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 | 金屬玻璃中類聲子屬性研究進展

2020-09-10 中科院物理所

聲子是晶格集體振動的元激發。上世紀30年代人們通過引入這一量子化概念建立的晶體材料中晶格振動的動力學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很多相關的物理性質與物理現象,如固體的比熱、電阻、BCS超導機制等。另一方面,自然界中還存在大量原子長程排列無序的非晶態固體,其原子的無序排列造成了空間平移對稱性破缺,人們對它的動力學屬性認知非常有限。非晶態的原子振動模式是怎樣的?是否存在高頻聲子?是否存在橫聲學支聲子?到目前為止,這些基本科學問題仍懸而未決,這主要是由於現有的實驗技術不能提供清晰的實驗數據,缺乏有效的實驗觀測。因此,對非晶材料中原子振動的研究不僅有助於非晶體系中原子振動動力學理論模型的構建,亦將有助於加深對玻璃態本質的認識,而後者被Science雜誌列為本世紀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難題之一。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生李西陽(現加拿大UBC博士後),在物理所北京散裂中子源靶站譜儀工程中心王芳衛研究員與香港城市大學物理系王循理教授共同指導下,聯合中國人民大學物理系李茂枝教授、博士生張華平,南京理工大學蘭司教授等合作者,使用飛行時間非彈性中子散射技術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對ZrCuAl46 46 8金屬玻璃中的原子振動動力學進行了深入研究。實驗觀測發現,該無序材料中亦存在類周期性晶體材料中聲子動力學屬性的原子振動模式,既橫縱聲學模,但無光學振動模。進一步地,實驗上首次把橫聲學支聲子從具有色散的高頻橫縱混合聲子態密度中分離出來(圖一),證實了非晶中高頻橫聲學支聲子的存在。分子動力學模擬發現,非晶材料中橫聲學支聲子半峰寬與靜態結構因子之間存在普適的正相關關係(圖二),表明橫聲學支聲子在理解非晶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中扮演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上研究結果為非晶態中動力學理論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實驗證據,對深入認識玻璃的本質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結果以題名為「Observation of high-frequency transverse phonons in metallic glasses」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雜誌上。

此工作實驗上使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美國散裂中子源和日本散裂中子源及美國光源的實驗譜儀,由中美日三國科學家合作完成,首次在非晶體系中測得了高頻橫聲學支聲子振動模。該研究得到了香港裘槎基金(9500034)、香港研究資助局(JLFS/P-102/1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571170, 51871120, 51631003, 11675255)、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6YFA0401503, 2016YFA0401501)、973計劃(2015CB856800)等的資助。

相關工作連結:Observation of high-frequency transverse phonons in metallic glasses.

圖1:中子散射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對Zr46Cu46Al8金屬玻璃中類聲子屬性的研究。此研究結果首次在非晶體系中測得高頻橫聲學支聲子振動模。(a)(c)分別為非彈性中子散射實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得到的類聲子態密度分布;(b)(d)分別對應(a)(c)中數據的二次微分結果。

圖2: 橫聲學支聲子半峰寬和靜態結構因子之間的正相關關係,縱聲學支聲子不存在此對應關係。LJ勢證明此對應關係具有普適性。

編輯:小林綠子

相關焦點

  • 進展|金屬玻璃中類聲子屬性研究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生李西陽(現加拿大UBC博士後),在物理所北京散裂中子源靶站譜儀工程中心王芳衛研究員與香港城市大學物理系王循理教授共同指導下,聯合中國人民大學物理系李茂枝教授、博士生張華平,南京理工大學蘭司教授等合作者,使用飛行時間非彈性中子散射技術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對ZrCuAl46 46 8金屬玻璃中的原子振動動力學進行了深入研究
  • 上海光機所低聲子全氟化物玻璃陶瓷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全氟化物玻璃陶瓷具有超低的聲子能量和獨特的構性優勢,是優異的中波紅外材料,廣泛用於科研、醫療、工業等領域。但氟化物玻璃缺乏傳統網絡形成體,料性短、穩定性差,通過傳統熱處理方法很難得到晶相可控的全氟化物玻璃陶瓷,導致不透明或半透明。全氟玻璃陶瓷的透明化製備是該領域的較大挑戰。
  • 界面超導體系與拓撲半金屬體系的表面電子-聲子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電子-聲子相互作用在凝聚態物理中極為重要,不僅與材料的熱力學、載流子動力學等宏觀物理性質密切相關,還在超導電子配對、電荷密度波的形成等微觀物理現象中起到重要作用。該譜儀可以對表面元激發進行高分辨、高效率的測量,能夠給出電子、晶格及其集體激發的綜合信息,是研究低維材料體系電子-聲子等多體相互作用的利器。  近年來,利用此2D-HREELS系統,SF06組在界面超導體系FeSe/SrTiO3的晶格動力學和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進展。
  • 二維材料中聲子熱性質研究獲進展
    國際物理學期刊《現代物理評論》於11月13日發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顧驍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魏宇傑,以及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教授尹曉波、李保文以及楊榮貴聯合撰寫的關於《二維材料中聲子熱性質
  • 進展|MoB2中螺旋節線聲子譜的預言和驗證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拓撲絕緣體和拓撲半金屬材料被預言、驗證和研究,推動了拓撲材料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他們通過篩選ICSD資料庫中近四萬多種材料,判別出8000餘種非磁性拓撲材料,並進行了拓撲分類,建立了「拓撲電子材料目錄「的在線資料庫【見科研進展:拓撲電子材料目錄】。
  • 進展|界面超導體系與拓撲半金屬體系的表面電子-聲子相互作用
    電子-聲子相互作用在凝聚態物理中極為重要,不僅與材料的熱力學、載流子動力學等宏觀物理性質密切相關,還在超導電子配對、電荷密度波的形成等微觀物理現象中起到重要作用。該譜儀可以對表面元激發進行高分辨、高效率的測量,能夠給出電子、晶格、及其集體激發的綜合信息,是研究低維材料體系電子-聲子等多體相互作用的利器。近年來,利用此2D-HREELS系統,SF06組在界面超導體系FeSe/SrTiO3的晶格動力學和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
  • 力學所等在非晶合金低溫比熱波色峰研究中取得進展
    力學所等在非晶合金低溫比熱波色峰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1-10 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作為玻璃本徵特徵之一,波色峰為理解玻璃複雜的結構本質以及豐富的動力學提供了一扇重要的窗口。近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德國明斯特大學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合作研究並取得進展。  研究以一系列非晶合金(金屬玻璃)及其對應的晶化產物為模型體系,開展了系統的低溫(1.9-100K)比熱測量。通過細緻分析低溫比熱的聲子和電子貢獻,精確分辨出各拓撲無序態非晶合金的波色峰位置和強度。
  • 壓力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研究獲進展
    超快光譜方法因其特有的極高時間解析度、Fermi面以上電子激發態探測、全波長寬譜能量範圍的相互作用、相干態和集體激發態的產生和探測、表面界面對稱破缺的探測等優勢在凝聚態物理特別是關聯量子材料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人們利用該方法已在高溫超導機理、複雜相變、多自由度耦合、雷射相干調控、誘導新奇量子態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迄今超快光譜主要用於研究常壓下的凝聚態物性。
  • 導熱聚合物複合材料用填料研究進展
    目前用於製備高導熱聚合物複合材料的傳統導熱填料有金屬類填料,如銅、銀、金、鎳、鋁等;碳類填料如無定形碳、石墨、金剛石、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等;陶瓷類填料如氮化硼、氮化鋁、氮化矽、碳化矽、氧化鋁、氧化鈹、氧化鎂、氧化鋅、氧化矽等[5]。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第一性原理計算表明,AgInSe2的聲子譜中存在大量的低頻光學支,強烈散射與其頻率接近的晶格聲子
  • 懸空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的電子激發與性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課題組和北京大學高鵬課題組合作在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方面取得新進展。極化激元是光子與材料中的偶極激發發生強耦合形成的準粒子,它能夠突破光的衍射極限,將光波長壓縮到納米尺度進行操控,在納米光電子器件和高靈敏傳感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意義。極化激元的波長壓縮能力是研究極化激元物理特性的起源,這決定了局域光場增強效果和光電子器件集成度,因此不斷追求具有更高壓縮比的極化激元成為了納米光子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 懸空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的電子激發與性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舉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課題組和北京大學高鵬課題組合作在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方面取得新進展
  • 室溫下非晶金屬納米顆粒的類液體行為研究獲進展
    2007年,Ediger利用薄膜沉積技術獲得了超穩玻璃,2008年Forrest發現玻璃表面具有類液體性質(49),此後非晶薄膜與表面的研究逐漸得到了研究者們的關注。由於對納米非晶顆粒的動力學特徵以及與其相似尺度的晶體材料的差異研究很少,因此,低維非晶材料動力學行為研究對認識非晶基本科學問題如玻璃轉變、力學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 最新綜述:具有質子導電能力的羧酸類金屬有機框架研究進展
    最近,鄭州大學李綱教授課題組應邀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發表了題為「Proton conductive carboxylat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的綜述論文,總結了羧酸類MOFs在質子傳導方面的研究及應用進展。
  • MoB2中螺旋節線聲子譜的預言和驗證
    他們通過篩選ICSD資料庫中近四萬多種材料,判別出8000餘種非磁性拓撲材料,並進行了拓撲分類,建立了「拓撲電子材料目錄「的在線資料庫【見科研進展:拓撲電子材料目錄】。拓撲電子系統研究的長足發展,也促進了玻色子拓撲態的研究,催生了拓撲光子晶體,拓撲聲學等研究方向,但對於量子力學極限下的拓撲聲子的研究非常少,因為相對於拓撲聲學研究的人工體系經典振動波,晶格振動形成的聲子需要用量子力學來處理,其準確的理論計算和實驗測量都非常困難,很具挑戰性,但聲子的拓撲特性可能導致新奇的熱輸運、電輸運等特性,值得進行深入研究。
  •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在多種電子學和光電子學器件應用研究中被寄予厚望;石墨烯多層堆垛形成的薄膜具有極高面內熱導率
  • 聲子的Berry相位與拓撲效應
    ,是固體中熱輸運的主要載體。許多重要的實際應用與器件(如集成電路的散熱、熱障塗層、熱電效應、熱二極體、熱三極體等)都需要有效地控制聲子輸運,與之相關的研究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一大分支——聲子學。另一方面,新型拓撲量子物態的發現,如量子霍爾效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拓撲半金屬等,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電子態的認識,並對電子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計算等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 合肥研究院在新型熱電材料物理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勝課題組在理論計算和解釋新型熱電材料(Pyrite型ZnSe2)的物理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研究通過求解聲子和電子玻爾茲曼輸運方程,理論計算發現Pyrite型ZnSe2具有良好的熱電性質;基於對材料中原子成鍵情況和聲子振動性質的分析,解釋其具有低晶格熱導率的物理機制。
  • 南開大學在聲學人工微結構前沿物理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該成果以南開大學為第一研究單位、第一通信單位。  外爾點(Weyl point)是三維動量空間能帶結構的雙重簡併點,它攜帶有量子化的拓撲荷。最近,外爾費米子在外爾半金屬中被發現,並導致了一系列超常的性質,如拓撲保護的表面態和手徵反常。按照能帶的傾斜程度和能帶連接處費米面的形狀,外爾點分為第一類和第二類,其中第二類外爾點能帶色散沿一個方向強烈傾斜,並在能帶連接處具有錐型的費米面。
  • 科學家發表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材料聲子和拉曼散射綜述論文
    受英國皇家化學會綜述期刊《化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的邀請,由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譚平恆和博士生張昕等撰寫的關於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材料聲子和拉曼散射的綜述論文,近日在該刊在線發表 (Xin Zhang, Xiao-Fen Qiao, Wei Shi, Jiang-Bin Wu, De-Sheng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