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促進偉大的事業。60年前,中國鈾礦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打造「核軍工基石、核電糧倉」,讓中國核工業發展的「飯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中。60年後,中國鈾礦冶憑藉著中國技術、中國服務、中國品牌走進國際化競爭交流的舞臺中央。2018年5月24日,中國鈾礦冶創建60周年科技成果交流會在京召開,總結交流中國鈾礦冶60年發展以及科技重大成果,共謀新時代中國鈾礦冶創新發展之路。
中核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餘劍鋒發來賀信。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和自興,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李冠興、孫傳堯,國防科工局、自然資源部、國家科技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北京科技大學、東華理工大學、南華大學、中國核學會以及中核集團辦公廳、科技與信息化部、中國鈾業等有關負責人和科技工作者近百人參加了交流會。
在賀信中,餘劍鋒指出,天然鈾是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資源和重要的能源資源。要牢牢把握打造「核軍工基石」、「核電糧倉」的定位使命,統籌國內開發、海外開發、戰略儲備和國際貿易,確保安全、穩定、長期、可靠供應;推進創新引領和轉型升級、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為建設核大國、核強國作出新的歷史貢獻。
和自興傳達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國鈾礦冶發展的批示精神,並結合十九大精神以及集團公司關於中國鈾業「產供銷儲」一體化的決策部署,對中國鈾礦冶未來發展提出了要求。他指出,中國鈾業要牢牢把握國家戰略核力量建設和核能發展戰略機遇,更加突出「強軍首責」責任擔當,更加牢記「核軍工基石、核電糧倉」使命呼喚,更加聚焦高質高效高速發展、全力推進軍民融合,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戰略、全力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建設世界一流天然鈾企業目標,為國家戰略核力量建設和核能開發利用續寫新輝煌,做出新貢獻。
據了解,鈾資源是軍民兩用的戰略資源和能源礦產,是我國核工業發展的糧食。我國鈾礦冶起步於1958年。當年5月31日,黨中央批准建立鈾礦冶科研和鈾礦冶工業。至此,我國第一批鈾礦山和鈾水冶廠相繼開工建設,中國鈾礦冶走上了創業徵程。60年來,構建了比較完整的集科研、設計、施工、採冶、純化為一體的先進的天然鈾科研生產體系,為我國形成和保持戰略核威懾能力、核能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證,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領先的科技創新成果,為我國核大國地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並塑造了中國鈾礦冶人的群體形象,鑄就了「鈾礦報國」的鈾礦冶之魂,成為「四個一切」核工業精神的生動實踐。
會上,與會的科技工作者圍繞鈾礦「走出去」、智能鈾礦山、綠色採冶技術、基因礦物加工、標準化建設等內容進行了科研交流。其間,大家紛紛表示,弘揚和傳承「鈾礦報國」精神是鈾礦冶事業發展的力量源泉。本次交流既是科技成果的交流互動,更是尋找初心的尋根之旅,新時代的中國鈾礦冶人將進一步做好核工業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推動世界一流天然鈾企業早日建成。
(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