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仍記得前任地球霸主恐龍?恐龍約在距今6500萬年前滅亡,對於致其滅亡的兇手,很多人認為是一顆突如其來的小行星。
時隔數年,人類的科技水平以及星體監測水平已提高不少,但人類仍舊對地外天體充滿恐懼,害怕它們的到來會摧毀人類得來不易的幸福。
不過,天體們從來都聽不見人類的心聲,更不會按照人類的意願移動。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報導,又有一顆小行星在靠近地球。
有小行星靠近是福還是禍?
對於這顆小行星,相信很多朋友都將它當作不速之客,認為它的到來意味著災難的降臨。不過,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觀測與分析,這顆名為「2018VP1」,體積僅是小汽車大小的天體並不會給地球帶來過多影響。
NASA的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在推特上發表了一段文字,表示小行星約6.5英尺,即使它接近地球,它撞進地球大氣層的概率也僅是0.41%。而且,大氣層也會發揮防禦功效,它突破大氣層的概率接近於0,它可能會因體積過小而被快速分解。
因此,「2018VP1」對人們來說與街上匆匆而過的陌生人沒什麼區別,兩者之間幾乎不會產生交集。據預測,嬌小的「2018VP1」可能在美國大選日前後到來,這或許能給美國大選帶來不一樣的話題與氛圍。
為什麼會有天體靠近地球?
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地球具有引力。宇宙中多數星體都具有引力,地球也不例外。同時,空間內也漂浮著大量居無定所的小行星。這樣一來,有小行星路過地球而被地球吸引從而想進一步靠近地球便也不足為奇。
歷史上還有其他天體接近地球嗎?
在百科詞條中,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且有相撞風險的小行星、彗星與大型流星體統稱為近地天體,即NEO。
在美國,國會對寬度大於0.6英裡的NEO高度重視,認為它們可能會給地球帶來嚴重災難。在NASA的努力下,目前已找到500個,而保守估計,還有超過500個沒有被人類發現。
在這麼多年裡,發生了許多起地外天體撞擊事件。其中,人們最熟悉的應該是通古斯大爆炸。多數人認為,1908年6月30日,有一顆小行星在通古斯上方爆炸,其釋放的能量超過1,000萬噸TNT,星體直徑介於45米至70米。
另外,也陸續發生過船帆座事件、東地中海事件、印度尼西亞事件等,距離現在最近的應是8月16日掠過地球的2020QG,它當時在距離地球表面1830英裡處飛行。對於這顆小行星,專家認為不必擔憂,若它進入地球大氣層,其同樣會被燒毀。
如何防禦接近地球的天體?
雖然很多小行星並無惡意,它們接近地球也不會影響到地球的運轉以及地球生物的生存,但我們仍需未雨綢繆,儘早想好有關應對措施,以備不時之需。
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到,科學界已設想出多種方案,其中包括用核武器摧毀、用太空飛船撞擊、用航空器施壓、用雷射幹擾等。
在這麼多種方法中,用核武器摧毀和用太空飛船撞擊一直被認為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體現了穩準狠的原則。但不得不考慮的是,若採用這兩種方法,有可能使災難擴大。所以,這兩種方法一直是毀譽參半。
其他方法也有其優點與缺陷,同時還有許多方案僅處於設想階段,還未到達試驗階段,要想更好地解決近地天體的威脅,人類還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