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DeFi學習筆記——DeFi真的能吞噬金融世界嗎?

2021-01-21 金色財經區塊鏈

寫在前面:「軟體在吞噬世界,而DeFi正在吞噬金融世界」,這句話的前半句我們很好理解,那後半句呢?DeFi又是什麼?筆者試圖通過自己的學習筆記來進行解釋,在這篇文章中,你會了解到:

DeFi的起源DeFi 去中心化的三個境界DeFi世界的大爆炸以太坊將繼續統治DeFi or 群雄混戰時代將來臨?DeFi涉及到的各種風險關於DeFi項目、DeFi投資和DeFi理財的一些淺見

(圖片來自:pexels.com)

很多人有參與過P2P理財並因此踩雷的經歷,回頭再看,所謂的P2P理財,實際上並非真正的點對點理財,而是通過把資金存入到一個中心化的平臺,並由這個平臺來集中式管理,而平臺上的資金,實際又是由單個或少數實際掌控人在控制的,所以本質上,它們都是偽P2P。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這句出自英國思想家阿克頓的名言,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而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句「屠龍的少年,終究還是變成了惡龍」,同樣說的是這個道理。

儘管它們說的有些過於絕對,但在很多時候近乎於真理。

當然,P2P公司暴雷,並不僅僅是創始人的問題,很多實際是因為設計不合理,或者老賴太多導致壞帳泛濫,最終致使平臺倒閉。

而種種的原因,歸根結底都是一個字:人。

七情六慾,乃人之本能,所以儘管有監管P2P理財的法律存在,但涉及到人的因素,就可以有五花八門的方式摧毀整個平臺。

那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或繞過人性的問題嗎?

2009年,由神秘人物中本聰(Satoshi Namoto)提出的比特幣系統設計,利用了人追求利益的本質,通過代碼規則實現了真正的P2P交易,這個系統去除了對第三方的依賴性,也無需國家或法律的背書。

而結果我們也看到了,至今,比特幣成功運轉了11年,並成長為一個市值近200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

比特幣的成功,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原來金融也是可以去中心化的,但由於比特幣的波動性非常強,主流金融屆至今依舊在否認它的金融屬性。

這就引出了這篇文章的主題,金融+去中心化 = DeFi (英文全稱為 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的起源

實際上,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這個詞最早並不是出現在現代,它的首次使用,歷史有記載的是在20世紀初(大概100年前)[1],美國農場組織Corn Belt Meat Producers』 Association當時在一次年會中使用了這個詞,當然,這個詞最初指的是資金分配的問題,而不是我們今天所在探索的DeFi。

那真正第一個在嘗試DeFi的項目是什麼呢?

很多人可能會提到今天的DeFi龍頭Maker,但實際並非如此,第一個嘗試DeFi的項目,實際是由Daniel Larimer(BM),Charles Hoskinson等人創建的Bitshares(中文名比特股),它最初是以ProtoShares(PTS)的名義創建的,後被重命名為BitShares(BTS)[2]。

包括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穩定幣、抵押借貸等元素,都是源自這個項目,當然,想法先進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成卻是另外一回事。

Bitshares(比特股)在經歷增發、創始人BM出走等事件之後,並沒有很好地實現以上提到的概念。

而真正把DeFi這個詞灌輸給全世界的項目,就是上面提到的Maker。

而它只是做的兩件事情:1,Dai (旨在與法幣美元1:1錨定)等穩定幣,2,關於穩定幣的借貸和交易服務。

這就引出了DeFi的第一個應用 —— 去中心化借貸,即真正意義上沒有第三方參與的P2P理財。

那這個市場的潛在規模有多大呢?根據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交易規模將近5.5萬億美元,其中借貸和理財的整體規模已超過了萬億美元。

而在區塊鏈世界的去中心化借貸,是通過稱為智能合約的計算機協議來實現的,其允許在沒有第三方的情況下進行可信交易,用戶的資金存放到以太坊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並由其負責管理。

儘管這個願景聽起來非常的美好,但要真正去實現,實際並沒有那麼容易。

(想像中的DeFi VS 現實中的DeFi)

DeFi 去中心化的三個境界

在早期的階段,項目方們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比如號稱DeFi明星項目的Compound團隊就掌握了其智能合約的管理密鑰(Admin Key),那管理密鑰(Admin Key)可以用來幹什麼呢?

主要是以下這些:

暫停/凍結合約;修改利率等規則;但實際上,掌握管理密鑰(Admin Key)還可能意味著管理者能夠從系統中竊取所有的資產[3]。

也就是說,管理密鑰的存在,實際意味著系統是中心化的,這也被信奉比特幣的原教旨主義者所詬病,也因此,DeFi也被很多人翻譯成了開放式金融,一層意思是指這些項目並非真正去中心化,二是指它們沒有進入門檻,可以被全世界的人所使用,從而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

當然,DeFi,DeFi,去中心化仍然會是目標,但這會是一個過程,在初期合約安全性不受保障的情況下,Admin Key的模式會普遍存在著,然後有些會設置一個時間鎖(timelock),比如2天-7天的時間,以防止惡意或意外的規則修改,有些則是通過多重籤名(Multisig)技術,從而降低系統的單點故障風險。

當然,也有一些DeFi項目是沒有管理密鑰(Admin Key)的,比如Maker是通過治理投票來決定修改合約的規則,整個過程是在區塊鏈上完成的,規則是誰擁有的MKR代幣多,誰的話語權也就越大,當然,Maker也是一步一步在走放權的過程,在MKR控制權完全移交給治理社區後,整個系統才實現MakerDAO的去中心化願景。[4]

而真正意義上能夠稱為DeFi的項目,也是有的,比如Uniswap,它沒有管理密鑰(Admin Key),合約一旦部署之後,就沒有辦法升級、修改或停止Uniswap的智能合約[5],而新版本的合約,比如Uniswap V2則需要重新進行部署。

因此,如果按照去中心化的程度對DeFi項目進行一個排名,那麼就可以大致分成3類,一是以Uniswap為代表的真正無需信任的一類,二是以Maker為代表的去中心化治理的一類,三是團隊控制管理密鑰(Admin Key)的偽DeFi項目,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提到的Compound也在走向去中心化治理的路上,並為此推出了治理代幣[6],而採用做法的DeFi項目也變得越來越多。

DeFi世界的大爆炸

在去中心化借貸業務開啟DeFi世界的序幕之後,一些開拓者逐漸將傳統金融世界的各個組成部分移植到了這個世界,比如有在探索去中心化保險業務的,有發展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市場的,還有挑戰去中心化指數基金[7]的,只要是傳統金融世界裡有的,理論上都可以通過智能合約,以去中心化的形式呈現出來,甚至也出現了一些傳統金融世界所沒有的創新。

也因此,越來越多的項目開始向defi的概念靠攏,比如錢包,甚至是一些中心化的服務商也開始涉足這個領域,因為參與者們知道,這是屬於未來的趨勢,defi是除了比特幣之外,區塊鏈最適合的應用場景,也是想像力最大的場景。

那對於如此多的項目,實際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分類,將不同的項目歸入到一個賽道當中,比如我會首先分成5個大類:

1、錢包,2、去中心化交易所(DEX)、3、穩定幣,4、 借貸協議,5、錨定資產,6、預言機

然後再進行細分化:

(註:以上的分類是個人的理解,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不同的分類)

而目前我們可以觀察到的現象:像錢包一類,助記詞類錢包依舊佔據著主流,DEX則是Layer 1的交易所佔據了更多市場份額,穩定幣則是託管型佔據了統治地位,借貸協議則是超額抵押借貸的天下,錨定資產,則多託管類暫時佔到了多數,諸如此類。

但這是市場處於早期階段所呈現出來的特徵,展望未來,隨著去中心化類項目的安全性得到證明,且相關的門檻變得更低,市場整體的去中心化程度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屆時,DeFi才能真正意義上被稱為去中心化金融。

而DeFi潛在的總體市場規模,將是數萬億美元的量級,那其目前的規模有多大呢?根據相關統計網站的數據顯示,大約還不到10億美元。

因此,在筆者看來,DeFi將是繼比特幣之後,人類近百年歷史以來最大的機會之一。

好了,上面都是畫餅的部分,下面我們進一步了解DeFi世界的發展情況,並提出一些相關風險,最後談談個人對DeFi項目、DeFi投資和理財的一些淺見。

以太坊將繼續統治DeFi or 群雄混戰時代將來臨?

截至目前,絕大多數的DeFi項目都建立在以太坊的基礎之上,簡單說,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網絡效應以及豐富的開發者工具為DeFi協議創造了一條護城河,在目前這個階段,這些原因共同將以太坊推上了DeFi世界的王座。

那這個王座真的就不可撼動嗎?相信很多人對此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疑惑[8]。

按照馬太效應的解釋,以太坊在DeFi世界長期佔據統治地位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而一種猜測認為,隨著以太坊轉向以太坊2.0,可組合性問題的不確定性,將為替代型公鏈帶來機會,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以太坊主網目前的擁堵和高手續費情況,同樣會是其他公鏈的機會。

對於第一種猜測,實際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因為根據Vitalik提出的設計{{9]},以太坊1.0將作為以太坊2.0的一個分片而存在,兩者的合併將有望解決可組合性問題。

而對於第二種觀點,筆者認為同樣是站不住腳的,正如比特幣一樣,用戶對區塊鏈的tps和低手續費雖然有需求,但實際並非是第一需求,安全與去中心化才是決定性因素。

除此之外,短期像ZK Rollup和Optimistic Rollup這類解決方案,完全可以解決掉擁堵和高手續費的問題,長期的話,分片(假設能夠實現的話)則可以實現更好的擴容。

那能夠推翻以太坊DeFi統治地位的真正可能性因素是什麼?

可組合性+大規模黑客事件!

實際上,可組合性即是以太坊具備的最大優勢,同時也是其可能會翻車的最大隱患所在。

為什麼這麼說呢?目前在以太坊平臺上的DeFi項目,就像是用一塊塊積木搭建而成的城堡,而玩過積木遊戲的我們知道,當某些關鍵性的積木出現問題,那麼整個城堡都可能會受到衝擊,而如果是其中最基礎的部位出現問題,則整個城堡都可能會轟然倒塌。

(圖片來自pexels.com)

實際上,一些事故已經很好地提醒了我們:

因為閃電貸(flash loans)功能的出現,像bZx協議因此而損失了64萬美元的資金,而合約內擁有數億美元抵押資產的Maker,也曾面臨一場危機,Maker基金會在收到研究者的提醒後,緊急更改了規則[10]以防止攻擊者利用閃電貸和治理規則缺陷作惡,從而阻止了災難的發生;DeFi貸款協議Lendf.Me曾遭遇黑客攻擊,價值2500 萬美元的資產被洗劫一空,而原因就在於ERC777代幣標準和Lendf.Me的組合造成了新的安全漏洞。組合帶來了複雜性,而複雜性與安全是相互矛盾的(儘管最後黑客被迫歸還了所有資產,但這起事件無疑為每一位DeFi用戶敲響了警鐘)。既然如此,未來是否會出現一種解耦趨勢呢?就好像將整個城堡分解成多個單元,從而將整體系統的分險分散化,當其中一個部分倒塌時,不至於影響到其他的部分?

這留給大家思考,也可能會是其他專注於某個DeFi領域的公鏈項目的機會。

DeFi涉及到的各種風險

下面我們來具體談談DeFi涉及到的風險,而這一部分,個人認為對所有參與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的DeFi項目,都會面臨合約代碼漏洞的風險,這不僅僅涉及它們自身的合約,還可能涉及其他項目的合約甚至是其他組成部分(例如前端)。對於某些項目,用戶還會面臨管理密鑰(Admin Key)的風險,有些項目並沒有對大眾公布這個情況,但審計報告中可能會提到,因此閱讀審計報告是非常有必要的,像Compound和最近出事的Lendf.Me就都屬於擁有Admin Key的項目,如果沒有去中心化治理,則儘量不要參與。中心化項目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像USDT、wBTC這種託管型代幣有存在單點失敗的可能性,因此理論上也需要防範。私鑰丟失的風險,參與DeFi就需要自己控制私鑰,因此丟失私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並且很多人很容易丟失,一種解決方案就是使用智能合約錢包,但這又會涉及到合約代碼漏洞的風險。預言機問題引入的風險,預言機對於defi生態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如果這一環產生問題,也會造成用戶的損失。市場風險,例如312的黑色星期四就造成了大量defi抵押倉位爆倉,使用戶損失了大量資金。關於DeFi風險方面的提示,推薦閱讀咕嚕的《DeFi踩雷記》 [11]。

關於DeFi項目、DeFi投資和DeFi理財的一些淺見

談完觀察到的DeFi現狀,筆者談談這段時間學習DeFi的一些個人淺見,總的來說,DeFi概念覆蓋的範圍已經越來越大,其不僅僅會涉及到錢包、DEX、穩定幣、借貸、預言機等組成部分,還會涉及到跨鏈和擴容。

而在Layer 1性能普遍受限的情況下,市場對Layer 2技術的需求會被放大,因此個人認為基於Layer 2做DeFi會是一個比較清晰的趨勢。

而在以上的方面,以太坊已經具備了很大的優勢,因此押注以太坊和相關賽道的頭號種子項目,是一種可選的投資策略。

但並不是說其他公鏈就沒有了機會,實際只要做好穩定幣+跨鏈+DEX這三個要素,都有機會贏得一部分用戶,甚至是取代以太坊,因為相比以太坊,其他公鏈的DeFi項目要更簡潔,因此可能面臨的風險會少一些,但相對的,它們並不具備以太坊DeFi項目所擁有的網絡效應。

也就是說,另一種可選的DeFi配置策略,是選擇市場上除以太坊平臺之外,相關基礎設施相對較好的一些公鏈項目,以對衝以太坊DeFi生態崩潰的風險。

至於哪些項目會是有希望的,這留給大家獨立思考。

另外,關於DeFi理財,個人的看法是,在當前DeFi項目風險性較高的背景下,實際並不適合用戶參與,相比之下,冒著相同合約漏洞的風險而去投資項目本身或其代幣的回報期望,要遠遠超過理財,而理財實際是在市場處於發展後期的情況下才適合的一種選擇(即系統風險性較低的情況下)。

回到文章的開頭,DeFi真的能吞噬金融世界嗎?我的看法是,短期用「蠶食」一詞要更合適一些,長期來看,這是必然。

(以上就是一個比特幣愛好者的DeFi學習筆記,最後的最後,個人認為比特幣會是最大的DeFi)

本文來源: 金色財經 / 作者:黑白實驗室

相關焦點

  • 一文帶你玩轉DeFi 宇宙最全的Defi攻略來了
    你真的了解DeFi嗎?1.什麼是DeFi?DeFi,即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 的縮寫,也被稱作為開放式金融,與傳統意義上的CeFi——Centralized Finance相對。 DeFi是指用來構建開放式金融系統的去中心化協議,讓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各類金融活動。
  • 紅岸基金任駿菲:DeFi作為早期賽道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空間和機會
    任駿菲:如果說btc是脫離了官方印鈔局的奴役,那defi就是打破金融機構黑盒子的新世界。大部分區塊鏈公司都是幣本位,而銀行喜歡房產及固定資產抵押,傳統金融機構不允許抵押虛擬資產來獲得貸款發展公司,現在可以通過抵押defi,借出穩定幣發展公司業務,不用擔心交給cex導致的不可抗因素,是個新思路和進步。
  • 紅岸基金任駿菲:DeFi作為早期賽道有很多值得改進的空間和機會
    任駿菲:如果說btc是脫離了官方印鈔局的奴役,那defi就是打破金融機構黑盒子的新世界。大部分區塊鏈公司都是幣本位,而銀行喜歡房產及固定資產抵押,傳統金融機構不允許抵押虛擬資產來獲得貸款發展公司,現在可以通過抵押defi,借出穩定幣發展公司業務,不用擔心交給cex導致的不可抗因素,是個新思路和進步。
  • DeFi「流動性挖礦」潮來襲,FCoin式悲劇會重演嗎?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巴比特原文標題:DeFi「流動性挖礦」潮來襲,FCoin式悲劇會重演嗎?近期在Defi社區,類似「流動性挖礦」、「掛單挖礦」、「借貸挖礦」等概念開始盛行起來,這不免會讓人產生一些擔憂。
  • DeFi普惠金融—Cosmos生態項目ANATHA
    DeFi究竟能解決什麼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理解DeFI是什麼,相對於傳統金融有什麼特點與優勢。先看傳統中心化金融,大致有四大角色職能:1、央行,用於發行貨幣;2、銀行、券商,用於儲存、託管、支付和借貸貨幣;3、交易所、銀監會,用戶撮合和監管交易,營造市場;4、法務、會計、律師事務所等,用於提供各類證明、合同和法務保障。
  • 火星人許子敬:如何正確的參與 DeFi 項目投資?
    幣圈真的是一個魔幻的行業,這裡的時間仿佛走得比外界更快,這裡的造富故事多的數不過來。尤其是今年紅極一時的 DeFi 浪潮,驚豔了整個行業,造富了一大波人。參與defi挖礦可以獲取高額的收益,但是也存在巨大的風險。因此了解風險領域規避風險並保持安全很重要。這裡有7個小貼士,將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收益率耕作決策:1.
  • AXIS DeFi以及開放型金融未來
    BKEX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楊堤:wow,看來Maggie真的是不僅人美,專業知識也很過硬呢。那我可要考考Maggie,你的眼中DeFi到底是什麼,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能給我們說說嗎?在這個新的金融系統中,任何人都可以安全地在區塊鏈上存儲,交易和投資,並獲得比傳統金融系統更高的回報。我們相信開發金融的 vision (未來). 就好像信息想要自由,網際網路解放了信息。財富也希望自由,而DeFi可以解放財富。
  • 使用Multicall 加速 DeFi查詢調用
    使用以下命令創建項目:npm init -y然後,安裝了上述提到的依賴項:npm install -S @studydefi/money-legos /config')const compound = require("@ studydefi/money-legos/compound");const { accounts } = require(".
  • 阿貝爾ABEL沒有大動作豈敢驚動您,上所前首款DeFi應用ABEL BANK...
    據ABEL官方消息,ABEL已於9月3日推出首款基於Abel Network的去中心化金融應用ABEL BANK體驗版。後面這一段也表明了ABEL 對於DeFi 前景的看好,也有決心助力 DiFi ,希望依託ABEL數百萬礦工的力量,共同推進全球化金融變革,竭力打造公平、透明、面向未來的去中心化金融產品
  • DEFI缺乏一個真正的資本邏輯
    DEFI 「火了」一波騷操作,「有人歡喜有人悲」,的確金融市場就是這樣必然有勝敗之分,但是今天我們不談論金融市場的血腥,我們談論DEFI 如何真的給行業帶來生機,如何真的能夠完善行業內的金融循環性的短板。
  • Coinlist 新聞速遞|DeFi 2021:我們可以期待什麼
    在過去的12個月中,去中心化金融(DeFi)從單純的試驗發展成為一個數十億美元的行業,其中有大量的儲蓄,投資,衍生品,期權和保險申請。總鎖定價值(TLV)是衡量DeFi鎖定多少資金的關鍵指標,到2020年底飆升20倍,達到140億美元以上,而且有一種感覺,這僅僅是個開始。
  • 聚幣IEO板塊Moonshot再掀DeFi熱,為JT賦能
    流通數量和銷毀記錄聚幣官網可查,聚幣按月公開銷毀記錄,長期持續的緊縮流通數量,勢必會造成JT的流通緊張,同時也為JT的價格賦能。 聚幣CEO Jeff稱道:聚幣Jubi 曾經作為全球領先的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將在符合各國金融監管的前提下,繼續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安全、合規、高效的服務。
  • DeFi真的能刺激產生數字貨幣大牛市嗎丨幾個問題的回答
    數字貨幣市場跟隨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其實是一個好事,說明了全球傳統金融已經真正進入到數字貨幣領域,下一波大牛市的主要推動力正是來自傳統金融領域。而傳統金融更能反應一個領域的創新度、可靠度,稍微一偏離軌道,比如當扯淡項目越來越多時整個市場都會暴跌,反應出來的漲跌幅遠大於股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也是自然選擇。
  • 波場TRON DeFi挖礦項目整理
    項目名稱(代幣名稱):Kitchen(KIT)上線時間:9月10日官網:https://www.kitfinance.io/合約地址:TGgUHkmotBAmxH1CQezdWeVcpYVLJSHLuU社交媒體:https://twitter.com/defiinkitchen持幣地址數
  • Injective丨可被「自定義」的DeFi衍生品協議,如何 「更優解」?
    我相信,DeFi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實現自由的技術,它將真正改變世界,顛覆現有金融體系。這當然會需要時間,真正的信仰者會不知疲倦地工作,加速這一新的美好金融體系的實現! (大浪淘沙,不合理的,不理性的褪去,優秀的浮現)DEX 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流動性,與中心化交易所相比,DEX的流動性很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濮良貴機械設計第10版複習筆記及詳解——才聰學習網
    [電子書]濮良貴《機械設計》(第10版)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本章是濮良貴主編的《機械設計》(第10版)教材的學習輔導書,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整理名校筆記,濃縮內容精華。在參考了國內外名校名師講授該教材的課堂筆記基礎上,複習筆記部分對該章的重難點進行了整理,因此,本書的內容幾乎濃縮了該教材的知識精華。2.解析課後習題,提供詳盡答案。本書參考了該教材的國內外配套資料和其他教材的相關知識對該教材的課(章)後習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答,並對相關重要知識點進行了延伸和歸納。3.挑選考研真題,總結出題思路。
  • DEPCO: 源自DeFi金融與時代共同進化
    DEPCO: 源自DeFi金融與時代共同進化全球金融體系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傳統金融機構的中心化管理常常導致資源的不公平分配,有資源優勢的人更容易獲得資金。所以,去中心化金融服務,正是為了解決傳統金融市場的缺陷而來。相比傳統的中心化金融系統,這些 DeFi 平臺具有三大優勢: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