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射線將是量子計算發展之路上遭遇的新瓶頸

2020-10-03 知新了了



量子計算的實用性取決於量子位元(qubit)的完整性。

量子位元是量子計算機的邏輯元件,是代表量子信息的相干二能級系統。每個量子位元都有一種奇特的能力,可以處於量子疊加狀態,同時攜帶兩種狀態的各個方面,從而實現量子版本的並行計算。如果量子計算機能夠在一個處理器上容納許多量子位元,那麼它們可能會比今天的傳統計算機快得令人眼花繚亂,並且能夠處理更複雜的問題。

但這一切都取決於量子位元的完整性,也就是在疊加和量子信息丟失之前,量子位元能夠運行多長時間 —— 這個過程被稱為「退相干」,它最終會限制計算機的運行時間。超導量子位(當今最主要的量子位模態)已經在這一關鍵指標上取得了指數級的進步,性能最好的器件從1999年的不到1納秒提高到今天的約200微秒。

但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的研究人員發現,量子位的性能提升很快就將「碰壁」。研究人員報告說,混凝土牆壁中微量元素和宇宙射線發出的低強度、無害的背景輻射足以導致量子位元的退相干。他們發現,如果不加以緩解,這種效應會將量子位元的性能限制在幾毫秒之內。

考慮到科學家一直在改進量子位元的速度,他們可能會在短短幾年內撞上這堵輻射誘導的牆。為了克服這一障礙,科學家們將不得不想方設法保護量子位元和任何實用的量子計算機,免受低水平輻射的傷害,可能的方法就是通過在地下建造計算機,或設計耐受輻射影響的量子位元。

科學家解釋道,這些退相干機制就像一個洋蔥,在過去的20年裡,我們一直在剝離這些層,但是還有一層沒有減弱,這將在幾年內限制我們,這就是環境輻射。但是,這也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結果,因為它會激勵我們想出其他方法來設計量子位元來解決這個問題。

宇宙的影響

超導量子位是由超導材料製成的電路。它們由大量成對電子組成,稱為庫珀對,它們在電路中無電阻流動,共同工作以維持量子位元的微弱疊加狀態。如果電路被加熱或被破壞,電子對就會分裂成「準粒子」,在量子位元中引起退相干,從而限制了其運行。

有許多退相干源可以使一個量子位元不穩定,例如波動的磁場、電場、熱能,甚至量子位元之間的幹擾。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懷疑,極低水平的輻射可能會對量子位產生類似的不穩定效應。

科學家表示,在過去的五年裡,超導量子位元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我們距離產生輻射影響的目標只有十倍之多。

因此,科學家們將研究如何確定低水平環境輻射對量子位元的影響。他們設計了一些實驗,這些實驗可以屏蔽最小的輻射源,從而能夠看到中微子和其他難以探測的粒子。

「校準是關鍵」

研究團隊首先必須設計一個實驗,來校準已知輻射水平對超導量子位性能的影響。要做到這一點,他們需要一個已知的放射源 —— 它的輻射量降低得足夠慢,能夠在基本恆定的輻射水平下評估影響,同時又足夠快,可以在幾周內評估一系列輻射水平,直到背景輻射水平。

該小組選擇照射一層高純度的銅箔。當銅暴露於高通量的中子中時,會產生大量的銅-64,這是一種不穩定的同位素,具有所需的特性。

科學家解釋道,銅就像海綿一樣吸收中子。科學家對兩個小銅盤進行了幾分鐘的照射。然後,他們將其中一個圓盤放入奧利弗校園實驗室的稀釋冰箱中,緊挨著超導量子比特。在溫度比外層空間低約200倍的情況下,他們測量了銅的放射性對量子位相干性的影響,同時放射性降低 —— 下降到環境背景水平。

第二盤的放射性是在室溫下測量的,作為測量到達量子位的能級。通過這些測量和相關的模擬,研究小組了解了輻射水平和量子位元性能之間的關係,這可以用來推斷自然環境輻射的影響。基於這些測量,量子位相干時間將被限制在4毫秒左右。

「遊戲結束」

然後,研究小組移除了輻射源,並繼續證明屏蔽量子位不受環境輻射的影響可以提高相干時間。為了做到這一點,研究人員建造了一個2噸重的鉛磚牆,可以在剪刀式升降機上升降,既可以屏蔽冰箱,也可以讓冰箱暴露在周圍的輻射下。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裡,研究人員每隔10分鐘就按下一個按鈕,讓牆壁升高或降低,同時,一個探測器會測量量子位元的完整性,或者「弛緩率」,這是一種測量環境輻射在有防護罩和沒有防護罩的情況下如何影響量子位元的方法。通過比較兩個結果,他們有效地提取了環境輻射的影響,證實了4毫秒的預測,證明屏蔽措施可以提高量子位的性能。

科學家表示,宇宙射線輻射很難消除。它非常具有穿透力,就像急流一樣直接穿透一切。如果你能深入地下,那輻射影響就會越來越少。也許,沒有必要在地下深處建造量子計算機,就像中微子實驗一樣,但也許地下深處的設施可以讓量子位在更高的水平上運行。

當然,藏在深深的地下並不是唯一的選擇,科學家有辦法設計出在背景輻射下仍能工作的量子計算設備。

科學家解釋道,如果我們想發展這個產業,我們可能更願意減輕地面輻射的影響。我們可以考慮設計量子位元,使它們「耐輻射」,對準粒子不那麼敏感,或者為準粒子設計陷阱,這樣即使它們不斷被輻射產生,它們也可以從量子位元中流失。所以,這絕對不是遊戲結束,這只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下一層洋蔥。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相關焦點

  • 量子計算的最大阻礙或來自太空,宇宙射線可造成退相干
    量子計算作為全新的信息處理技術,速度比傳統的經典計算快上數億倍。然而量子比特的量子態很不穩定,很容易受到溫度、電場變化的幹擾,造成量子去相干(decoherence),影響量子運算的性能。輻射會是量子發展的瓶頸嗎?研究團隊將研究發表到《Nature》期刊,討論輻射對量子計算的影響。量子態容易受到幹擾,影響量子計算量子計算的可行性,取決於量子比特的穩定性。
  • 量子計算機居然受到宇宙射線的影響?
    量子計算的可行性取決於量子比特的完整性。什麼意思呢?比特是量子計算機的邏輯單元,由相干的二級系統來代表量子信息。每個比特都有特殊的能力,可以處於疊加的狀態,也就是同時攜帶0和1的信息,這就使量子並行計算成為了可能。如果能夠在一個處理器中放入很多這樣的比特,那麼量子計算機的運氣速度將會非常快,比任何傳統計算機都能處理更複雜的問題。
  • 宇宙射線可能很快阻礙量子計算
    量子計算機的邏輯元素-量子位是表示量子信息的連貫的兩級系統。每個量子位具有奇特的能力,處於量子疊加中,同時攜帶兩個狀態的各個方面,從而實現了並行計算的量子形式。量子計算機,如果可以擴展以在一個處理器上容納許多量子比特,那麼它們將比今天的常規計算機速度更快,並且能夠處理更複雜的問題。但是,這一切都取決於量子位的完整性,或者量子位在其疊加和量子信息丟失之前可以運行多長時間-這一過程稱為退相干,這最終限制了計算機的運行時間。
  • 研發量子計算機到底有多難?宇宙射線或成最大攔路虎
    :在某一個特定的計算問題上,量子計算機在計算速度上對經典計算機實現了碾壓式的超越。量子計算的瓶頸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骨感的。量子計算機的這些超能力,全部都建立在量子效應的基礎上。宇宙射線或將鎖死量子計算機的未來麻省理工學院最近的一項研究表示[7],噪聲幹擾導致的量子比特退相干問題,很可能成為當前量子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天花板
  • 宇宙射線可能會給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帶來問題
    根據近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新發現,宇宙輻射是造成退相干的原因之一,可能會造成特別麻煩。 這項新的研究基於一種量子計算,該量子計算使用超導材料通過帶電電子對產生量子位。這些發現表明,由我們周圍的普通材料(如混凝土結構)產生的自然輻射足以將這種狀態的使用壽命限制在幾毫秒之內,從而削弱了量子計算機的實際應用。宇宙射線產生的輻射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 量子計算將汽車工業發展水準拉升至新高度
    量子計算(簡稱QC)機在技術上還遠未成熟,但實際應用已經出現。特別是,汽車工業可以從這些機器的使用中大大受益。麥肯錫公司已經調查了汽車在量子計算的潛力。因此,我們有了一個新研究領域——量子力學。因此它們本質上要更快,比傳統計算機快得多。 量子科學讓智能駕駛突破現有瓶頸 近年來,IBM的Q System One或D-Wave技術憑藉可用的量子計算機登上了新聞頭條。
  • MIT實驗發現,「宇宙射線」會影響量子運算的性能
    量子運算是新形態的運算技術,速度比傳統的二進位制位元運算快上數億倍。然而量子位元的量子態很不穩定,很容易受到溫度、電場變化的幹擾,造成量子去相干(decoherence),影響量子運算的性能。輻射會是量子發展的瓶頸嗎?研究團隊將研究發布到《Nature》期刊,討論輻射對量子運算的影響。量子態容易受到幹擾,影響量子運算量子運算的可行性,取決於量子位元的穩定性。
  • 量子計算很快遭遇天花板?低強度環境輻射足以導致量子比特退相干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隨著量子計算領域的快速發展,量子比特的性能很快就會遇到阻礙。這項研究發表在 8 月 26 日的《自然》雜誌上。研究表明,混凝土牆壁中微量元素和宇宙射線發出的低強度、無害的環境輻射足以導致量子比特的退相干。科研人員發現,如果不加以控制,這種輻射會將量子比特的性能限制在幾毫秒之內。
  • 量子計算很快遭遇天花板?低強度環境輻射足以導致量子比特退相干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隨著量子計算領域的快速發展這項研究發表在 8 月 26 日的《自然》雜誌上。研究表明,混凝土牆壁中微量元素和宇宙射線發出的低強度、無害的環境輻射足以導致量子比特的退相干。科研人員發現,如果不加以控制,這種輻射會將量子比特的性能限制在幾毫秒之內。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究竟怎麼樣?|揭秘
    經典計算機發展遭遇瓶頸在過去幾十年中,由於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晶片的集成度和製造工藝突飛猛進。正是由於隧穿效應使得摩爾定律在當下已然失效,經典計算機發展陷入瓶頸。經典計算機發展中已經逐漸遭遇功耗牆、通信牆等一系列問題,傳統計算機的性能增長越來越困難。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CPU巨頭Intel,在2013年之後,Intel的CPU性能增長比較有限,因而被網友調侃是「牙膏廠」。在不久前更是取消了有20年歷史的英特爾開發者論壇。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撞上了性能天花板。
  • 如何下好量子計算的先手棋?
    雖然在一些細分領域取得了科研上的突破,但在量子計算整體的工程化實現與製造工藝層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具有明顯差距。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外量子計算的發展差距有擴大趨勢。一方面,國外科技巨頭紛紛入局量子計算,資本的高強度投入持續推動量子計算實用化與產業化發展。另一方面,國內的量子計算仍是停留在實驗室中的項目,科研成果轉化緩慢。
  • 準零維量子點雷射器的發展歷程及瓶頸
    1 引 言  自1970年美國IBM公司的Esaki等提出超晶格概念後,引發了人們對二維(2D)量子阱材料的研究熱潮,對其開展了大量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工作,以期能將基於量子機理的效應應用於半導體雷射器領域。
  • 量子計算發展歷程_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 計算部分 - CSDN
    量子計算機到底有何價值?1、是未來人類科技與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子計算或為後摩爾定律時代的計算力破局之路。當量子計算編譯在電子原子上時,在模擬方面會表現得非常自然,例如新材料的發現,生物醫藥的藥物合成。然而,當使用經典超級計算機來研究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問題的時候,原來強大的計算能力馬上就變得捉襟見肘。
  • 國家層面的量子計算布局解析,誰將搶佔下一個科技發展「制高點」
    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以量子計算機為代表的量子技術正在不斷帶來創新。從網絡安全到金融、醫藥以及先進位造等行業,在量子技術的加持下,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以氣候變化為例,由於傳統計算機的計算模式正趨向瓶頸,而氣候系統極具複雜性且具有海量數據,所以導致傳統計算機在百分百模擬地球氣候變化方面面臨著困難與壓力。
  • 18歲華裔博士顛覆量子計算,科學雜誌:他「殺死了」量子計算大發展
    他開發了一種新的可以在傳統計算機上運行並完成計算的推薦算法,這種算法比之前的推薦算法可以實現指數級別的加速。 而由於他開發的新算法的運行速度堪比量子算法,因此過去只能有量子計算機能完成的計算,如今普通的計算機也可以實現。
  • 量子計算技術產業發展現狀與應用分析
    量子計算技術所帶來的算力飛躍將為高溫超導等複雜度較高的物理化學科學研究、新型材料研發、醫藥研究、能源勘探與人工智慧研究等領域開拓新局面,並有可能在未來引發改變遊戲規則的計算革命,成為推動科學技術加速發展演進的「觸發器」和「催化劑」。
  • 「量子計算」量子計算在私營部門的發展
    在量子計算研究的早期,從事該領域工作的人經常遇到懷疑。20年前,著名的物理學家告訴現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理論物理學家蘇珊·科珀斯密斯(Susan Coppersmith)說,她「在浪費時間,而且量子計算永遠不會起作用,因為糾錯的困難。」但進步已經導致人們態度的逐漸轉變。
  • 量子計算,可商用化之路還有多遠?|億歐問答
    億歐智庫最新發布的《2020技術趨勢報告》中,通過技術篩選以及關鍵性指標測評,將量子計算技術列為2020年之後的重點發展趨勢。量子計算是基於量子力學的新型計算方式,利用量子疊加和糾纏等物理特性,以微觀粒子構成的量子比特為基本單元,通過量子態的受控演化實現數據的存儲計算,量子計算包含量子處理器、量子編碼、量子算法、量子軟體以及外圍保障等多個技術環節。
  • 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未來如何發展?
    我國量子科技將如何深化發展,自主創新科技體系將如何構建,從基礎研究到實用化、工程化的轉化之路將如何實現引領性突破?科技日報記者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進行了專訪,請他談談對量子科技發展的思考。
  • 量子計算前景一片大好?MIT新研究「潑冷水」| Nature
    然而,MIT 最近的一項研究卻給量子計算的發展潑了一盆「冷水」:因此,一臺量子計算機若是能夠在一個處理器上,擴展容納許多量子比特,那麼就會比現在傳統的計算機速度要快上很多,而且還能解決更為複雜的問題。但這一切都取決於量子比特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