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晶體中原子振動的「敲擊」技術

2020-11-22 量子認知

彈吉他手,特別是許多搖滾吉他手,常使用一種技術,用手指快速地縮短振動弦,從而迅速切換到高音調,可加快演奏速度和連奏,使後續音調更平滑地連接。

類似地,來自柏林和巴黎的研究人員現在通過用脈衝產生的電流,切換原子運動的頻率,以實現晶體中的「敲擊式」的類似變化。該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論文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研究指出,飛秒光學激發產生的電流將特定的晶格振動——橫向光學聲子,轉移到更高的頻率。橫向光學,transverse optical,簡寫:TO,指在垂直的橫向平面的傳播方向的特定場景。

半導體砷化鎵(GaAs)晶體中的原子振動,被光激發電流脈衝地移動到更高的頻率。鎵和砷原子之間的電荷空間分布的相關變化通過電相互作用重新作用於其運動。

如圖所示砷化鎵的晶胞,邊緣長度為0.56 納米的立方體,其中鎵(黑色)和砷原子(紅色)通過共價鍵(藍色)連接。砷化鎵晶體由數十億個這種晶胞組成。砷化鎵的晶格由規則排列的鎵和砷原子組成,它們通過共價化學鍵結合在一起。晶格中的原子可以經歷各種振動,其中橫向光學聲子的頻率為8太赫茲(THz),即每秒8000000000000次振動。砷原子上的電子密度略高於鎵原子上的電子密度,這導致局部電偶極矩並使晶格變成極性。該特性使振動運動容易受到電力的影響。

如圖所示橫向光學聲子的太赫茲發射,紅色為受到第二波脈衝激發,黑色為沒有受到第二波脈衝激發,繪製為時間的函數。太赫茲光脈衝導致振蕩周期的縮短,對應於頻率從8太赫茲增加到8.1太赫茲。

在實驗中,第一飛秒光脈衝產生橫向光學聲子振蕩,受到第二聲脈衝幹擾,激發電子從價電子到半導體的導帶,擾動該振蕩。這種激勵與局部電荷的移動,即電流移動有關。轉移電流增強了鎵原子上的電子密度。晶體電子分布的這種變化會導致瞬態極化,從而產生一個電場力,從而作用於橫向光學聲子運動。結果,受激晶體中的橫向光學聲子頻率發生少量變化。

微小聲子頻移的測量具有極大的實驗挑戰。在該研究中,橫向光學聲子振蕩通過振蕩的聲子偶極矩輻射的太赫茲波實時繪製。太赫茲波在幅度和相位上的測量需要非常精確。在第二個脈衝與樣品相互作用後,輻射的太赫茲波顯示出頻率上移。與沒有第二個脈衝的情況相比,從太短的太赫茲波振蕩周期可以明顯看出頻移。橫向光學聲子頻率的上移值是100吉赫茲(GHz),或約為初始頻率的1%。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在一個具有2萬個砷化鎵晶胞中,一個光激發電子會引起頻率上移1%。

該研究首次觀察到的橫向光學聲子頻率的變化,也會發生在具有極性晶格的更大範圍的半導體和鐵電材料中,所以具有相當的應用前景。

參考:Frequency Upshift of the Transverse Optical Phonon Resonance in GaAs by Femtosecond Electron-Hole Excita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0). DOI: 10.1103/PhysRevLett.125.027401

相關焦點

  • 《自然》:首次測得單個晶體斷層處的量子機械振動
    晶體通常以其肉眼無瑕的外觀而受到人們稱讚,可是它們在納米級上可能會具有缺陷,而這些缺陷可能會影響各種高科技設備中使用的晶體材料的熱和熱傳輸特性。加州大學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採用最新開發的電子顯微鏡技術,首次測量了單個晶體斷層處的聲子光譜,即晶格中的量子機械振動,並發現了靠近瑕疵聲子的傳播。該重要發現研究論文,題為:「電子顯微鏡成像的單缺陷聲子」,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雜誌上。如圖所示研究團隊首次所測得的聲子在晶體中單個缺陷中的量子機械振動,該突破性進展為在高科技設備中使用更好的工程材料打開了大門。
  • 金屬晶體——晶體、非晶體
    在自然界中,除了少數物質(如普通玻璃、松香、石蠟等)屬於非晶體外,絕大多數的固態物質都是晶體。金屬和合金在固態時一般是晶體。 由於晶體內部的原子(或分子)排列具有規律性,所以,自然界中許多晶體往往具有規則的外形( 如結晶鹽、水晶、天然金剛石等)。
  • 時間晶體筆記
    可在不需要外界能量下,處於穩定的,「保持振動」的最低能量狀態,即基態是一種無阻尼的振動狀態。(一般研究的絕緣體之類的,基態都是穩定的,有零點能,但不運動)。基態下,可沿著環形軌道運動(理論上處於基態的物體所具備的能量根本不足以讓其運動起來)。
  • 進展|金屬玻璃中類聲子屬性研究進展
    聲子是晶格集體振動的元激發。上世紀30年代人們通過引入這一量子化概念建立的晶體材料中晶格振動的動力學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很多相關的物理性質與物理現象,如固體的比熱、電阻、BCS超導機制等。另一方面,自然界中還存在大量原子長程排列無序的非晶態固體,其原子的無序排列造成了空間平移對稱性破缺,人們對它的動力學屬性認知非常有限。非晶態的原子振動模式是怎樣的?
  • 最新研究成果:終於突破光學顯微鏡限制,看到晶體原子中的電子
    研究人員使用強大的雷射閃光燈照射晶體材料薄膜儘管如此,仍然不能在空間上分解電子,也就是說,不能看到電子如何佔據晶體中原子之間的微小空間,或者它們是如何形成將原子聯繫在一起的化學鍵。阿貝極限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在一個多世紀前就發現了原因。可見光最高只能分辨出大小與其波長相稱的物體,波長大約是幾百納米,也就是阿貝極限。
  • 最新研究成果:終於突破光學顯微鏡限制,看到晶體原子中的電子!
    研究人員使用強大的雷射閃光燈照射晶體材料薄膜,這些雷射脈衝驅動晶體電子進入快速擺動運動,當電子從周圍的電子反彈時儘管如此,仍然不能在空間上分解電子,也就是說,不能看到電子如何佔據晶體中原子之間的微小空間,或者它們是如何形成將原子聯繫在一起的化學鍵。 阿貝極限 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在一個多世紀前就發現了原因。可見光最高只能分辨出大小與其波長相稱的物體,波長大約是幾百納米,也就是阿貝極限。
  • 基于振動法的變壓器振動檢測法原理及方案研究
    打開APP 基于振動法的變壓器振動檢測法原理及方案研究 賀兆哲;王豐華; 發表於 2020-04-12 17:33:00 上海交通大學近年來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振動法的變壓器繞組機械狀態檢測方案,並進行了大量試驗研究,從中建立了以相關係數、通頻帶能量和振動烈度指數等為特徵量的變壓器繞組機械狀態數學判斷依據,可以通過對短路衝擊狀態下的振動波形分析發現變壓器繞組的故障。
  • 進展 | 金屬玻璃中類聲子屬性研究進展
    聲子是晶格集體振動的元激發。上世紀30年代人們通過引入這一量子化概念建立的晶體材料中晶格振動的動力學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很多相關的物理性質與物理現象,如固體的比熱、電阻、BCS超導機制等。另一方面,自然界中還存在大量原子長程排列無序的非晶態固體,其原子的無序排列造成了空間平移對稱性破缺,人們對它的動力學屬性認知非常有限。非晶態的原子振動模式是怎樣的?是否存在高頻聲子?是否存在橫聲學支聲子?
  • 晶體受熱後會收縮的秘密
    證據來自精確測量氟化scan(ScF 3)晶體中原子之間的距離,氟化fluoride 是一種在高溫下會發生異常收縮的材料(也稱為「 負熱膨脹 」)。科學家發現的是一種新型的振動運動,這種振動會導致這些立方體形的看似實心的晶體的側面在受熱時發生彎曲,從而將角點拉近。
  • Small Methods: 二維各向異性黑磷晶體的晶格振動與拉曼光譜綜述
    二維黑磷晶體具有層數依賴的可調直接帶隙、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以及強的激子結合能等優異性質,在光學和電學器件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金屬的晶體結構
    金屬的晶體結構 2.2.1 三種典型的金屬晶體結構???面心立方結構A1或 fcc、體心立方結構A2或 bcc和密排六方結構A3或 hcp三種。2.點陣常數與原子半徑:晶胞的大小一般是由晶胞的稜邊長度(a,b,c)即衡量的,它是表徵晶體結構的一個重要基本參數。如果把金屬原子看作剛球,並設其半徑為R,根據幾何學關係不難求出三種典型金屬晶體結構的點陣常數與R之間的關係:面心立方結構:點陣常數為a,且???
  • 壓電晶體
    > 有一類十分有趣的晶體,當你對它擠壓或拉伸時,它的兩端就會產生不同的電荷。能產生壓電效應的晶體就叫壓電晶體。水晶(α-石英)是一種有名的壓電晶體。  如果按一定方向對水晶晶體上切下的薄片施加壓力,那麼在此薄片上將會產生電荷。如果按相反方向拉伸這一薄片,在此薄片上也會出現電荷,不過符號相反。擠壓或拉伸的力愈大,晶體上的電荷也會愈多。如果在薄片的兩端鍍上電極,並通以交流電,那麼薄片將會作周期性的伸長或縮短,即開始振動。
  • 這種材料與眾不同,它會熱縮冷脹,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它的原理
    他們的研究成果剛剛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在將材料特性與醫學、電子學和其他領域的具體應用相匹配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甚至可能為非傳統超導體(攜帶電流且無能量損耗的材料)提供新的見解。證據來自於對氟化鈧(ScF3)晶體中原子間距離的精確測量,這種材料因其在高溫下不尋常的收縮而聞名(也被稱為「負熱膨脹」)。
  • 千年質數之謎藏在準晶體結構中?研究發現原子排列與質數驚人重合
    而最近,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隱藏在素數分布背後的規律。通過 X 射線研究準晶體材料內部原子排列模式,研究人員發現所得到的結果與數軸上的素數序列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一結果或將極大提高素數預測的精度。
  • 最新研究:在經典多體系統中搜索離散時間晶體
    針對熱平衡以外系統的研究,導致了周期性驅動量子系統中新相的發現,其中最著名的是離散時間晶體(英文:Discrete Time Crystal,簡稱DTC)相。這個獨特的階段的特徵是由多體相互作用和非平衡驅動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集體次諧波振蕩,這導致了遍歷性的喪失。時間晶體或時空晶體是指在時間和空間上重複的結構。
  • 時間晶體研究最新突破:存在真正的「時間晶體」是可能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探索發展對量子系統中時間晶體行為的理解已經採取了一個新的,令人興奮的轉折。來自冰島埃克塞特大學和聖彼得堡ITMO大學的物理專家透露:封閉量子系統中存在真正的時間晶體是可能的。
  • The Scientist:膜蛋白晶體結構最新研究進展
    不過,在過去兩年內,一些技術上的進步使得人們有能力確定膜蛋白的結構。提取與穩定化技術上的進步是對結晶過程的多個步驟進行改良的結果。一個例子來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Raymond Stevens和他的同事們,他們發現脂質在確定對腎上腺素(adrenaline)作出反應的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的結構中是必需的。
  • 發現時間晶體
    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創造出了新形態的物質——時間晶體。這可以為研究量子系統神秘行為提供新的視角。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像鹽、糖甚至鑽石這樣的晶體,可以簡單看做三維晶格中原子的周期性排列。但時間晶體不僅有著原子周期性排列的特點,還增加了第四個維度,這意味著,在特定條件下,某些物質的原子在時間上呈周期性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