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庸俗化,是黨內生活庸俗化的具體表現
「自我批評」 劉勇 作圖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也是黨提高執政能力,防止僵化和腐敗的基本武器,但是,在當前的實踐中卻成為各級黨組織建設的一個薄弱環節。問題集中表現為「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庸俗化,在相當多的單位、相當多的黨員中,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得不盡如人意,甚至歪曲變形,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患得患失,不敢批評。在錯誤、缺點面前,怕字當頭,縮手縮腳,批評領導怕打擊報復,批評同級怕影響關係,批評下級怕丟選票,自我批評怕失面子。有的地方黨內生活庸俗,相互之間熱衷逢迎討好、互相吹捧,上級對下級多是哄著、護著,下級對上級儘量捧著、抬著,同級之間相互包著、讓著。對出現的一些傾向性、苗頭性問題,該提醒的不提醒,該批評的不批評,聽之任之,放任自流;班子內部,搞一團和氣,息事寧人,迴避和掩蓋矛盾,甚至有的出現嚴重違紀問題,還「統一口徑」,互相包庇。
二是態度曖昧,醜化批評。批評他人,苦心於委婉措辭,搞文字遊戲,盡說些不著邊際、不疼不癢的話,甚至把嚴肅的批評變成醜陋的溜須拍馬。自我批評,言不由衷,不接觸思想實際,往往是先談一番成績之後,逢場作戲般地提出一兩條諸如「工作方法欠妥」、「實踐經驗不足」、「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等來搪塞,為自己開脫。於是,嚴肅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成了表揚與自我表揚、吹捧與自我吹捧。
三是搞「自由主義」,背後亂批。對同志的缺點、錯誤,當面不說,背後亂說,會上不說,會後亂說,一起工作時不說,調走時說,不負責地亂加議論,隨便臧否人物。少數人還染上了捕風捉影、無中生有的惡習,熱衷於小道消息,信謠傳謠,甚至造謠,去毀壞組織和同志的聲譽。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