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哈巴河分局的工作人員回收野外架設的紅外相機監測數據,在林區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貂熊。鼬科動物最近的出鏡率有點高,水獺、貂熊相繼來報導了,標誌著當地的生態環境良好。
視頻來源: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哈巴河分局
視頻中這個可愛的小傢伙就是貂熊,它動作敏捷,有著一條大尾巴,好像在尋覓食物。據專家介紹,貂熊是現存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它的外形像獾,尾巴像貂,腳掌像熊,性情像狼,身形介於貂與熊之間。此次監測到貂熊對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身小鬥志大的鼬科動物,算是食肉類中的"戰鬥民族"。但在這群狠角色當中,仍有兩位"戰鬥民族中的戰鬥機",憑著出色的硬體和心理素質,戰鬥力爆表到了鶴立雞群的程度,一位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平頭哥」蜜獾,另外一位就是今天的主角——貂熊。
貂熊,熟為人知的別名還有狼獾,月熊。一種分布在整個北半球的北方之地的強悍生物,英文名是「Wolverine」。是不是特別眼熟?沒錯,就是金剛狼那個詞。其實金剛狼的原型不是狼,而是狼獾。
貂熊屬於貂熊屬且為屬下唯一的一種,有六個亞種,分布於北極邊緣及亞北極地區。在我國,貂熊的分布區狹小,僅分布在東北的大興安嶺地區和新疆的阿爾泰山地區,是該物種亞歐大陸分布區的最南端,被列為國家Ⅰ級保護動物,中國哺乳類紅色名錄將其列為「瀕危(EN)」。
貂熊是全世界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體長只有接近一米,體重卻可重到25公斤。這是個什麼概念呢?體長和一個稍小的哈士奇差不多,但肩高要矮一半,體重卻差不多。這就是一個敦實的小胖子實心鐵球啊!
貂這類動物本來戰鬥力就很強,再加上個頭大、重量重,那更是強悍。記錄顯示,貂熊幾乎什麼都吃(兼性食腐動物)。貂熊還會主動捕食嚙齒類、兔子、獐、狍甚至食肉動物如猞猁、狼、狐狸等;在積雪環境下還可以捕食體型比它大的獵物如北山羊、馬鹿、駝鹿。總之,性格強悍,個性不拘,和漫畫裡的金剛狼真的挺像的。
貂熊作為我國寒溫帶的地理景觀代表物種,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對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自然界物質循環及能量流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只是,如此強悍好鬥的貂熊,也同樣面臨著生存挑戰。在我國,貂熊的分布範圍小,種群密度低,數量少,僅有約200隻,而棲息面積只有8萬平方公裡,且仍在縮小,處於極度瀕危狀態之中,必須採取一系列措施,切實保護好貂熊的現有資源。
近年來,由於人類捕殺、生境破壞等使阿爾泰山有蹄類數量減少,直接影響貂熊的食物資源;食肉動物如狼、雪豹、熊等的減少也影響其獲得食物,進而導致貂熊襲擊家畜事件發生,更加不利於保護工作的開展。
此外,過度捕獵,也導致貂熊種群數量的減少。僅有的文獻記錄表明,1960~1985年貂熊毛皮的收購數量持續減少,這可能與其種群數量下降有關。此後至今,該地區貂熊亦是十分罕見。
所幸,也不全是壞消息。此次拍攝到貂熊也是當地生態向好的有利說明。
近年來,阿爾泰山地區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得益於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措施,阿爾泰山地區的生態環境持續恢復,野生動物得以繁衍,種群也不斷擴大。
目前,阿爾泰山地區貂熊種群數量的相關資料較少,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雖然IUCN(2016)對該物種的評級是無危(LC),但在國內該物種的種群密度遠遠低於其他國家。建議針對阿爾泰山種群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加強貂熊的生物學研究工作,探討限制貂熊種群密度的因素、遷移類型以及生境條件,以更好地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及保護措施。
參考資料:
劉旭, 葉勒波拉提·託流漢, 馬鳴,等. 新疆貂熊種群初步調查[J]. 獸類學報, 2018, 038(005):519-524.
於洪偉, 黃首華, 田家龍, et al. 大興安嶺林區貂熊種群調查研究[J]. 林業科技, 2009(06):36-38.
更多詳情:
東方紅鷹:遇見鮮活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