最新發現
    【TechWeb】11月8日消息,在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困境,我們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
  • 王貽芳:中微子、光電倍增管和物理學基礎研究|2019騰訊科學WE大會視頻回顧
    在今年的WE大會上,多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同臺,分享了細胞療法、弦理論、腦晶片、粒子機器人等前沿科學進展,為人類從「微觀」層面進一步了解自身、了解宇宙打開一扇科學之門。小WE姐近期已陸續放出嘉賓的原聲雙語字幕版視頻和演講全文,歡迎通過公眾號歷史消息查看。上期我們回顧的是施路平教授關於類腦計算的演講,今天將繼續分享王貽芳院士的視頻。
  • 疫情下人類實現多項突破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復刻和腦機接口等最新發現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是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騰訊科學WE大會舉行,科學家揭秘粒子物理、腦機接口等最新發現
    藍鯨TMT頻道11月8日訊,2020騰訊科學WE大會舉行,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幹細胞生物學家、史丹福大學、東京大學教授中內啟光在演講中分享了「異種培育人體器官」挑戰項目,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解決在器官移植中缺乏捐獻和免疫排斥問題。去年7月,他首次獲得批准進行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實驗。「如果研究取得成功並能夠為患者提供自體器官,就可以挽救許多患者的生命或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並大大降低醫療費用。」
  • 騰訊科學WE大會揭開未來面紗:金星上或有生命、用電子皮膚相互交流...
    在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來自世界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從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分享了目前研究的最新進展。2019年11月11日,騰訊發布全新的企業使命與願景「用戶為本,科技向善」。騰訊科學WE大會也成為了「科技向善」一種詮釋。馬化騰曾說,「我們在這個舞臺上不談競爭,不談商業,只仰望星空,只看未來」。
  • 騰訊科學WE大會第八年:腦機接口、器官復刻、電子皮膚等技術迎來新...
    腦機接口權威專家Miguel Nicolelis(米格爾·尼科萊利斯)在2020騰訊科學WE大會的連線採訪時,對馬斯克關於腦機接口的「暢想」發表了旗幟鮮明的反對意見。 受全球疫情影響,往年騰訊科學WE大會在線下舉行的科學家採訪搬到了線上,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也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在11月7日正式舉行。
  •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線上聽世界前沿科技 線下聊「中國天眼」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李思瑾)11月7日,一場以「天眼」為主題的線下科學分享會在貴州師範大學舉辦,這也是2020騰訊科學WE大會線下觀會貴州分會場活動之一。活動由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主辦,貴州都市報承辦。
  • 開放共贏、協同成長 2020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召開
    12月19日,以「萬物向新、共生共贏」為主題的2020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在京舉行,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出席會議並分享了騰訊視頻在內容生態建設上的新思考與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