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RJ21採用國際最新安全標準 曾遭國外多重封鎖
原標題:ARJ21採用國際最新安全標準 曾遭國外多重封鎖
【環球航空報導】11月29日,中國自行研製的ARJ21噴氣式支線飛機從上海飛往成都,正式交付成都航空公司,這標誌著國產民機商業航空時代的來臨,更代表著中國走完了噴氣式客機從設計、試製、試驗、試飛、取證到生產、交付的全過程。近年國外幾次重大航空事故,讓部分國人對民航運輸的安全性產生疑慮,在ARJ21交付使用之際,民眾最關注的莫過於「中國新客機的安全性到底如何?」
客機的安全標準怎麼來?
ARJ21客機是嚴格按照CCAR25-R3最新適航標準進行設計、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短程渦扇支線客機,設有78-90個座位,主要滿足從中心城市向周邊中小城市輻射型航線的使用要求。它於2002年4月批准立項,2008年11月28日在上海成功首飛。經過漫長的適航取證工作後,2014年12月30日,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了ARJ21的型號合格證。
要討論ARJ21客機的安全性,就必須提到一個特殊的數字——10-9。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郭博智說,10-9是ARJ21採用的安全性標準,也是國際航空器適航審定的標準,代表飛機在每飛行1小時內因系統發生故障造成飛機災難性事件的平均概率是10-9,意味為「極不可能」。他介紹說:「對飛機設計師來說,10-9是設計出來的;對負責航空器適航審定的局方來說,10-9是驗證出來的;而對公眾來說,10-9是選擇航空出行的安全保障。」
假如一個人每周一次往返於北京和上海之間,軍機的安全性設計標準是20年發生一次機毀人亡的事故;商用飛機的安全性適航標準則是2000年發生一次機毀人亡事故;而目前商用飛機技術水平實際能達到的是6000年發生一次機毀人亡事故。之所以選擇以10-9作為標準,因為這是公眾、飛機製造商與航空運營商都能接受的行業安全水平,是飛機安全性與經濟性的最佳平衡點。中國商飛公司副總經理趙越讓解釋說:「根據適航條款的標準,若高於10-9會造成飛機研製成本過於昂貴,導致公眾坐不起飛機。而低於這個標準則意味著在祖孫三代人中,必然有一個人會遭遇空難,這也是公眾無法接受的。」
ARJ接受住國際最嚴苛檢驗
就在不久前的11月11日,同樣起步於本世紀初的日本MRJ支線客機才剛實現首飛。相比MRJ的「步履蹣跚」,ARJ從立項到首飛用的時間並不長。然而一款新客機要投入市場運行,必須獲得民航管理部門頒發的適航證,以證明飛機完全滿足安全飛行的要求。ARJ21按照最新適航標準進行審定,安全性等方面接受了嚴苛的考驗,並全程接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影子審查」。相比之下,廣泛使用的空客A320客機用的是上世紀90年代的適航標準。國內還沒有哪一架飛機是按照這樣嚴格的適航標準進行設計與驗證,因此ARJ21的安全性標準比其他飛機都要高。在6年的時間中,ARJ21經歷了各種極限飛行測試,以證明它在極端環境下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