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打破國外技術封鎖,青島卓英社對標世界一流電子配套企業

2020-11-25 人民網

編者按:12月4日,青島市服務企業工作隊七隊和即墨區委宣傳部發起以「創新與韌行」為主題的中央、省市網絡媒體即墨民企行活動,幾天的時間裡,採訪團走進當地的傳統紡織、新材料、智能智造等領域的優秀代表企業,探訪它們在新舊動能轉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探索與碩果,解讀它們創新騰飛的密碼。

人民網青島12月6日電(孫林)隨著手機、平板電腦、液晶電視的普及,各種電子材料配套企業呈蓬勃發展之勢,然而大部分世界一流的企業都來自於美日韓等發達國家。2018年5月,青島卓英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密度微孔聚氨酯泡棉項目正式量產,此前因為該技術一直被國外封鎖,國內沒有規模較大的生產企業,因此卓英社的投產意味著打破了國外供應商對國內的市場壟斷。不僅如此,青島卓英社目前已成為中國光電行業相關領域成長性最好、最有價值的電子產業配套企業之一。

創新積澱,瞄準高技術含量的原材智造領域

卓英社創立於2005年,初期階段主要引進韓國生產線及技術生產導電屏蔽類材料,最早推出的EMI產品便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並憑藉當時的技術領先取得了眾多大公司的供應商資格;第二階段為進入光電顯示類材料的加工產業,並逐步成為國內前三的光電顯示背光產品生產廠家;第三階段公司規劃向更具技術含量的上遊產業發展,進入原材製造領域。

這條「創新 - 積澱 - 再創新」的持續發展之路,中間主要經歷了這幾件標誌性大事:2008年卓英社進入精密模切領域,2009年進軍光學膜片市場,2011年獨家研發、量產面光源產品,2014年吸波材產品成功上市,2014年投產擴散板,2015年絲網印刷光學膜片產品成功量產,2017年10月,投資3000餘萬元的高新技術項目熱壓導光板,在青島卓英社工業園區正式批量投產;2018年5月,投資3000餘萬元的高新技術項目高密度聚氨酯泡棉,在青島卓英社工業園區正式批量投產。

打破國外市場壟斷,深耕國內電子產業配套

高密度微孔聚氨酯泡棉產品,因優異的壓縮變形、回彈和應力分散性能被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和汽車領域。這項新材料技術起源於美國,在40多年的發展史中,也一直被美國、日本和韓國所壟斷,主要生產廠為國外公司。而隨著國內需求佔全球總量的比例越來越高,卓英社看到了國內市場的機會,因此在韓國技術的基礎上,通過一年多的開發,開發出了眾多滿足中國客戶要求的產品,重點產品系列有耐劃傷泡棉,麥拉鋁箔複合泡棉,雙面啞光泡棉以及能滿足UL94-V0要求的阻燃泡棉等。同時工藝團隊不斷的對生產工藝進行優化,使整個製造成本下降了約30%。

得到市場認可後,卓英社於2017年下半年立項並籤訂設備採購合同,設備在2018年3月份進入公司,歷時2個月的組裝和調試,於2018年5月份量產,2019年下半年月產能達到了十萬平米。成功的背後是巨大的研發投入,據卓英社統計公司自2016年到2019年,累計發生研發費用5200餘萬元,其中投入材料3600餘萬元,投入人工1500餘萬元,截止到目前,已授權專利50餘項(包含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轉型「至慧」,成國內首家光熱變色玻璃生產商

2015年,卓英社重新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方向,投資成立了青島至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高端夾層玻璃用中間層材料、夾層玻璃以及翻轉窗等產品的研發與生產。4年來,在董事長王恩輝和技術總監付國東教授的帶領下,至慧科技已經開發出多款國內首創的溫致變色遮陽系列節能產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溫致變色遮陽PVB膠片,它是一款添加了納米金屬的高效節能高分子新材料,具備光熱響應能力,可吸收太陽光中95%以上的紫外線和85%以上的紅外線,並通過吸收太陽光熱而溫度升高自主變色。將溫致變色遮陽PVB膠片與玻璃通過「三明治」複合得到溫致變色遮陽玻璃:在溫度低、光照弱的冬季或清晨,溫致變色遮陽玻璃呈現淺色透明狀態,可讓儘可能多的可見光進入室內;在溫度高、光照強的夏季或中午,溫致變色遮陽玻璃顏色自主加深,減少可見光的進入,減少眩光,增加視覺舒適性。溫致變色遮陽玻璃集採光遮陽、隔熱保溫於一體,具有智能變色、降低輻射、安全節能、舒適美觀、防眩光等多個優點。

在此基礎上,至慧科技還開發了一款可實現夏季遮陽和冬季取暖的翻轉可變遮陽窗。翻轉可變遮陽窗是由翻轉窗和溫致變色遮陽玻璃組成的世界首創超低能耗被動窗,真正實現了窗戶可180度翻轉、雙向節能,並且兩個方向均能夠保證密封,全新設計、操作簡便、密封可靠、安全節能。翻轉可變遮陽窗可根據太陽光線強弱自主調節可見光透過率,維持室內光線基本恆定; 特殊設計開發的斷橋鋁型材及中空玻璃,可以保證窗戶U值在1.5以內,保溫隔熱性能優異;夏季將玻璃的夾膠面置於室外,將吸收的太陽熱量阻隔在室外,起到遮陽作用。冬季將夾膠面翻轉到室內,將吸收的太陽熱量釋放到室內,起到輔助採暖的效果。在原有玻璃變色、遮陽、隔熱、保溫、通透、節能等優異的夏日遮陽基礎上增加了冬日取暖的功能,節能效果翻了一番。可解決我國大多數地區特別是夏熱冬冷地區各類建築夏季遮陽及冬季輔助採暖的難題。

成立4年來,至慧科技平均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超過1000萬元。2018年,投資近3000萬元引進國內最先進的3米幅寬三層共擠PVB流延生產線,其中表面壓花、三層共擠功能均是廠家為至慧特殊定製的,這也填補了國內PVB行業無表面壓花產品的空白。2019年10月,至慧科技的新生產線正式投產,年生產能力可達480萬平米左右。

到目前為止,由至慧科技研發生產的溫致變色遮陽系列產品已成功應用到福建奮安被動房、青島地鐵2號線、青島地鐵13號線、青島農商銀行及各分行、即墨區部分項目玻璃幕牆、陽光頂、辦公及居民樓門窗等。

溫致變色遮陽玻璃

(責編:鄭浦麗、胡洪林)

相關焦點

  • 這套中國自主研發的設備首次亮相青島海科展,再次打破先進國家技術封鎖
    9月22日上午,2020(第五屆)青島海洋科技國際展覽會在青島藍谷開幕,500餘家涉海科研院所、高效、企業紛紛攜海洋科技領域最新科技研發成果亮相青島海科展。首條國產深海低噪聲毛髮阻尼陣列亮相據悉,本次展會上發布的阻尼陣列產品,攻克了大深度陣列水聽器設計、阻尼護套設計及實現工藝、微弱信號超遠距離傳輸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已經完全可以替代國外裝備,而且在最大工作深度、設備生存能力等一些關鍵性能指標上有顯著提升,打破了先進國家在該領域的技術封鎖,在海洋研究和開發以及海洋應用等領域,具有重大價值。
  • 技術破壁!嶗山企業研發國內首款風速傳感器!
    嶗山區企業青島芯笙微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笙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新型智能MEMS傳感器晶片設計、模組和儀表開發,以及測試標定和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芯笙科技創始人陶繼方表示,該傳感器的應用,有望打破風速智能控制晶片領域國外壟斷現狀。2019年,在國外深耕MEMS傳感器研究多年的陶繼方教授歸國創立了青島芯笙微系統科技有限公司,併入駐青島市微電子創新中心。
  • 什麼標準才能稱上世界一流企業?
    2、國內對世界一流企業評價指標 早在2012年國務院國資委就提出世界一流企業應當具備的13項要素,並開始研究制定《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素指引》等文件,就13項共性要素全面開展對標分析,使其由中國一流向世界一流企業方陣邁進,13項要素具體如下: (1)建立起規範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
  • 打破國外壟斷,青島森麒麟造出國內首條民用飛機輪胎
    中國民用航空網訊:7月19日,青島森麒麟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森麒麟)正式發布國內首條民用航空輪胎,成為中國首家生產民用航空輪胎的民營企業,國內民用飛機輪胎生產長期被國外品牌佔據的局面將由此宣告終結。當天下午,中國民航大學與森麒麟籤署了全面合作協議。
  • 打破國外30年技術封鎖河北矽谷實現對位芳綸纖維工業化生產
    近日,由河北矽谷化工有限公司和東華大學聯合承擔的「高性能芳綸纖維製備國產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通過省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的技術鑑定。該項目攻克了超高分子量PPT A樹脂製備及其液晶紡絲等一系列難題,成功打破國外對我國長達30年的技術封鎖,實現我國獨立自主對位芳綸技術和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據了解,對位芳綸纖維是一種新型高科技合成纖維,具有優異的物理機械性能、熱穩定性、阻燃性及優良的電絕緣性能等,其強度是優質鋼材的5至6倍,模量是鋼材的2至3倍,韌性是鋼材的2倍,而重量僅為鋼材的1/5。
  • 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這家中國企業,成功擠進全球十大機器人榜單
    中國機器人之王誕生:眾所周知,日本機器人產業非常發達,如發那科、安川機器人、川崎重工等知名企業,在全球工業製造領域具有舉足輕足的地位,可以說日本的企業長期佔據著高端製造產業。而近年來國內也湧現了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企業,新松機器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全球機器人十大巨頭排名,國內目前也只有新松機器人能躋身榜單中。
  • 青島水務集團推動規模化海水淡化應用 打破國外壟斷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和實踐,山東省湧現了多家從事膜產品研發、裝備製造、淡化水及鹽化工產品生產的企業,在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技術、裝備、人才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優勢。近日,由人民日報、中新社、中國旅遊報等組成的媒體採風團一行來到青島水務集團海水淡化科技公司進行考察採風活動,至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百發公司)現場考察、座談。
  • 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寶武集團,從4個方面打造
    知本解析:在此前研究文章中對於「世界一流」的概念進行研究分析時提到:在西方管理學的研究中,「世界一流」並不是一個規範的學術概念,而是一個與應用型、與企業經理管理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議題,與「世界一流」相近的概念是「卓越企業」,西方管理學界就「卓越企業」有一個較為統一的共識,即能夠對內部價值鏈進行調整和優化,
  • 陝西這位院士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斬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
    1996年,該獎項首屆頒發,迄今已有機械、運載、信息、電子、化工、醫藥、衛生、工程管理等不同工程學科的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25年間,光華工程科技獎見證了中國工程科技領域的高速發展,激勵了一大批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華人工程科技專家,表彰了他們在工程科學技術及工程管理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傑出成就,在工程科技界產生了強烈反響,並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 山東造醫療用品打破國外壟斷 惠及百姓的「威高製造」成威海驕傲
    近年來,通過不斷創新,威高集團開發的產品打破國外壟斷,迫使進口產品大幅度降價,降低了國家醫療開支,也惠及了百姓。21日下午,「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網絡媒體山東行活動採訪團就來到了位於山東威海的威高集團,參觀了其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 東方電氣集團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啟動
    本網訊  9月8日上午,東方電氣集團召開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啟動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國務院國資委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工作要求,動員部署集團公司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各項工作。集團公司領導鄒磊、俞培根、黃偉、張希、徐鵬、張繼烈出席會議。
  • 青島日報系列評論⑥:強化對標意識 破除路徑依賴
    當前的青島,正處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全新階段,正置身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要推進思想解放,就必須對標深圳、廣州、杭州、蘇州等先進城市。在「對照」中深入查找存在的問題、不足、差距,在「對話」中學習借鑑他們的先進經驗、好的做法,在「對比」中堅決破除制約青島發展的傳統觀念、習慣做法、路徑依賴。
  • 中國機器人巨頭,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年營收超27億
    龐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不僅吸引了發那科、ABB、安川、庫卡四大國際機器人巨頭在我國設立中國總部或機器人總部,還孕育出一批實力強勁的本土機器人企業,如新松機器人、新時達、科大智能等等。據了解,新松機器人創辦於2000年,是一家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企業。歷經20餘年的發展,現擁有工業機器人、潔淨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系列產品。
  • 這一「卡脖子」裝備如何打破先進國家技術封鎖?聽聽科學家介紹其中門道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2日訊 今天上午,2020(第五屆)青島海洋科技國際展覽會在青島藍谷開幕,500餘家涉海科研院所、高效、企業紛紛攜海洋科技領域最新科技研發成果亮相青島海科展。由中科院聲學所與南京銳聲聯合研製的深海低噪聲毛髮阻尼陣列在本次展會上首次向全球公開發布,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條完全國產的深海低噪聲毛髮阻尼陣列,系海洋探測領域的關鍵「卡脖子」裝備。
  • 大國品質逐夢世界——來自歌爾股份有限公司的報導(下)
    隨後,歌爾深耕MEMS傳感器,形成了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傳感器及其集成式傳感器開發技術並實現產業化,其聲學傳感器產品成功替代了進口產品,市場佔有率居國內第一位,打破了國外壟斷,在眾多國際品牌廠商的主流產品上實現廣泛應用。
  • 兩家特種氣體企業接連打破國外壟斷——河北邯鄲成行業高地
    走進中船重工718所派瑞特種氣體有限公司位於河北邯鄲肥鄉區的新材料產業園,高大寬敞的廠房車間內一塵不染,由四通八達管道連接起來的生產設備正在生產三氟化氮、六氟化鎢等電子特種氣體。公司副董事長李紹波告訴記者:「得益於新材料產業園投產,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
  • 勇立潮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與此同時,山東運用平臺思維,打造永不落幕的開放品牌。去年10月,山東召開國際友城合作發展大會、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來自全球80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和115家世界500強企業領導人相聚山東,同心築夢,攜手共贏。
  • 打破國外技術封鎖,他帶領團隊填補國內空白,成果直接銷售收入超2億元
    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十分嚴重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各類自然和工程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元人民幣。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提高全社會自然災害防治能力迫在眉睫。當時國際上對中國進行相關技術封鎖,而且許多人認為,將這一技術應用於地質體的監測在技術上幾乎不可能,零點幾毫米的光纖一埋入巖土體就會脆斷,無法使用。&34;施斌頂住壓力,堅持要將這件事做下去。
  • 山東124家企業入選第二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名單
    11月13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全國共有1744家企業入選。其中,山東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838)、煙臺艾睿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88002)等124家山東企業進入榜單。目前,山東共有14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第一批入選23家)。
  • 「十四五」山東開放應有更大突破
    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依託各類產業集聚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鏈,完善配套支撐產業鏈,增強優質出口產品供給能力。加快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引導和支持外貿出口企業對標和接軌國際一流標準,開展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行業認證,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出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