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哪些不科學的地方?網友:有葉綠素就完美了

2021-01-09 紫俠號

身為人類來說,我們總是說自己是自然界進化最完美的生物,有高度發達的智力,能夠發展出知識和文明。但如果單單從進化的角度看,人類進化似乎還不夠完美,有許多地方在我們看來是並不科學的,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簡單列舉幾個。

NO.1,能吃肉能吃菜,卻不能消化纖維素。

人類屬於雜食性動物,也就是什麼都能吃,但人類的腸胃卻不能消化纖維素,無法像牛羊一樣充分利用纖維素獲取營養,就像大熊貓一樣,大熊貓雖然只吃竹子,但也沒有進化出能夠消化纖維素的能力,所以大熊貓只能一天不停地吃竹子。

我們現在說芹菜、紅薯可以助消化,實際上就是裡面的纖維素人類消化不了,在肚子裡轉一圈又原模原樣出來了。可能是人類太過先進,食物太多,不需要擁有消化纖維素的能力吧,但怎麼看這都是一種能量的浪費。

NO.2,骨盆太窄。

人類的骨盆很窄,尤其對於女性生育來說,想要順產實在是一個考驗。科學研究顯示人類的骨盆似乎天生就是這樣,十幾萬年沒有進化了。科學研究發現,這是因為人類直立行走需要更加堅固的骨盆,但這樣會讓骨盆變窄,但人類進化的趨勢導致孩子的大腦越來越大,這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矛盾。

至少目前看來,人類進化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所以麻麻們真是辛苦了。

NO.3,視網膜似乎「貼反了」。

人類視網膜有點奇怪,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眼睛有視覺盲點,這就是因為視網膜結構「倒置的緣故」。在人類的視網膜中,感光細胞在視網膜的最裡面,最外面的卻是向大腦發送信號的節細胞,難道不該是感光細胞直接對著光線嗎?

人類不但沒有進化出像蒼蠅一樣的複眼,連章魚的眼睛都不如,這簡直太讓人臉紅了。

NO.4,為啥沒進化出葉綠素?

我們知道,植物之所以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獲得能量,那就是有葉綠素存在的原因。曬曬太陽就能獲得能量的方式,為啥人類沒有?或許你會說,絕大部分動物都沒有葉綠素,但人類可是高級動物,為什麼不能擁有這種獲得能量的方式呢?

實際上,葉綠素獲取能量的方式太慢了,而且能量太少,充電一整年,只能走七步。所以動物比植物更高級,原因就在這裡。

如果有網友想要獲得葉綠素的話,還有一個尷尬的問題,那就是葉綠體一定會集中在頭頂上,像戴了一頂帽子一樣,你同意嗎?

相關焦點

  • 都說人類是進化史上完美的存在:生理構造上,有不合理的地方嗎?
    都說人類是進化史上完美的存在:生理構造上,有不合理的地方嗎?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在地球上面建立起了先進的文明,在整個地球的生物圈當中,已然是處於金字塔得到最頂端,所以嚴格來說,我們人類在進化的歷史上應該也是最為完美的存在才是,但是很顯然,除了智慧之外,我們人類在生理上面的構造,其實存在著許許多多不合理的地方,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足,甚至這種不足的存在,很難覺得人類就是地球的主宰。
  • 人類為什麼不在DNA中植入葉綠素,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相信任誰都能區分出植物和動物的區別,除了外表,植物還能進行人類做不到的光合作用,雖然生物界有極小部分生物也能進行光合作用,但這對人類來說確實望而卻步的。因為光合作用對植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就相當於人類的日常飲食,只要有太陽,植物就不會缺少能量攝入的途徑。所以部分科學家就提出了個與眾不同的假設:人類為什麼不能在DNA中植入葉綠素,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呢?
  • 《地心引力》有哪些不科學的地方?
    這裡就來說一說《地心引力》裡那些不符合科學常識的地方。從哈勃望遠鏡飄不到空間站影片中,俄羅斯發射了一枚飛彈摧毀一顆舊衛星,導致了一系列連鎖反應,航天飛船和哈勃望遠鏡(當時太空人們乘坐太空梭來哈勃望遠鏡這裡搞維修)被高速飛來的太空垃圾摧毀。之後兩名倖存的主角漫步到國際空間站,企圖從那裡乘坐返回艙回家。
  • 人類生理結構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為什麼造物主不改進?
    再加上地麵食肉動物大多不會爬樹,即使會爬樹的食肉動物,爬樹速度也遠遠落後於當時的人類,所以當時的人類很少有天敵。可能很多人想像不到,有性生殖也是人類不合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生育的後代一定是自己親生的,也不存在出軌與被出軌。既然如此,人類以及其他動物為什麼依然選擇有性生殖呢?
  • 保健品:葉綠素真的有用嗎?
    您要真想吃,那還不如多吃點新鮮綠色葉菜,保證葉綠素充足。舉個不恰當例子,您吃多了綠葉蔬菜,一定會拉綠色的便便,甚至黑綠色,這就是人體代謝不了葉綠素排出體外的實例。葉綠素的本職工作參與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色素。這是植物細胞吸收太陽光能量並進行轉換的過程。所以葉綠素只存在於能產生光合作用的生物體,包括綠色植物、原核藍綠藻和真核藻類。
  • 人類的綠色血液——螺旋藻葉綠素a
    這種綠藻門中的真核生物小球藻,與螺旋藻最大的不同是,其葉綠素類型屬於不具蛋白質營養價值的b型,而且它是屬於真核生物的單細胞藻類,雖然也含有一定價值的其他蛋白質和維生素等,但由於其包裹在一層以纖維素為細胞壁的殼內,在當時的年代,人們難以對它進行破壁處理,以致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 《科學》:科學家發現新葉綠素能吸收紅外光
  • 葉綠素含量有多少?測一測反射光就知道 葉綠素的作用
    葉綠素含量有多少?那麼,植物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該如何測定呢?記者8月6日從位於南京農業大學的國家信息農業工程技術中心獲悉,他們成功構建了作物葉綠素含量光譜監測統一模型,該成果已發表在國際頂級遙感期刊《環境遙感》上。
  • 會發出螢光的葉綠素(下)
    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條件?光合作用在哪裡進行?只有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嗎?這些都是平常大家問我的問題。《自然-化學》雜誌刊登了一項新的研究。科學家發現參與光合作用的分子能像非生命物質那樣,表現出相同的量子效應。儘管在此之前,就有研究指出,量子相干性在光合作用的能量傳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但這次是科學家第一次在涉及到光合作用的生命系統中證實了量子效應的存在。
  • 人類有哪些返祖現象?
    我們大家都知道人類是經過了千百萬年的進化才一步一步由原始動物演化到古猿→類人猿→人類。我們的祖先哺乳動物具有全身多毛、有尾巴、胸部或腋下多乳頭等特徵。如果人類的胎兒在母親體內孕育時,發育不正常或基因突變,則會導致胎毛不脫落或脫落不完全、尾椎骨不退化、多乳頭等返祖現象。▲「毛孩」毛髮是哺乳動物的重要特徵之一。
  • 地球上人類還未涉足的神秘地方!你知道有哪些?
    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人類,可以說遍布在世界的各地,自以為知道了地球上的每一個地方,是地球上的真正主宰者。可是,事實真的就是這樣嗎,人類真的已經完全到達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嗎,其實不然,在地球人類沒到過的地方還有很多,那裡危機重重,一不小心就會喪生。地下深處地球的最短半徑有6300多公裡。其實人類對於自己腳下的地下認知少的可憐。
  • 葉綠素測定儀隨時監測植物葉綠素含量
    方科葉綠素測定儀是植物生理研究工作中的工具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檢測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葉綠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植物的長勢,光合作用就是光能被葉綠素吸收並將葉綠素離子化,產生的化學能被暫時儲存在三磷酸腺苷中,並最終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和氧氣。這說明了葉綠素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 有種遺傳叫陳佩斯孫女,完美避開「陳家基因」,網友:躲過一劫!
    俗話說得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孩子出生後大多遺傳家長的基因,有些寶寶會繼承家長優點長相漂亮,有的寶寶「完美避開」家裡基因卻受人喜愛,明星也是如此!01有種遺傳叫陳佩斯孫女,完美避開「陳家基因」,網友:躲過一劫!
  • 海蛞蝓似乎為動植物混合體 可生成葉綠素
    據《生活科學》報導,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通體碧綠的海蛞蝓(sea slug)似乎是動物與植物的混合體——這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可生成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 海蛞蝓看上去從其吃掉的藻類身上獲取了令這種技能成真的基因。利用「竊來」的基因,它們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植物利用這一過程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 葉綠素含量與光合作用有密切關係,其理由是很明顯的
    葉綠素含量與光合作用有密切關係,其理由是很明顯的。但是當葉綠素含量超過一定限度之後,其含量對光合作用就沒有影響了。這是因為葉綠素已經有餘,與葉綠素密切相關的光化學反應,已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為了表示葉綠素含量與光合作用的關係,常用「同化數」的大小作為指標。
  • 有種「基因」叫秋瓷炫兒子,完美複製粘貼父母的優點,網友:愛了
    文 | 朗朗育兒的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在生活中,只要仔細的觀察我們就能發現每一個孩子都和他的家庭,父母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這其實就是遺傳基因在父母和子女之間起著作用。
  • 科學大發現:「天庭」真的存在?一天就是一年,網友:有神仙嗎?
    宇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充滿了未知的奧秘,自古至今就吸引了眾多天文學家的好奇心。在古代,人們解釋不清楚的東西都會歸結於神話故事。而在我們中國的神話故事中,天庭的作用非常明顯。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科學大發現:「天庭」真的存在?一天就是一年,網友:有神仙嗎?
  •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有哪些?中國科學家和柳葉刀主編...
    9日,在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共同發布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引發與會人士熱議。據了解,這些問題主要圍繞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內容涉及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根據Scopus資料庫、INSPEC資料庫相關科學研究熱點關鍵詞的檢索結果,由《Research》《科學通報》等國內外知名科技期刊的主編、編委、高端戰略科學家反覆討論提出候選問題,並通過網絡在國內外開展了廣泛投票,經中國科協九屆常委會學術交流專門委員會終審選出。
  • 人類在生理構造上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實不相瞞,直立行走就是人類生理上最大的不合理。我知道幾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是靠著「直立行走」這技能睥睨天地,搭上進化快車的。但是,這技能給我們帶來的生理bug真的也很驚心動魄。然而對大多數人類女性來說(尤其在沒有剖腹產之前),分娩實在是一件艱難的事情。
  • 人類在生理構造上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實不相瞞,直立行走就是人類生理上最大的不合理。我知道幾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是靠著「直立行走」這技能睥睨天地,搭上進化快車的。但是,這技能給我們帶來的生理bug真的也很驚心動魄。然而對大多數人類女性來說(尤其在沒有剖腹產之前),分娩實在是一件艱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