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某旅組織實彈射擊 靶標在360度範圍內隨機顯現
該旅正在組織射擊訓練。丁 立攝
本報訊 陳志光、特約通訊員海洋報導:「右前方,敵坦克,穿甲彈,殲滅……」6月下旬,第39集團軍某旅組織實彈射擊訓練。讓筆者眼前一亮的是,步戰車、坦克、輕武器射擊全部打破以往「正面射擊打全程」的固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迷彩靶標在360度範圍內隨機顯現。該旅旅長闞洪力說:「戰場上敵人不可能都是在正前方,我們將側向、反向射擊等課目列為必訓課目,目的就是緊貼實戰,縮短靶場到戰場的距離。」
去年實兵演習中,該旅在第一輪火力打擊中以「行動精確到秒,射擊精確到點,單車控制到線」的標準贏得上級導調組的認可。但在第二輪火力打擊中,當靶標在側面顯現時,習慣了「打正面目標」的參演官兵有點措手不及,現場無論是測距、瞄準,還是擊發,都手忙腳亂。
復盤會上,從機關到營連議論紛紛:有的認為向前射擊打了多少年,炮響靶落的「看家本領」什麼時候都不能丟;有的認為大角度側打危險係數高,沒必要冒這麼大的風險;有的說槍管炮管亂轉,對射擊場地和官兵戰術素養要求高,目前看訓練條件還不具備。官兵熱議,旅領導卻在冷靜思考:今天按部就班「一步一動」,明天上戰場就會「步步被動」,只有平時訓練與戰場對接,戰時才能多一分勝算。
為此,今年野外駐訓剛一展開,該旅黨委就組織官兵進行問題解剖,梳理出「一個方向打全程」「靶標設置與實戰不符」「任務轉換設調整線」等35個脫離實戰的現象,制訂下發《實戰化訓練方案》,明確要求:從輕武器到步戰車、坦克,全部增加側向射擊、向後射擊內容,確保全過程有敵情,全方位有戰鬥。針對場地受限問題,他們在戰車正向射擊結束後,要求裝備身管始終指向目標區,而車身調頭背離目標,炮手嚴格按照教範要求實施反向射擊,巧妙解決了訓練場地受限難題。同時,他們還增加了顯隱靶、不等距離靶,並將叢林靶牌設為夏季迷彩靶、荒山目標設為灰白靶,鍛鍊官兵戰場應變能力。
筆者在實彈射擊現場看到,坦克、步戰車輪番登臺,射擊距離隨機變化、靶紙不再黑白分明、多個隱顯靶標隨機顯示,360度對全方位目標快速搜索,電子幹擾、模擬空襲、煙幕施放等實戰要素輪番登場。第一輪射擊剛結束,「戰果」傳來:6個波次的射擊中,側向、反向射擊合格率達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