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幾次,肯定有印象啦,能加強防疫意識。」有市民發現公交車上出現了一批新的公益宣傳畫,藍底黃字十分醒目,還配有通俗易懂的卡通圖畫,「搭乘公共運輸 戴口罩 測體溫」「搭乘公共運輸 不聊天 不接觸」……幾句話的防疫提示,容易讓人留有印象。不僅如此,公路客運站,輪渡碼頭,地鐵站都出現有這批防疫公益宣傳畫,實現從路面交通到地下交通再到水上交通的全覆蓋宣傳,助力抗「疫」。
記者了解到,這批提示「查詢客流 錯峰出行」「佩戴口罩 勿帶酒精」「掃碼登記 減少交談」等內容的防疫公益宣傳畫是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聯合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廣州日報社共同打造,根據公交車、地鐵、計程車及網約車、高速公路服務區、交通建設工地等五大不同場景製作宣傳口號,對市民進行防疫科普和提醒。此外,該批防疫公益宣傳畫同步在新花城客戶端重磅推出,讓更多市民提高防疫意識。
公交車上抬頭即見
有市民在b3路公交看到這幅在LED屏上滾動的公益宣傳畫表示,顏色很醒目:「雖然很多宣傳內容都知道了,但是公交車上播放公益宣傳畫,能起到反覆提醒的作用,加深印象。」市民羅先生說。記者看到這批防疫公益宣傳畫在位於車窗上部的Led屏中播放,車廂內站立的乘客抬頭可見,十分方便。
記者了解到,這批防疫公益海報「上車」,是通過後臺上傳宣傳畫圖片後統一傳輸到每一臺公交車上,前一天上傳後,第二天就能夠在公交車的Led顯示屏上進行滾動播放,同時,因為需要傳輸的公交車數量較多,第二天還需要公交車長對車內顯示屏防疫公益宣傳畫的播放情況進行抽檢核對,對圖片沒有傳輸成功的車輛進行重新上傳。
據悉,這批防疫公益宣傳畫將陸續覆蓋至廣州公交集團6000餘臺純電動公交車車廂LED顯示屏進行滾動刊播。不僅如此,這批公益宣傳畫從3月24日17:30時起,每天傍晚在1800多輛計程車的後車屏滾動播出。
地鐵人流密集處滾動播放
地鐵站、地鐵車廂內也出現這批宣傳畫「身影」,記者在體育西站看到,站廳大屏幕上滾動播放「搭地鐵 佩戴口罩 主動測溫 勿帶酒精 配合安檢」「搭地鐵 刷碼乘車 減少接觸 分散候乘先下後上」等防疫公益宣傳畫。
與其他地方播放的同批次防疫公益宣傳畫不同的是,這批宣傳畫所宣傳的防疫內容與搭乘地鐵的行為息息相關;同時位於1號線和3號線換乘路線途中的大屏幕十分醒目,過往人群不時抬頭望向屏幕。「這裡早晚高峰人流量很大,滾動播放防疫宣傳畫,一走一過就算不特意看,也會有印象,感覺會有一定的宣傳效果。」每天都在體育西轉車通勤的鄭小姐告訴記者。並且,地鐵車廂內的電視,也會滾動播出這一批防疫公益宣傳畫。
記者從廣州地鐵了解到,目前每天都在車站大屏和地鐵電視滾動播放防疫公益宣傳。據統計,地鐵集團在全線網14條線、271座車站、400列車廂,以及7.7公里海珠有軌電車試驗段,發布防疫宣傳燈箱1600多個、梯牌4300個;在全線網25000塊電視屏,按2分鐘間隔循環播放防控宣傳片,實現空間和時間全覆蓋。
公路客運站場宣傳畫尺寸大、數量多
在公路客運站場,這批防疫公益宣傳畫在多處滾動播出,許多乘客抬頭即見。省汽車客運站售票廳中幾乎有3個售票窗口大的屏幕以及候車廳中的大屏幕在車站服務時間循環滾動播放公益宣傳畫;廣州南汽車客運站站外顯示大屏幾乎覆蓋了半面牆、播放公益宣傳畫十分顯眼,站內20多臺小電視也進行循環播放;天河客運站候車室中幾乎佔據一面牆三分之一位置的LED屏和車站廣場電視顯示屏滾動播放這批公益宣傳畫,每張播放頻率15秒。
省汽車客運站
天河客運站
「滾動播放,肯定能達到宣傳效果。」在省汽車客運站等待坐車去往深圳的鄭先生告訴記者,在汽車站這種地方,大家不會逗留太久,宣傳畫簡單點一看就能明白,滾動播放還能加深印象。「這種公益宣傳畫,可以提醒大家從自己做起,防疫不放鬆。」有等車乘客說。
廣州南汽車客運站
自助售票機成公益宣傳畫載體
水上交通同樣大力進行防疫宣傳。傍晚時分,華燈初上,在天字碼頭珠江夜遊候船大廳外部的LED大屏幕一刻不停地滾動展示著關於防疫的公益海報,自助售票機成為展示防疫公益宣傳畫的載體。
一位站在售票廳門口處手持測溫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了防疫公益宣傳畫等多方位的宣傳,市民都相當配合防疫工作:「從進門開始,我們就要留意客人有沒有做好防護措施,會掃描穗康碼、做好客人的信息登記,偶爾有客人沒有使用過穗康碼,我們現場指導操作,客人都直說『明白明白』十分配合。」
據悉,這批防疫公益宣傳畫在黃沙、廣州塔、天字、芳村、海心沙、西堤、省總、大元帥府、中大等9個碼頭,共24臺珠江遊售票機上刊播,平均每天刊播15小時,每小時刊播7次,每天共刊播多少次105次。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廣州市以嚴格的態度、果敢的行動、有效的措施在全市範圍內深入開展疫情防控社會宣傳,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公益宣傳工作,做到「立體化、精準化、全覆蓋」,築牢群防群治、共同抗疫的嚴密防線。據介紹,此次防疫公益宣傳畫充分利用公共運輸資源,打造不同場景的防疫知識口號,引導市民堅定信心、科學防控,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和防護能力。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盧夢謙、吳陽煜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高鶴濤、盧夢謙、吳陽煜 通訊員 關仲明、鄭海濤、何淑怡、公交宣、馬世安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