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技術壟斷事件早已屢見不鮮,而重力儀所涉及的技術封鎖雖十分罕見,但畢竟與國家戰略安全息息相關,諸如地震監測、資源勘探等需要精密測量的領域,可以想像,一旦假手於人,我們或許能夠獲得他國提供的信息參數,試問又有誰敢信?誰敢用呢?因此,這方面的技術封鎖,雖未有詳盡報導,但也可參考埃隆·馬斯克談及SPACEX公司不申請火箭技術專利的原因時的說辭:「我們不想給中國人知道關鍵,然後出現類似的產品競爭」。然而,我們還是做到了,頂著國外的技術封鎖,又一次破局,且一經推出,就朝著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奔去。
近日有報導稱,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科技研究方面,再度取得重大突破。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並非什麼名不見經傳的科研孤島,而是近年來已經因為引力方面的研究而聲名大噪、甚至研究成果都被收錄進教科書的,這樣一個研究團隊。它還被這一領域的國外專家們稱呼為「世界引力中心」,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該團隊在2019年測量得出世界最精確的引力常數(G),也就是中學物理課本上所說的,重力加速度。
引力中心,故名思義,是研究地心引力相關問題的地方。重力儀,也因為引力常數,或說重力加速度等數據的測量等工作,而與之息息相關。此次公布的重大進展,就是我國科學家再度挖掘出量子技術的巨大潛力,將其運用於重力測量方面,經過長達15年的苦心鑽研,攻克了量子重力儀領域多項關鍵技術,如物質波幹涉、超低頻隔振、裝備小型化等,成功研製出使用量子技術的高精度絕對重力儀,其精度水平,經評估,高達微伽級。
目前,順利驗收的我國首臺量子重力儀,已被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收用,未來,它也將成為各行業部門均可獲得一款國之重器。這一研究成果與進步,直接打破了國外在高精度重力儀領域的技術壟斷局面,不僅為我國高端量子設備的發展,提供了新途徑、新思路,也為各行業部門的儀器使用需求,為之打造出國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安全屏障,重力測量方面的安全也少了許多後顧之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推出的量子重力儀,個頭小,功能強悍,十分符合當前我國在測量科學方面,廣而密集的工作需求與戰略部署。
那麼重力儀,具體而言,有哪些用途呢?不能只是測量重力加速度的精確值,還是在一般精確的數值,並不講求過分精準,就能夠通過計算解決一部分實際問題的情況下。據了解,通過高精度重力儀,所獲取得的高精度地面重力信息,能夠為地球內部結構、密度和應力分布特徵提供更為真實可靠的基礎數據,進而可為地震從孕震、到同震、乃至震後的全程監測,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此外,由於重力磁場,是人類生活的基本物理場,不僅對人體本身有著微妙的影響力,更體現在深地探測、資源勘探、地球科學等眾多人類活動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及影響力,也因此,除了維護國家的信息數據、地質環境等方面的戰略安全,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