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學家圈
本文來源:行雲樓 作者:江湖種樹書
1
「倚天」中有個神厭鬼棄的死硬分子--滅絕師太。
滅絕師太有個花崗巖腦袋,有她自己的兩個凡是:
凡是「魔教」的都是壞人;凡是對付「魔教」的人,用什麼手段都是對的。
她是這麼認為的,這麼要求峨嵋派弟子,也身體力行地這麼做。
對明教眾人,她毫不口軟,罵楊逍、罵張無忌、罵小昭;更毫不手軟,殺莊錚、屠銳金旗、攻上光明頂,甚至對心愛的弟子紀曉芙也不手軟:你不同意去誘殺楊逍,就一掌要你的命。
2
滅絕師太冷血、殘忍、霸道,但至少有兩件事我佩服她。
第一件事:她追不上韋一笑,坦然認輸:勝負之數,天下共知,難道英雄好漢是自己封的麼?
第二件事:她從萬安寺高塔上跳下,張無忌使出乾坤大挪移相救。她絕不肯受明教半分恩惠……反手一掌擊出……張無忌的掌力被她這一掌轉移了方向,喀喇一響,滅絕師太重重摔在地下,登時脊骨斷成數截。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自己錯了敢認,那才是宗師風範。
她表裡如一,說恨魔教、反魔教,就真的恨、反到底,即使搭上自己的命,也在所不惜。
我們可以不認同她的觀點,但不能否認她的執著,不能輕視她堅守自己的立場。
3
反觀武當派,卻不是這樣。
武當是名門正派,張三丰七個弟子號稱「武當七俠」,個個行俠仗義,江湖上人人景仰,大有後來居上、超越少林之勢。
但一件事暴露了「俠義」的雙標。
殷素素殺了龍門鏢局上下七十餘口,這樣的事,按武當派俠義為懷的原則,應該是十惡不赦了。
且不說這麼大的事,就連宋遠橋在張三丰八十歲生日那天救了一個投井寡婦的性命,張三丰和眾弟子也要拿來說一說,定義為「俠義之事」。
但就因為殺人兇手殷素素後來成了張翠山的老婆,一下變成了「自己人」,武當派上下的立場全變了,上演了一場群口相聲:
七俠中的「軍師」老四張松溪說:人死不能復生,弟妹也已改過遷善……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老六殷梨亭說:五哥只須說那些人不是你殺的。你又不是撒謊,本來不是你殺的啊。
老大宋遠橋說:咱們師兄弟六人,再加上五弟妹,七人同下江南。三年之內,咱們每人要各作十件大善舉。
張松溪鼓掌叫道:「對,對!龍門鏢局死了七十來人,咱們各作十件善舉,如能救得一二百個無辜遭難者的性命,那麼勉強也可抵過了。」
俞蓮舟也道:「大哥想得再妥當也沒有了,師父也必允可。否則便是要五弟妹給那七十餘口抵命,也不過多死一人,幹事何補?」
4
在七俠中,張翠山是當事人,俞岱巖已殘,莫聲谷最小,說話這四個人很有代表性。實際上,在書後半部分,武當派第二代就是這四人主事。
既然「人死不能復生」,「抵命也不過多死一人」,那這世上就不應該有「殺人償命」這句話了?
如果做一件善事,可以抵一條人命,那是不是全國道德模範就可以隨便殺人越貨,不用負任何責任?
我就奇怪了,俞岱巖被人捏斷了全身骨頭,武當派上下十年不忘,心心念念找人報仇。這回龍門鏢局七十餘口被殺,怎麼到你們嘴裡就變得那麼輕描淡寫了?
要是武當派的被人殺了,是不是對方也做幾件善事就行了?
要是按這個邏輯,宋青書殺了莫聲谷,為啥不能學雷鋒去?
要是沒有龍門鏢局的事,你們就遇到不平事,就不用行「大善舉」了?
5
宋遠橋是大弟子,那時又是掌門弟子,怎麼能提出這樣是非不分的主意呢?二弟子俞蓮舟居然還稱讚「再妥當也沒有」了?
武當派眾人的可怕在於,他們的道德準則只能約束別人,他們的行俠仗義只用來給自己賺取資本。
一旦事情涉及到自己利益,什麼俠義、道德,就全不要了。
這比滅絕師太一味心狠手辣可怕得多。
他們既要俠義為懷、宅心仁厚的名聲,要武當七俠響噹噹的招牌和面子,也要自己利益不受損失的裡子。
最最可怕的是,江湖中人學滅絕師太還有點顧忌,畢竟她名聲不那麼好。但有了武當派的「典範」,人人都可以說一套、做一套,為了自己利益裝俠義。
這樣的江湖會成什麼樣子?
6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我鬥膽加一個字:主要是防止偽左。
真正的左關心窮人,致力於絕對平等,要劫富濟貧,儘管不現實、不可取,但至少象滅絕師太一樣,真實、有信仰、表裡如一、堅持理念。
偽左則象武當派一樣,打著行俠仗義的旗號,行兩面人和雙標之實。
俠義只是他們的面具和通行證。他們要謀取私利時,就舉起俠義的大旗騙人、唬人、嚇人;若俠義傷害到自己利益,就毫不猶豫地把俠義這塊遮羞布拋到九霄雲外。
宋青書之後,看不到武當有什麼後起之秀。年輕人都被他們帶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