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抓住恐龍羽毛且在琥珀中保存下來的扁蝨
圖片來源:E. Peñalver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對於徒步旅行者和寵物來說,扁蝨或許是一種攜帶疾病的威脅,但它們也是生存大師:一系列來自緬甸的琥珀化石表明,這種寄生蟲在9900萬年前曾吸食恐龍的血液。其中一個樣本——扁蝨正依附在恐龍羽毛上,提供了關於這些古代寄生蟲吃什麼的最古老證據。
協助領導此項工作的英國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Ricardo Pérez-de la Fuente表示,此項發現是「古生物學家的一個夢想」。
這些琥珀樣本含有若干證明扁蝨以恐龍為生的線索,而最直接的證據來自抓住獸角類恐龍(最終產生了現代鳥類)羽毛的扁蝨。另外的證據包括兩隻呆在一起的扁蝨——它們的身上均粘有來自被認為生活在恐龍巢穴中的甲蟲幼蟲的毛髮。
Pérez-de la Fuente介紹說,發現寄生蟲和宿主殘骸被保存在一起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情。「這是我們掌握的古代扁蝨吸食恐龍血液的首個直接證據。它表明,扁蝨和鳥類之間的關係是很古老的,甚至在兩個物種的祖先中便已經存在了。」
這些日前在《自然—通訊》雜誌上被報導的樣本,來自緬甸一處被認為有著9900萬年歷史的著名琥珀礦床。私人收藏家從琥珀交易商那裡購買了這些琥珀,並在隨後將樣本捐贈給了博物館。幾年前,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琥珀收集者Scott Anderson在一次古生物學會議上描述了其中一個樣本:一隻約半釐米長且被血液填充的扁蝨。剛開始,他希望血液或許含有可恢復的DNA,但事實並非如此。隨後,Anderson同Pérez-de la Fuente及其同事合作,更好地描述了若干樣本的特徵。研究人員斷定,這些樣本是一種此前未被描述的扁蝨。他們將其命名為Deinocroton draculi。
粘到兩隻扁蝨身上的毛髮同在特定種類的甲蟲幼蟲身上發現的毛髮極其相似。如今,這些甲蟲幼蟲生活在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巢穴中,以脫落的皮膚和羽毛為生。它們利用帶有黏性的毛髮抵禦捕食者,而毛髮最終在巢穴中匯集,形成甲蟲幼蟲寄居的「厚墊子」。「最可能的場景是兩隻扁蝨在尋訪長有羽毛的恐龍巢穴時同毛髮黏在了一起。」(來源:科學網 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