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字,可聽語音哦,也可邊聽邊看。
鴨腳木,又名鵝掌柴,是南方冬季優良的蜜源植物,經過蜜蜂的採集後,可以產生鴨腳木蜜,俗稱冬蜜。其蜜色澤呈現淺琥珀色,易結晶,味道甘甜且略帶特有的苦味。具有清熱、補中、解毒、潤燥、發汗解表,祛風除溼等功效。在《全國中草藥彙編》中也提及了鴨腳木的藥用功效,以根皮、根和葉入藥,治療流感、跌打損傷等症。看到這裡的朋友,可想而知,鴨腳花蜜的價值啦。
近年來,根據全國各地蜂友反饋的情況來看,鴨腳木廣泛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和臺灣,為熱帶、亞熱帶地區常綠闊葉林常見的植物,有時也生於陽坡上,海拔100~2100米。湖南、江西南部山區也常有分布。鴨腳木開花期在10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蜜、粉豐富。群體花期達60~70天, 有陽光的晴朗天氣,氣溫11℃以上開始泌蜜,泌蜜適溫18~22℃,中午氣溫高,泌蜜量最大。同一個地方生長在陽坡比陰坡早開花,樹冠上部比下部先開花,壯年樹比幼年樹先開花;高海拔處比低海拔處先開花,高緯度處比低緯度處早開花。南風回暖天, 溼度在80%左右時,流蜜最好。大流蜜期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鴨腳木是南方山區除冬桂花,枇杷,野菊花外的另一重要的冬季蜜源。
鴨腳木開花通常分3期:第1期花約開放8~12天,間歇6~14天後再開第二期花,花期約12~15天,間歇5~12天後再開第3期花,花期約7~10天。各期花開放期和間歇期的長短因每年氣候條件變化而有不同。晴天多,氣溫高時,則間歇期較短,開花較集中。同一個地方的鵝掌柴,由於樹齡、樹勢和生長環境等差異,各植株花的開放期和間歇期不完全一致。
第1期花泌蜜較少,花粉多,但此時期南方山區胡蜂危害嚴重,利用較少。第2期花佔總開花量約70%,泌蜜多,花粉豐富,群體上進入盛花大泌蜜期。第3期花若氣溫高,泌蜜量仍然很大,尤其是花凋萎後已結成幼果,在晴暖天氣條件下,仍繼續泌蜜3~6天。1朵花開放數天,第2天開始泌蜜直至花凋萎後已發育成幼果仍有泌蜜。寒潮低溫、陰雨、刮北風或西北風是影響開花泌蜜的主要因素。
鴨腳木花期泌蜜洶湧,花粉足,這個時候的南方中蜂場仍是一派忙忙碌碌積極採集的旺盛景象,這令風雪飄飄的北方蜂友羨慕不已。經常在蜂友群討論時,總是南方的蜂友又在打蜜了,是啊,這期的鴨腳木蜜濃度高,只要氣溫暖和,進蜜快,可以一個星期打一次,但不建議過勤打蜜,最好是將日常貯存好空巢脾換進去,將蜜脾移隔板邊或是放繼箱,這樣讓蜜脾繼續發酵成熟。因為冬蜜的價格是非常好的,質量方面也要保證的。養蜂人在這方面應要把質量視為生命,做為蜂場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石的。剛搖取的蜜淺琥珀色,帶有苦昧,甜度大,貯存日久,苦味減輕。蜂蜜容易結晶,結晶呈乳白色,顆粒細膩,鴨腳蜜被譽為嶺南藥蜜,嶺南冬蜜王。所以,嶺南一帶的蜂友要充分利用好這期蜜源,那麼如何來利用好這期蜜源以獲取豐收。下面木子養蜂就談以下幾點管理措施。
1.順利渡夏,換王秋繁
炎熱的夏季,南方也就是在7月至8月這兩個月,是缺蜜期,且外界沒有蜜粉源,蜂群因高溫且缺蜜而出現夏衰,那麼渡夏過程中退蜂厲害,這兩個月要控制蜂王產卵,以免外界無蜜粉供應導致蜂子發育不良,到8月底9月初,發現外界開始有蜜粉源了,就要縮減一些巢脾,緊蜂保持蜂多於脾,開始進行秋繁,在9月中旬開始蜜粉源逐漸增多,產卵圈擴大時,應對蜂群的內部作仔細的檢查。發現劣王或受傷王時,應予更換,供給蜂王空的巢脾,促使其積極產卵,蜜不足時,及時的分多次進行獎飼和補給蜜脾。10月中旬幼蜂大量增加,老蜂逐漸衰退。經過這樣的新舊交替以後,群勢就會很快的壯大起來。
2.小轉場地,增大群勢
如果中蜂定地不小轉場的話,那麼需要當地有很好的蜜源環境來支撐,但在養中蜂的實踐中,適當小轉場地的中蜂,能夠比定地養蜂多收成2倍到3倍的效益。作為一個中蜂養殖者要想專業走上養中蜂致富的道路,那麼就必須對定地中蜂群周邊100公裡內的蜜源情況要熟知,知道採完一茬蜜源後又繼續接一茬蜜源。就拿我地的情況來說,在10月中旬左右,五倍子花採完後幾乎無花可採,但由於知悉有一個地方有大面積晚玉米正吐絮揚花,通過轉到玉米地周邊,這樣解決了繁育所需要的花粉源的問題,對繁蜂相當好。也不會因為在五倍子花期取蜜後出現衰退的情況。晚玉米後,正是10月底了,由於不採蜜或是少採蜜,少開箱,減少了對蜜蜂的驚擾,從而蜜蜂的群勢由秋繁前的三、四框發展到八、九框。通過幾輪蜂子的繁育更替了老蜂,蜂群進入了一個旺盛的發展階段。
3.注意安放,嚴防敵害
夏末秋初,蜜蜂的敵害很多,山區的黃蜂、胡蜂、虎蜂成群飛撲蜂群,捕食蜜蜂。作到人不離蜂,勤於捕殺消滅敵害。山區場地的選擇,冬季更需靠近蜜源植物,以減輕工蜂遠途採集受凍的損失。蜂群安排的方向以朝南或東南,整日有太陽光的地方為適宜。寒露以後,山區夜間氣溫較低,晝夜溫度相差很大,最好在蜂箱上蓋一個圓攤形稻草堆。白天既可遮陰,防止日光照射,夜既又能保溫。
4.調整群勢,聚焦冬蜜
為了採到冬蜜之王之稱的鴨腳蜜,通過確定好鴨腳木分布密集區後,踩好蜂群的安置地點,由於這時節白天中午的太陽還是比較暴烈,所以安放位置儘量不要太陽直曬,進山的蜂群的群勢應要在3框足蜂以上,但是,蜂群的繁殖速度和群勢的強弱恰恰相反,1-2框弱群入山以後,蜂群的增長量可達到原有的3倍多;2.5框蜂以上的繁殖較慢;3框足蜂上山的,開始發展較快,到達4.5-5框蜂以上的,發展就慢了,並且有的開始產雄蜂卵。中蜂冬季生產在繁殖與採蜜上對群勢的不同要求和冬季山區的蜜源植物分布特點有密切的關係。為了解決採蜜和繁殖的矛盾,可以把3框以下、2框以上的蜂群碉整為3框,加速繁殖壯大,以便採收冬蜜。另一方面,2框以下,1框左右的蜂群不要合併,保留作繁殖群。採用強群採蜜、弱群繁殖,強弱並重的方法。大流蜜期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 組織好採蜜群, 蜂要密集, 弱群要合併, 採蜜群要 4~7 框蜂, 這樣可獲得大量的鴨腳蜜,又為奪取明春採春柃蜜打下了基礎。此外,對於那些產生了分蜂熱的強群,可以根據中蜂的生活習性,採用多群分出一群的方法,用人工養王。把大群中發現雄蜂過剩的子脾帶1一2框蜂提出,組成3一4框的分蜂群,每群介紹一個新王或王臺。這樣的分出群發展較快,可以培養成為採蜜群的輔助群,不斷從中抽取子脾補充採蜜群,並且讓它獨立發展成壯群。這樣既可防止發生自然分蜂熱,不致削弱採蜜能力,又可增強群勢,增加明春的生產力。
5.早採角蜜,空脾貯蜜
中蜂在鴨腳木流蜜初期,由於山間雜有柃木等零星蜜源,會表現出積極出勤,積極繁育的氣氛。外界採回來的蜜多存於子圈周圍的空巢房孔裡。流蜜初期,邊脾很少存蜜,只有在大流蜜到來時邊脾才會存蜜的。所以在流蜜初期,中心子脾角蜜也可以早採早割。這樣可以提高產量,又騰空巢房來供蜂王產卵,可促進蜜蜂的積極性。當然如果要割取子脾角蜜,要選擇子圈面積小的來割蜜,子圈大的不要割,搖蜜時要掌握搖蜜機的旋轉速度,輕放慢搖,以免卵、蟲、蛹受到損傷。同時還要保持適當的溫度(25℃左右)。先採全部中的一半蜜脾,另一半下次再採。注意留足蜂群的飼料。當蜂群進入了鴨腳木花流蜜盛期,見蜜蜂回蜜快,飛行穿流如梭時,可以將之前收存好的老舊巢脾拿出來利用,有兼養有意蜂的朋友,也可以利用意蜂的新巢脾插到蜂群邊脾位置給中蜂上蜜貯存蜂蜜之用,這樣減少中蜂造脾的時間及精力,食料的浪費,聚焦貯存蜂蜜。只要天氣穩定,原則上每隔6一7天可採蜜一次,一般情況在整個鴨腳木花期中,可採蜜4-5次。由於鴨腳木花期和泌蜜期長,泌蜜量大,中蜂足夠的群勢常年每群中蜂可產蜜10~15公斤,豐年高達30公斤。
6.謹惕寒流,做好保溫
鴨腳木盛花期正經歷二十四節氣的小雪、大雪,漸至冬至,寒流、霜凍、下雪等災害性天氣說來就來,平時要多查詢天氣預報,做好蜂群的保溫工作,流蜜期最後一茬的蜜不能再割取了,同時要檢查蜂群,對蜂群進行調整,要使蜂多於脾,對蜂群的不夠貯蜜的應餵飽餵足,以渡劣冬。如果需要繼續小轉地的中蜂群要及時撤離場地, 轉移到有柃木(春柃)、菜花等蜜源的地方, 提早進入春繁, 但是要做好蜂群的緊脾、保溫、獎勵飼餵工作。
想要主攻採收鴨腳蜜,那麼在鴨腳花流蜜之前,不管是五倍子花期,還是晚季玉米花期,都要注意少量打蜜,繁蜂為主。需要提醒的是養中蜂採收蜂蜜,不是每個花期都不放過,小蜜粉源時節就以繁為主,休養生息,調整好蜂群的狀態。待到最大的蜜源來了,集中優勢蜂力,一舉奪得豐收,這才就是養蜂收穫之道。
註:資料由木子養蜂創作,若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