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武勞模創新工作室是中國航發東安以全國勞動模範王英武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擁有首席技能專家2人、高級技師5人、技師4人、高級工程師4人,曾先後獲得了「哈爾濱市工人先鋒號」「黑龍江省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2017年,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楊磊攝
中國航發東安 樊洋
王英武勞模創新工作室是東安以全國勞動模範王英武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也是東安公司首個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員中,首席技能專家2人、高級技師5人、技師4人、高級工程師4人,絕對的高技能「大咖」團隊。成立4年以來,工作室創新成果200項,其中有1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並有150項已經完成成果轉化;4年累計產生經濟效益600餘萬元。工作室在解決公司關鍵產品疑難雜症、推動創新、培養技能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工作室是公司的科研生產「智囊團」和攻堅「急先鋒」,哪裡有難啃的「硬骨頭」,哪裡就有工作室成員們的身影。中心拉杆系超細長杆產品,長度和直徑比近30倍,精度要求又高,加工難度大,國內共有3家在研,其他兩家一直未能交付合格件,國外始終對該零件的加工方法進行封鎖。工作室接到任務後,團隊領頭人王英武和成員們共同努力鑽研,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交付了合格試件,用普通車床創造了科研生產奇蹟,打破了國外對此機型關鍵件的技術封鎖,解決了這一生產瓶頸。擴壓器零件壁薄、直徑大,正常的加工方法無法保證。工作室成員王英武、郭君偉、馬海東等經過研究,發現問題出在零件裝夾變形,一番討論後,大家決定採用粘膠的方式來試一試,粘膠的裝夾方式可使零件處在自然狀態下加工,消除零件裝夾變形。經過幾輪試製後,成功解決擴壓器機加變形這一大難題,產品合格率達到100%。
凝聚了公司機械加工的優勢資源和智力,王英武勞模創新工作室自然而然地成了公司「改善創新基地」。機匣類零件是東安的主要產品,在加工過程中需要操作者手動輸入較多零點,然而手工輸入零點的風險較大,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產品超差和報廢。工作室積極對該項工作進行精益改善,機匣組組長劉加良組織探討編制自動算點程序,解決這一難題。經過一個星期的研究,他們將宏程序進行分解成4段編程,找正值輸入編程、角向計算編程、角向值邏輯判斷、零點計算過程,最後將這4段程序進行邏輯合併,得出完整的計算程序。新編制的零點計算宏程序,只需人工一次輸入,計算的旋轉角向及零點全部自動寫入設備,操作者只需輸入找正值,即可實現自動計算和自動寫入多個零點,極大地降低了風險,提高了加工效率。
除了攻關、創新改善,培養出更多的技能骨幹也是工作室的任務之一。公司深挖工作室「大咖」們的實踐經驗,製作成具有專業特色的崗位培訓教材,供青年職工學習;針對一些關鍵零件的加工技術難點,還有可視化示範教材用來參考,共編制專家知識案例40餘篇。「大咖」們還親自帶徒弟、傳絕技,使他們的高超技藝擁有更多的「接班人」,更好地為公司科研生產服務。工作室成員中,2人次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4人次獲省部級、地市級勞動模範稱號;3人次獲公司級勞動模範稱號。工作室儼然已經成為公司的「師帶徒基地」,為公司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技能骨幹。王英武勞模創新工作室也先後獲得了「哈爾濱市工人先鋒號」「黑龍江省工人先鋒號」「全國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
弘揚創新精神,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王英武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大咖」們將繼續凝聚團隊的集體智慧,聚成公司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能,不斷前行。
責編:吳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