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外對世界一流企業如何評價
美國《財富》雜誌曾從創新能力、產品服務質量、企業管理水平、環保社會責任、吸收人才等5個方面評價世界一流企業,日本企業界普遍以企業組織特點、核心價值觀、資源配置、企業社會影響力等4個標準來判定。
目前全球對於評價世界一流企業還沒有統一標準。
2、國內對世界一流企業評價指標
早在2012年國務院國資委就提出世界一流企業應當具備的13項要素,並開始研究制定《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素指引》等文件,就13項共性要素全面開展對標分析,使其由中國一流向世界一流企業方陣邁進,13項要素具體如下:
(1)建立起規範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
(2)主業突出,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
(3)自主創新能力強,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
(4)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明顯優勢
(5)國際化經營與運作能力較強,跨國指數較高
(6)擁有國際知名品牌
(7)具有合理的經濟規模與較強的盈利能力
(8)內部改革適應國際競爭要求,激勵約束機制健全
(9)集中有效的集團管控模式
(10)風險管理體系完善,擁有較強風險管控能力
(11)管理信息化處於較高水平
(12)重視領導力建設,建立起學習型組織
(13)具有先進獨特的企業文化和較強的社會責任
備註:以上內容來源於《世界一流企業內涵、評價體系與路徑指引》報告如需完整版請諮詢仁達方略!
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世界一流企業不但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微觀建設主體,而且也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培育全球價值鏈「鏈主」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當前,雖然國內已經湧現出不少優秀企業,且這些企業通過自身跨越式發展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了一定的支配力和話語權,但是從基業長青的基本標準來看,我國還未有企業躋身世界一流企業之列。因此,很多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央企業均明確將打造世界一流企業作為中長期奮鬥目標。然而,從已有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來看,目前有兩大問題亟待釐清:第一什麼是世界一流企業,第二如何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在此背景下,仁達方略研究並推出《世界一流企業內涵、評價體系與路徑指引》。該研究報告結合十九大「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要求,在世界範圍選擇相應標杆企業,分析其成功要素,研究世界一流企業內涵。基於內涵研究結論,提出系統、完整、合理的世界一流企業評價維度及指標體系,通過對標,分析我國企業創建世界一流的優勢和差距,進而提出創建一流企業的路徑和措施建議。
目 錄
第一章 新時代背景下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一、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二、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是國有大企業集團發展的歷史使命
三、發展、改革、開放為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提供了機遇
四、我國企業在創建世界一流過程中存在多方面挑戰
第二章 國內外對世界一流企業的理解和認識
一、國外對世界一流企業的理解和認識
二、國內對世界一流企業的理解和認識
(一)國資委對世界一流企業的詮釋
(二)研究機構及企業對世界一流企業的認識
三、從理論角度萃取世界一流企業評價指標
第三章 世界一流企業優勢要素與主要特徵
一、世界一流企業選擇標準
二、世界一流企業優勢要素
三、世界一流企業主要特徵
(一)生產行業最高水平產品
(二)企業具有明確的主業
(三)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四)領先的自主創新能力
(五)較高的國際化水平
(六)卓越的戰略管理能力
(七)高效的集團管控能力
(八)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
(九)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十)優秀的企業文化
(十一)強大的品牌影響力
第四章 世界一流企業的內涵與評價體系
一、世界一流企業的內涵
二、世界一流企業的指標體系
(一)建立原則
(二)指標體系
第四章 世界一流企業對標思路與案例
一、世界一流企業對標思路
(一)標杆企業選擇
(二)確定指標體系
(三)建立指標標準
(四)企業對標與評價
二、世界一流企業對標案例—以某清潔能源公司為例
(一)標杆企業選擇
(二)指標評價體系
(三)建立指標標準
(四)企業對標與評價
(五)主要結論
第六章 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路徑與建議
一、轉變發展理念和方式,提高企業發展質量
二、做大做強做優主業,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建立健全創新機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強商業模式創新
五、深入推進企業改革,激發內在發展動力
六、建設一流人才隊伍,加強人力資源管理
七、加快國際化發展進程,合理配置全球資源
八、加強社會責任履行,提升企業社會影響力
附件1:專家解讀央企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
附件2:世界一流企業13要素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