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葛頎:破局十四五,5G將助力中國向全球數字經濟第一集團軍邁進
全球看5G,5G看中國。中國5G基站和客戶數最多、SA商用網絡規模最大,總體規模超過全球的85%。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將設備測試、招投標、供貨組織和建設開通等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和計劃動態調配的超常規方式,與中國鐵塔和華為、中興、愛立信、中信科等主設備供應商並肩作戰,實現了5G網絡供貨早、開通早和見效早。在三大運營商發起的5G終端研發聯盟、5G終端先行者計劃和5G創新領航者計劃的推動下,所有手機廠商均推出了5G手機,種類達到252款,最低售價已經下探到999元。在5G行業晶片和行業模組迅猛發展的推動下,CPE、MiFi、模組、視頻直播終端、視頻監控終端、會議終端、DTU、工業網關、工業路由器、網絡轉換器、安防機器人、網聯無人機等276款多形態5G智能終端已經面世。晶片、終端和網絡的協同是確保用戶體驗的重中之重。中國移動建立了多維度5G終端測試體系,開展了5GNSA大會戰和5G SA攻堅戰,完成華為海思、高通、三星、展銳和聯發科等所有5G晶片與網絡設備組合的遍歷測試;針對SA和功耗等關鍵問題開展專項攻關;針對iPhone12等重點5G產品,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杭州等重點城市開展了SA兼容性驗證和性能測試。自2019年12月商用以來,中國5G SA網絡初步實現了「路等車」的喜人開局。5G SA網絡是中國新基建的發動機5G SA是全球第一張完整的5G網絡。2020年7月3日凍結髮布的5G最新國際標準R16版本,定義了2018年R15版本中缺失的5G核心網5GC標準。中國三大運營商通過建設全新的5G核心網5GC和 5G無線網NR,也就是獨立組網SA的方式,提供面向個人客戶,特別是行業客戶對帶寬、時延、安全、速率、海量接入等生產力性能的要求。5G SA帶來全新的網絡能力。與2019年開始在全球商用的5G非獨立組網NSA相比,5G SA網絡的下行性能指標高達每秒峰值數據速率10 - 20Gbps,在上下行數據吞吐、端到端時延和邊緣計算MEC等諸多方面性能提升顯著。在5G SA網絡裡:--超級移動寬帶場景eMBB顯著提升個人客戶的使用體驗。網絡下載速率和穩定性得到進一步提升,終端的耗電得到優化,待機時間進一步提高,更可以提供4K直播、基於雲渲染的混合現實XR和雲遊戲、雲應用、雲終端等全新體驗,中國電信已經上市了799元的「天翼1號」全球首部5G雲手機。--大規模機器通信場景mMTC實現每平方公裡100萬個移動連接。中國聯通與美團開展5G+IoT戰略合作攜手打造全新的物聯網智能生態共同體,在智能計量和低功耗等新性能的賦能下,倍數級增加網絡和用戶節點的比特價值,實現互增共贏。無限連接的數位化社會越來越智能,梅特卡夫定律正在替代摩爾定律,成為數字時代的第一法則。--超可靠低延遲通信場景uRLLC實現高可靠、高可用和低延遲連接。用戶面單向時延最低為1ms,控制面時延為20ms,可靠性的最低要求達99.999%,工業網際網路、自動駕駛將迎來新一輪的產業革命升級。交通部最新批准了中國移動在5G智能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建設、5G智慧公路、智能航運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及應用開展試點,中國車路協同產業有望在3-5年內實現質和量的雙突破。5G SA帶來全新的商業機會。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2020年12月發布在中國、美國、英國、印度和巴西等五個國家開展的《全球CIO、CTO訪問調研:2021年的機遇和挑戰,以及關鍵的科技趨勢》研究報告顯示,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5G和物聯網技術將成為影響2021年最重要的科技,影響最大的行業依次是製造業、醫療保健行業、金融服務業和教育行業。5G SA可以滿足工業製造業的關鍵性能和功能要求,包括延遲、可靠性、安全性和實時性等,在生產中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和數位化。中國移動按照為個人客戶和行業客戶分別建設核心網、無線網公用為主按需專用、共通傳輸網按需隔離的原則,通過優享、專享、尊享三種模式完成了100個集團級項目和2000個省級特色項目。中國移動寧波公司推出的全5G愛柯迪6號工廠,不僅取消了所有網線讓工具機長「腳」自由組合柔性生產線,更在壓鑄車間實現了雲端照鏡子——與物理世界實時同步的數字車間,基於海量數據上傳下載的數字克隆工廠赫然屏上,實現了智能製造和製造智能的完美融合。中國電信充分發揮雲改數轉戰略的優勢,面向多點、園區和廣域等行業客戶不同業態,推出了致遠、比鄰、如翼三種模式,已經發展了深圳公安、美的和青島國網等示範客戶。中國聯通則按照虛擬專網、混合專網和獨立專網三種方式推出了5G專網服務,聯手華為等打造的首個多廠區5G+MEC在大和熱磁集團的浙江、江蘇廠區順利開通,通過聯通自研的統一運營平臺實現業務在移動邊緣計算平臺MEC上快速部署,打造了全國首個5G跨省、跨域智慧園區,助力行業客戶實現雲化集約運營。2020年12月7日,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決定5G下一個版本R17凍結時間進一步延遲半年到2022年6月,這意味著中國三大運營商在全球率先投資建設的5GSA網絡將有兩年的戰略窗口期,賦能數位化生活、數位化運營和數位化治理,深入拓展中國數位化轉型的規模應用。破局十四五:5G向前,SA向下國家的基礎設施完善程度,是其經濟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5GSA和電力、晶片、作業系統等都屬於社會基礎設施的通用技術。從全球看,通用技術的應用水平代表著國家的總體實力。應用的程度越高,對社會的總體溢出效應就越大。但通用技術對產業鏈上下遊成熟度依賴程度高、對總體採購和運營成本高度敏感;很難直接使用,需要與第三方設備和客戶場景進行深度集成、並在應用的過程中持續適配優化,與專用技術的應用相比入門難、規模化更難、盈虧平衡時間更長,需要以長期主義為導向做好戰略應用和規劃實施工作。--超前效應。從世界經濟發展看,基礎設施發展模式主要分為超前型、同步型和滯後型三類,超前型是指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於直接生產活動超前一定時期,如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同步型是指基礎設施與生產消費的需要基本相匹配,直接生產部門與基礎設施同步發展,代表國家和地區有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和北歐三國;滯後型指基礎設施發展長期嚴重滯後於直接生產部門,代表國家如前蘇聯、東歐的部分國家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著名經濟學家赫希曼在《經濟發展戰略》提出,發展中國家應當集中有限的資源首先發展一部分產業,以此為動力逐步擴大對其他產業的投資,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也就是通過階段性的不平衡發展,最終提升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要求,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公報為中國信息通信產業特別是5G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今後較長的一段時間裡,5G都將保持適度的引導型發展模式,通過「超前效應」賦能和引領廣大第三、第二和第一產業轉型升級,助力中國向全球數字經濟第一集團軍邁進。2021年工信部計劃在全國新建5G基站超過60萬座,由130萬座5G基站和近600萬座4G基站共同組成的全球最大寬帶無線網絡將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強發動機,並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全球市場加速邁向第四次工業革命。--乘數效應。通用技術之所有能夠帶來強大的外溢效應,是源於其特有的乘數效用。簡而言之,通用技術的投資能創造數倍甚至數十倍於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根據中國信通院的預測,2025年5G將拉動中國經濟增加值約1.1萬億元,對當年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2%,間接拉動的GDP將達到2.1萬億元。2030年,預計5G對經濟增加值貢獻將超過2.9萬億元,10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1%,間接經濟增加值貢獻進一步增長至3.6萬億元,10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4%。5GSA網絡真正下沉到百行千業成為最大化乘數效應的關鍵所在。2021年各級地方政府和國資委將有望發揮更加突出的主體作用,通過政府採購、稅收優惠和績效考核等「有形的手」,引領央企、地方國企等經濟主體和機構主動加5G,不斷拓展5GSA網絡的新用例,助力數位化轉型市場「無形的手」儘快成長。在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會議工作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工信部將深化「5G+工業網際網路」512工程,聚焦10個重點行業,形成20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5GSA網絡也將在自身的綠色減排和提升工業製造的能耗效率方面持續發揮重要作用。5G SA網絡向下拓展既可以依靠運營商的直接投資,還可以依靠來自政府和社會的外部投資和資源等價物,從而提升5G SA的投資強度做大基數,進一步放大乘數效應。針對5GSA網絡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園(港/廠)區的巨額投入、長期產出的實際場景,政府可以通過5G專項債和引導基金等金融模式,有序吸引和引導社會資本和資源共擔投入成本、共享收入利潤。2021年國家將開展工業5G專網試點工作,5G專網也是吸引外部投資的重要渠道。5G專網發展既要讓垂直行業客戶用得起、用得安心,也需要在政策法規和行業管制上進一步做好放管服,保護和激勵社會資源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2021年是中國5G SA網絡規模導入的關鍵之年,部分頻段毫米波頻率規劃的發布將全部開啟5G的賽道。進入十四五,我們看到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希望,也會碰到更多的黑犀牛、灰犀牛,5G SA網絡發展的工具箱將會迎來更多技術、經濟和政策的方法。2021年, 中國5G向前、SA向下,成為最大的確定性。(葛頎: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智慧黨建研究中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