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在部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2021-01-11 環球軍事

文化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積澱,它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時代的標識。無數個時代的連接與俱進,匯聚成一條綿延不絕的文化長河,構成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國這條文化長河已奔湧流淌了數千年。

數千年前優秀的精神傳統依然與我們同在,那些遙遠的聲音,那些遠去的背影並沒有消散走遠,而是時時撞擊我們的心胸,鼓蕩我們的血液與靈魂。

從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始,歷經先秦散文、兩漢辭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多個文學藝術發展階段,浩帙的中國文學藝術典籍,蘊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有的美學精神。孔子云:「能執幹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意思是說一個普通民眾只要能拿起武器保衛國家,這個人可以得到更高的禮遇,也是個大義之人。中華民族正是從這些普通和樸素的文化意識與思想出發,培育和塑造了廣大民眾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以及陸遊「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擔當,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志向,秋瑾「粉身碎骨尋常事,但願犧牲保國家」的氣節等。在經濟繁榮發展的時代,文化像資源和礦產一樣被發掘、生產和輸出,但我們比較重視高喊文化創新,而往往忽視文化創新的前提是文化傳承,特別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習近平主席曾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這些科學論斷強調的正是如何科學地對待優秀傳統文化,其蘊含的科學態度、立場、觀點、方法,對我們繼承和發展創新傳統文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生物學中,基因是遺傳的物質基礎。基因通過複製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使後代出現與前代相似的性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我們富國強軍,就是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作為教科書、營養劑來重視和對待;要從把文化作為軟實力,關乎國家地位和影響力,關乎「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來考量,確實擺上戰略位置來實踐。

毛澤東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革命戰爭年代,我們正是通過對高中級幹部和廣大官兵進行以馬克思主義為世界觀的宣傳教育和文化活動,正是不斷對廣大官兵進行我軍宗旨宣傳教育和文化實踐,使廣大官兵逐漸提高思想覺悟、懂得了不是為自己打仗,而是為了國家和人民打仗的道理。

所以,先進文化是火炬,是號角,是高地,是戰旗,它與生俱來同軍隊和士兵有著血肉聯繫。文化是四渡赤水,是爬雪山過草地,是不畏艱險,是徹底藐視一切敵人,是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等這樣一些英雄人物,它演繹了一幕幕由情境深遠的歷史場面與眾多英雄人物形象交織的精彩活劇。

可以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軍高揚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的旗幟,幾經血與火的歷史熔鑄與深厚積澱,形成了獨特的軍事文化,為確保部隊前進的正確方向提供可靠思想保證,為提升戰鬥力提供強大智力支持,為煥發官兵「精氣神」提供不竭精神動力,為我軍的成長發展壯大、戰無不勝,起到了「鑄魂」「引擎」和「激勵」作用。

在實現強軍夢的新徵程上,我們高擎強軍文化的大旗,千萬不要因為文化是軟實力在文化建設力度上就軟下去,就不去從根本上深化對文化的認識,只把文化停留在娛樂消遣的層面去對待和認識,不把文化作為刻骨銘心的記憶和精神符號來對待和實踐。千萬不要把文化簡單地同形式主義相聯繫,認為文化就是活動和形式,怕被人誤解沾染上文化習氣,乾脆對文化不聞不問,躲得遠遠的。同時,也千萬不要把文化當作口袋來對待和認識,讓文化包打天下,包治百病,表面看是對文化的重視,實際是對文化功能和規律的蔑視與誤解。

習主席說,「我年輕時讀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麼辦?》,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影響。這就是優秀文化的魅力。」還說,「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我們要牢記習主席的教導,不斷結合各部隊傳統和任務特點,加強軍事文化建設,打造強軍文化,培養部隊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讓文化真正成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力量,成為我們提升戰鬥力和加強部隊全面建設,特別是思想政治建設的倍增器。

當我們每每高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向前向前向前」,高唱《義勇軍進行曲》,高唱《十送紅軍》,我們就會血脈賁張,熱血沸騰。強軍文化的號角已經吹響,強軍文化需要的正是一種鮮明的我軍軍事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我們也正需要強軍文化來召喚新一代革命軍人,高揚旗幟,英勇頑強,續寫英雄兒女的光輝詩篇。

我們正處在一個思想活躍、觀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時代。人民軍隊的光輝歷史已經充分地證明,文化對於軍隊和軍人是一個「精神支柱工程」與「定力工程」。

當前,我們要牢牢把握軍事文化的前進方向。2014年,習主席到南京軍區機關視察時強調,要打造強軍文化,鞏固部隊思想文化陣地,堅定官兵革命意志、升華官兵思想境界、純潔官兵道德情操,引導他們努力成長為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他叮囑軍區領導,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教育官兵學傳統、愛傳統、講傳統,始終保持老紅軍本色。

毫無疑問,我們強軍文化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就要放在強化官兵的靈魂塑造、本事鍛造、血性擔當、品德培養上。一位美軍老兵在總結韓戰美軍的失敗時說,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那麼惡劣的條件下,在武器裝備非常落後的情況下,他們的那種信念和精神令我們如此膽寒。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隊伍中90後已經成為官兵的主體。伴隨著網際網路長大的90後,他們身上打著網際網路時代多元、前衛、個性的烙印。如何建設強軍文化,讓強軍文化助推強軍夢,讓強軍文化成就這一代青年官兵的強軍夢報國志?如何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習主席近幾年去過西柏坡、韶山、井岡山、閩西、大別山、延安、蘭考等革命聖地和老區,參觀那裡的會址、紀念館,瞻仰紀念園,同老紅軍、軍烈屬代表座談,和基層官兵同吃「一鍋飯」……我們就是要向革命先輩學習,向英雄模範學習,在尋根溯源中感受革命傳統的力量,領悟我軍的性質、任務和宗旨,接好革命傳統的接力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代代相傳的革命傳統,高揚旗幟,聚氣鼓勁,形成並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

已故著名作曲家沈亞威先生在回憶淮海戰役文化工作的威力時說,戰鬥間隙的看電影、唱歌、看皮影戲、演小節目,包括他深入部隊教唱自己戰鬥間隙所作的《淮海戰役組歌》,為鼓舞將士殺敵起了很大的作用。我軍在長期的鬥爭和實踐中形成了「前進文化」「前線文化」「藍天文化」「礪劍文化」等等,它們都是強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發揚好和繼承好。

總之,我們要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人、培育人的作用,助推中國夢、強軍夢;把強軍文化向能打勝仗聚焦,弘揚尚武精武之風,始終保持我軍無往而不勝的英雄本色,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部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解放軍報》2015年04月20日 09版)

相關焦點

  • 武警工程大學參加武警部隊二〇二一年開訓動員大會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戰鼓催徵,聞令而動節後首日武警工程大學參加武警部隊2021年度開訓動員大會全校官兵身著迷彩整齊列隊,精神飽滿,展現出昂揚的鬥志上午10時,武警部隊舉行2021年開訓動員大會,號召廣大官兵堅決貫徹中央軍委開訓動員令
  • 傳承紅色基因,強化紅色血脈,弘揚抗美援朝革命精神
    為進一步幫助指戰員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想信念,激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呼倫貝爾市森林消防支隊紅花爾基大隊以觀看抗美援朝作戰70周年為契機,強化自身紅色血脈,激發強大戰鬥力。
  • 奇葩的植物--落地生根
    ▲葉芽上的鬚根,圖片來自網絡落地生根一片葉子就輕鬆搞定傳宗接代的草生大事,葉子這麼能幹,似乎都不需要開花了。開花為了什麼,為了漂亮?那是人類自作多情,植物才不這麼想呢?植物一門心思為了傳宗接代,種族繁衍。落地生根為了傳宗接代竟然上了雙保險,葉子發芽、開花結果,兩不耽誤。即使因為氣候變化開不了花,或開了花結不了果,落地生根還有葉芽繁殖並落地生根這個獨門絕技。
  • 1967-1100-1500-127,破解TSLC刷新中國高度的精神密碼!
    在當時那種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同志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黃土高原上安營紮寨、艱苦創業。1968年建設某部期間,中心工作人員和施工人員一同搬運石料,當時大家的口號是:「把石頭傳上去,把精神傳下來」。
  •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實幹實績推動全會精神在寧夏落地生根
    自治區黨委宣講團深入基層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實幹實績推動全會精神在寧夏落地生根 2019-11-28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
    在超過1250天的時間裡,他們用脫貧攻堅精神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用心用情用功講好脫貧攻堅故事,真實記錄這個貧困村「一步跨越千年」的艱苦而偉大的脫貧攻堅歷程。「這樣的進取精神,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等待一個真實故事的發生。」柴紅芳說。 啟示二用鐵板「腳力」丈量脫貧攻堅的艱辛歷程2017年5月17日,導演柴紅芳帶領攝製團隊正式進駐。當時沙瓦村還沒有通公路,雲南廣播電視臺配備好拍攝器材,藉助人背馬馱,在近6公裡的泥濘、陡峭山路上冒雨艱難前行5個多小時,終於將沉重的設備運抵沙瓦村。
  • 兩會精神在烏海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田間地頭、在工廠車間、在社區廣場……全國兩會精神以靈活多樣的形式被帶到幹部群眾身邊,凝聚著思想共識,匯聚著發展力量,廣大幹部群眾充滿了追趕超越的幹勁和信心。全國兩會結束後,我市迅速開展宣講工作,分層次、有重點、重創新、見成效,讓全國兩會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 ...南壩鄉:「三突出三學」抓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地生根
    【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南壩鄉:「三突出三學」抓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地生根 2021-01-08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心一意謀發展——讓「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地生根
    作為我們教師來說,我們身處教育第一線,我們更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確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教育基層落地生根。  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政治站位從來不是虛的,而是實打實具體存在的。
  • ...助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落地生根
    基層動態 | 伊寧縣法院「三結合」助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落地生根 2021-01-12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