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邊疆 科教報國——記東華理工大學鈾礦冶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周義朋

2020-12-03 環球網

【愛國情 奮鬥者】

紮根邊疆 科教報國

——記東華理工大學鈾礦冶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周義朋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9月16日,江西南昌,東華理工大學。這座有「中國核地學人才搖籃」之稱的我國第一所鈾礦地質高校,舉行了2019年秋季開學典禮。「2006年,因為國防科研的需要,我走進了新疆戈壁深處,從此每年野外工作時間在9個月以上,至今已有13年……」一位中年教師向臺下的青年學子講述了他在戈壁荒漠中的困難、執著與堅守,勉勵學子們志存高遠、科技報國。

這位中年教師,是東華理工大學鈾礦冶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曾獲「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的周義朋博士。13年來,周義朋紮根邊疆勘探一線,用他的默默奉獻,譜寫了一曲當代中青年知識分子為國為民的忠誠之歌。

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2006年3月,尚在讀研究生的周義朋參與了東華理工大學承擔的第一個「地浸採鈾」核能開發科研項目,到新疆野外從事砂巖鈾礦地浸開採科研工作。

碩士畢業留校後,周義朋一直從事砂巖型鈾礦地浸開採及鈾礦山地下水環境方面的科研,2015年獲中國地質大學工學博士學位,並作為學校科技骨幹,在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掛職任該公司地浸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

2007年至2009年,周義朋深入新疆吐哈盆地戈壁腹地開展國防基礎科研項目野外試驗。試驗所在地與羅布泊相距不過百裡,自然環境十分惡劣,酷暑嚴寒,一年四季罕見降水,沙塵暴肆虐。由於四周荒無人煙,僱工困難,試驗期間,不僅需要完成技術工作,現場所涉及的體力活也都需要自己去做。

2009年後,周義朋隨項目轉到新疆伊犁山區繼續組織和開展現場試驗。自然環境和工作條件有所改善,但試驗任務十分繁重,工作量大,需要保證試驗系統每天24小時連續運轉,但這裡冬季溫度低,最低氣溫接近-30℃,暴風雪頻繁,惡劣天氣對現場工作人員和試驗設施設備都是嚴峻的考驗。為了確保試驗順利進行,只要一有故障就必須隨時搶修,否則整個管道系統將在半小時內結冰凍住。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連續在該地堅守了長達6年的時間,完成了兩個核能開發項目的野外研究工作。

「我的導師沈照理教授曾對我說,周義朋,你安心做好砂巖鈾礦地浸這一件事,你這一輩子就足夠了。這句話,一直銘刻在我心裡。」周義朋說。

是事業更是責任

13年來,周義朋先後轉戰新疆吐魯番十紅灘礦床、伊犁512礦床以及510礦床,平均每年野外工作9個月以上,最長11個多月沒回一次家,其間有三個春節就是在野外現場度過的。2010年除夕,萬家團圓之時,他還在冰天雪地的野外現場修復氧化槽填料支架忙碌著。

2013年年底,東華理工大學與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為了進一步推進產學研合作,以「鈾資源勘查與開發2011協同創新中心」為合作平臺,建立了雙方科技人員交流機制。

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735廠負責人介紹,周義朋在新疆工作期間,長期待在野外,一周工作7天,從未休過假,有時甚至連續兩個月未離開現場一次。在他的指導下,735廠利用精益化管理及時發現和解決了生產過程中的大量問題,地浸鈾資源開採、運行更精準,資源回收利用率得到極大提升,企業整體的鈾礦開採產量及效率也顯著提升。

「鈾礦是事關國防建設和核能開發的戰略資源。既然選擇了這項事業,把它堅持下去就是我的責任。」周義朋說。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他是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課堂搬進戈壁灘的一個人。」在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周義朋的同事和學生們對他作出了這樣的評價。

2016年,周義朋牽頭在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建立了東華理工大學「博士實踐基地」和「專業碩士實踐基地」,進一步夯實了雙方的產學研合作,為地浸鈾礦山培養了大量技術人員。

13年來,周義朋先後主持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國防科工局核能開發項目、國防基礎科研項目、江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10餘項科研,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他與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及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聯合成功研發了砂巖型鈾礦多層礦體地浸開採技術,其中多項技術為國內首創。

「能夠為國家教育和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倍感光榮。雖然在戈壁灘的堅守條件艱苦,但身處核工一線,我過得非常充實。在譜寫中國夢的新時代,我們這一代人更有責任把老一輩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去傳承和發揚。」45歲的周義朋說。

《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23日 04版)

相關焦點

  • 中國鈾礦冶60年:扛起報國大旗 建設世界一流天然鈾企業
    60年後,中國鈾礦冶憑藉著中國技術、中國服務、中國品牌走進國際化競爭交流的舞臺中央。2018年5月24日,中國鈾礦冶創建60周年科技成果交流會在京召開,總結交流中國鈾礦冶60年發展以及科技重大成果,共謀新時代中國鈾礦冶創新發展之路。中核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餘劍鋒發來賀信。
  • 2021年東華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工作已經展開,新東方在線考博頻道將為廣大2021考博考生發布轉載各博士招生單位發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考博專業目錄、考博參考書目、及導師聯繫方式,以下是2021年東華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 紮根科研一線的院士——記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所長吳一戎
    現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黨委委員,中國科學院大學電子電氣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我是1999年入黨」,作為一名有著將近20年黨齡的黨員,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所長吳一戎說:「我們這代人都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2012年我當選為十八大代表,今年又成為十九大代表,我感到責任非常重大。
  • 華東理工大學與東華理工大學,名字如此相似,實力卻較為懸殊
    華東理工大學「華東」二字表示這所大學的地理方向,「理工」表示這所大學是一所大學,理工系是主要學科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在中國上海市,上海市10所「211工程」學院之一,現在也是中國「雙一流」重點建設大學,化學、材料科學和工程、化學工程和技術三個學科被選為我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華東理工大學在我國化學、化學相關領域的實力非常強。
  • 東華理工大學2021年元旦賀詞!
    值此新年到來之際,我們謹代表東華理工大學黨委、行政向全體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海內外校友和支持學校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誠摯的問候和新年祝福!回首2020年,學校緊緊圍繞「十三五」事業發展目標,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持續強化內涵建設,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新突破,在建設特色高水平大學徵程中闊步前行。
  • 東華理工大學2020研究生招生預計接收調劑的學科專業發布!
    4月20日,東華理工大學發布了該校2020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相關內容如下:各位考生:根據2020年碩士研究生國家複試分數線,結合我校考生初試成績情況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調劑,全校共3個調劑名額;「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複試總分線為教育碩士280分;城市規劃、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
  • 劉林 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所長
    籍貫:陝西鹹陽市     現任職務:所長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文化程度:博士   出生年月:1963.12 當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代表情況:2007年陝西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 1984.8一2001.3   中國航空工業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飛控部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 高級工程師、研究員、副總 工程師,歷任設計員、專業組長研究部部長; 2001. 3至今      歷任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副所長、總工程師、所長。
  • 通訊:中國首個核資源與環境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誕生記
    2018年12月5日,東華理工大學核資源與環境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上,該校校黨委書記柳和生為實驗室主任孫佔學頒發聘書。 東華理工大學供圖中新網南昌2月20日電 題:中國首個核資源與環境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誕生記作者 王劍 詹建英2月20日,不少高校還在假期中,東華理工大學核資源與環境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早已開工。
  • 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20級EMBA班會
    近期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管理新樓328教室成功舉辦了2020級EMBA班級班會。此次班會也特別地邀請到了2016級綜合MBA校友秦峰(第十五屆聯合會主席)和2016級EMBA校友吳齊冬(上海緣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互緣製冷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緣惠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長)出席。班會由班主任李老師主持。
  • 東華理工大學2020級碩士研究生入學須知
    遷移戶口者遷至江西省南昌市東華理工大學南昌校區(註:南昌市四縣五區的同學遷至: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經濟開發區廣蘭大道418號雙嶺派出所)。戶口遷移證收取時間另行通知。  6、按國家教育部規定,學校要對入學新生政審,並對學業情況進行複查。政審和複查合格者發放研究生證,辦理學籍註冊手續。凡政審和複查不合格以及採取循私舞弊行為入學的新生,一律取消入學資格。
  • 2018年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招生簡章
    學院概況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是依託62年辦學歷史的東華理工大學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經教育部批准,於2002年在東華理工大學南昌校區創辦。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經、管、文、法、教兼備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本科獨立學院。
  • 東華理工大學改名江西工商大學合理嗎?
    東華理工大學名字確實尷尬,總感覺是在山寨華東理工大學。真要改名可以叫做: 2,華東科技大學,用了大區打頭,教育部不好過了。雖然這兩年有西南醫科大,華北理工大的成功案例。
  • 上海光機所與大連理工大學光儀學院籤訂「聯合培養研究生」合作協議
    日前,上海光機所與大連理工大學光電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光儀學院」)「聯合培養研究生」籤約儀式在大連理工大學研教樓713會議室舉行。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姚山,光儀學院副院長曹暾、副院長韓秀友、副書記兼副院長李曉傑、副書記兼副院長李琳、院長助理陳曉明,以及上海光機所所長邵建達、副所長冷雨欣、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杜鵑、中科院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青年特聘研究員龔文林等出席了籤約儀式。本次籤約儀式由李曉傑主持。首先,姚山對出席籤約儀式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大連理工大學的基本情況和人才培養體系。
  • 白春禮會見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所長—新聞—科學網
    4月1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北京會見了來訪的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所長Christian Bréchot一行。
  •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某研究所所長尹浩
    原標題:全速發動軍事科研創新引擎——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某研究所所長尹浩        再次受到習主席親切接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尹浩,在軍事科學院第八次黨代會閉幕後,第一時間對照講話要求修改完善有關通信裝備研發的課題計劃。    軍事通信網絡作為連接諸多武器平臺的神經系統,是佔據信息化戰爭優勢的關鍵一環。為打造安全可靠的「實戰神經」,尹浩瞄準部隊需求一幹就是30多年。
  • 從華東地質學院到東華理工大學,以此看高校名稱的變與不變
    1982年學院更名為華東地質學院,2002年再次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2002年和2003年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與撫州師範專科學校併入,並在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設立南昌校區。2007年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至今。2010年主校區由撫州遷至省城南昌。
  • 東華理工大學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公告
    二、預計接收調劑的學科(類別、領域)  可接收調劑的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均接收「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調劑,全校共3個調劑名額;「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複試總分線為教育碩士280分;城市規劃、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
  • 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所長科赫:人腦神經細胞的分類至關重要
    【財新網】(記者 周泰來)神經科學家、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所長兼首席科學家克里斯多福·科赫(Christof Koch)11月15日在第八屆財新峰會上表示,科學家們至今對人腦神經細胞知之甚少,而對人腦神經細胞及其連接的分類至關重要。
  • 科學時報 記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下篇):不著...
    這位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的首任和現任所長,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孜孜以求,對中國科學的發展,做了最真誠、最實質、也是最為具體的工作。大陸出生,臺灣長大,美國留學,又回到中國來,這是蒲慕明的特殊經歷,他不管在什麼地方,始終對中華民族的狀況深深關切,而且如果能夠做一點事情就儘量去做,在兩岸三地用自己力量促進交流,加深彼此的理解。
  • 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七支「防疫小分隊」凝心聚力齊戰「疫」
    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黨委行政切實擔起疫情防控責任,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周密部署,抓緊抓實抓細,廣泛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