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製造業在近幾年不斷發展壯大,不過目前依舊有很多能夠自主研發晶片的廠商,無法實現自行生產晶片。需要藉助於一些代工廠的合作,才可以讓一款晶片誕生。作為全球第一半導體代工龍頭,相信這家公司的名稱已經不用多說了。它就是臺積電,就連一直在晶片行業佔據主導地位的三星,對於臺積電的存在也會有所「顧忌」。
有人說臺積電可以影響到蘋果公司的市值,因為臺積電是蘋果手機CPU的主要代工廠商。當然蘋果也是臺積電的重要客戶。所以如果臺積電的業績下滑,很大原因就是因為蘋果業務下滑導致的。至於說臺積電能夠影響蘋果市值的,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簡單點來說可以通過觀察臺積電的業績,來大致推算出蘋果公司的業績。
2月19日,臺積電董事會批准了1141.434億新臺幣的資本預算。與此同時還公布了對於年終獎的預算。共計是471.4億新臺幣,折算成人民幣的話就是104億元。這些都是用於對員工的獎勵,按照員工數量計算的話,大約是4.3萬人,也就是說平均每人可以得到24萬元的獎勵。這樣的獎勵算是十分豐厚的了,而且這也是臺積電連續三年發放高達百萬的年終獎了。
能有這樣的年終獎,不用說也知道臺積電在2018年的營收還是很不錯的。其實早在2017年的時候,臺積電在半導體這一領域的佔有率就已經達到56%之高了。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時候,臺積電的合併營收就已經達到85億美元,淨利潤達到30億美元之高。截止到2018年4月份的時候,臺積電的市值已經超過2100億美元的高額了。
臺積電能夠將業務做得如此出色,其實還要歸功於它的創始人發現的商機。在臺積電成立的初期,全球半導體企業採用的都是相同的商業模式。就拿三星這樣的巨頭企業來說,都是依靠自己自主設計晶片,然後進行測試組裝。不過臺積電的創始人,也就是張忠謀他卻有著和常人不一樣的思路。
他的公司不生產自家公司的產品,而是為半導體公司製造產品。簡單點來說就是代加工,因為與其他的半導體企業都不一樣,因此臺積電也受到了市場的廣泛歡迎。但是企業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張忠謀在去年已經是第二次退休了。退休之後的他不再負責臺積電的相關事務了,但是臺積電在劉德音、魏哲家接手之後不久就出現了「安全事故」。
進入2019年以來,臺積電還出現了一些「小插曲」。在2月中旬的時候,臺積電公司表示,因為受到到南科14B廠光阻劑瑕疵事件的影響,在本季度營收將會減少5.5億美元。並且還會有近十萬片晶圓報廢,全部都需要重做。
要知道一片晶圓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臺積電的一片晶圓能夠賣到近4萬元之高。損失了近十萬片晶圓也就是損失了5.5億美元。這樣的消息一公布也引起了公司股價的下跌。加上晶圓的損失,一起損失要達到270億元之高。
有消息表示晶圓發生汙染起源於南科科技園的Fab 14晶圓廠,2018年出現的「病毒事件」這座晶圓廠也是受到影響的工廠之一。因為晶圓的生產過程對於環境的要求是很高的,對於化學原料的純度要求也是極高的。出現事故的原因就是因為化學原料沒有符合要求,所以生產出來的晶圓才會有瑕疵。
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生產過程中並不能檢查到瑕疵晶圓,只有等到生產好之後才能夠確認。加上臺積電使用的工藝又是目前比較先進的工藝水平,在價格上會更加的高,因此才造成了這麼大的損失。
其實如果不是臺積電的話,也不會有現在的華為麒麟晶片,英偉達、高通甚至蘋果A系列晶片也不可能出現。這些企業想要達到現在的高度也會比較困難,因此臺積電的存在讓這些企業走向了一定的高度。在不斷創新的同時,還需要花費精力關注產品的質量問題。對於現在面臨的損失,臺積電會採取怎樣的措施來進行解決還需要我們進一步關注下去。假如臺積電頻繁出現問題的話,也會讓使用臺積電的客戶感到失望,這樣對於臺積電的地位是有著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