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距離轉換效率「天花板」還有多遠?

2021-01-11 騰訊網

在成為主流的技術類型之後,PERC承載了光伏行業降本增效、走向平價的重要使命。研發方面,近年來PERC電池的效率記錄屢次被隆基和晶科刷新,目前最高效率記錄是由隆基在2019年1月份創造的24.06%,近日隆基再次宣布其60型PERC雙面組件正面轉換效率達到21.65%,創下新的PERC組件效率記錄。量產方面,據了解目前行業單晶PERC電池量產效率普遍在22%-22.4%左右,疊加多主柵可達到22.5%以上。

數據來源:公開信息;製圖:光伏們

隨著PERC電池效率的不斷攀升,效率提升的速度也在逐漸放緩,這從上圖中單晶PERC電池效率記錄也可以看出,2017-2018年間PERC效率得以快速提升,而在2019年,由於電池片效率提升較為困難,矽片和組件的大尺寸化成為行業提高組件輸出功率的突破方向。

有行業專家預測,PERC電池量產效率瓶頸在22.5%~23%左右,效率持續增加則需要疊加新的技術,如TOPCon、POLO結構等。公開的數據顯示,也有不少企業正在不斷接近這一數值,甚至提出遠超23%的目標。有業內人士告訴光伏們,通過矽片品質的提升以及技術的疊加,明年年底PERC電池實現量產效率23%應該問題不大。

事實上,任何一種技術本身都存在效率「天花板」,當前以高效主流姿態盛行的PERC電池,實際上肩負了不少電池廠家的「賭注」使命——到2020年PERC產能或將超過150GW。同時,PERC距離效率極限的距離,也給了其他技術類型,例如TOPcon、異質結甚至IBC非常大的壓力,畢竟目前PERC已經在產業化降本路上走在了前列。

騰暉光伏倪志春博士認為,未來PERC電池可以通過疊加鈍化接觸及其他各工序的優化實現24%以上的效率目標,這個效率目標同樣得到了隆基樂葉產品營銷總監王夢松的認同,他認為,PERC電池效率三年內有望提升到23.5-24%的量產效率。

王夢松介紹道,目前能夠提高PERC電池效率方式主要有提高少子壽命、鈍化層優化、倒金字塔絨面新的ARC、前表面局部鈍化接觸、發射極優化、多主柵+細柵線等優化方式。

以騰暉光伏在PERC電池效率提升上的研究為例,騰暉光伏通過PERC正面鈍化及減反的優化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騰暉光伏技術負責人時寶在第15屆CSPV會議上介紹,正面鈍化及減反的優化的技術主要有倒金字塔絨面效應、正面多層膜工藝及無網結網版技術,通過這三種方式能夠得到更好的限光效應、鈍化基底、漿料形貌基底、鈍化效果、減反效果、塑性效果及更窄的線形。通過實驗發現,倒金字塔的塔底和塔肩的處理對於後續鈍化有較大的影響並且通過優化後發現,效率比當前常規最好電池效率提升0.1%,與目標0.3-0.5%還有一定差距。

綜合試驗結果,騰暉光伏將效率提升未達到預期目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個方面:

鍍膜後表面反射率差異不大;

倒金字塔和正面金字塔制絨尺寸均在1-3μm;

倒金字塔的塔底和塔肩處理還需要優化將鈍化效果的基底優勢發揮出來;

針對倒金字塔需要正銀漿料進行配方改變,做類似多晶銀漿料的方向優化;

正膜鈍化工藝需要優化;

倒金字塔工藝對背面結構有所破壞,需要繼續調整優化刻蝕工藝。

另一家太陽能電池龍頭企業——通威太陽能則通過採用優化擴散工藝環節、匹配印刷柵線的方式來提升PERC電池的轉換效率。通威的數據顯示,優化後的測試結果表明最終高阻密柵PERC開壓提升3mV、填充因子(FF)增加了0.07%,短路電流(Isc)增加4mA、光伏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穩定增加了0.12%,能夠實現PERC量產效率≥22.5%。

PERC電池效率的提升或影響HIT/TOPCon的產業化進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PERC轉換效率的提升也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下一代電池技術的產業化進程。目前行業中討論最多的後PERC電池技術主要是異質結和TOPCon,若兩者的轉換效率無法與PERC拉開較大差距,那麼以其目前的成本水平來看顯然不具備性價比優勢。換言之,PERC電池的效率進步空間正是異質結和TOPCon產業化的壓力所在。

目前來看,異質結實驗室效率超過25%,平均量產效率基本超過23%,領先企業最高突破24%,如代表企業鈞石能源在今年三季度已經實現5BB產線平均效率23.2%,MBB產線平均效率突破24%;TOPCon平均量產效率在22.5%~23%左右,如代表企業中來光電目前平均量產效率22.8%~23.1%,研發最佳效率達到23.4%。

相對而言,異質結的效率相對更高一些,但TOPCon由於產線可以從PERC升級,或許更符合中間產品的定位。中信建投電新分析認為,目前異質結髮展可以總結「效率已無憂,降本成關鍵」,HJT量產效率與實驗室效率均有較大提升,且主流企業基本都已導入MBB,目前HJT與PERC的量產效率差重新拉大至1%以上,效率之憂基本解除;目前當務之急是降低成本,改善工藝穩定性,同時長期可靠性以及低衰減能力也需更多實證數據支持。

在證券機構對通威的調研過程中,通威曾提到P-PERC轉換效率超過22%,最經濟型的規模是2GW以上,異質結的轉換效率更高,但設備、輔材都是進口為主、非矽成本也很高,只有達到2-3GW產能後才具備經濟型。電池轉換效率差1個點,成本端會差15%,PERC成本目前在0.85-0.9元/W,轉化效率在22.5%,年底有可能到22.8%,上限可能在23%~23.5%,以成本倒算,異質結1.1元/W,轉換效率至少要比PERC高1個點。假設PERC轉換效率到23%,HIT至少要達到24%,才能和PERC產品競爭。但松下研發了很多年HIT技術,目前生產出的HIT轉換效率仍是22.5%。在中試線轉換效率達到24%之前,HIT還沒有可能大幅佔領市場。在通威看來,異質結最有可能是下一代技術,但3年之內不會變成主流,目前整個市場的HIT都是在研製階段,短期內並不會形成衝擊。。

綜上,未來兩三年內PERC技術仍將佔據市場主流,而TOPCon和異質結技術未來能否「接棒」PERC成為下一代主流高效技術,仍有待於成本下降、設備工藝成熟度和效率提升程度。

來源:光伏們 作者:地裡熱巴 饒麗霞

相關焦點

  • 電池轉換效率逼近天花板,光伏技術迭代路在何方?
    為此,不少光伏企業把提高光電轉換效率作為搶佔先機的「法寶」。在受訪業內人士看來,雖然目前光伏電池轉換率臨近天花板,但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提高轉換效率仍將是光伏上下遊產業鏈的主攻方向。(文丨本報記者 蘇南 實習記者 董梓童)超高功率市場崛起回顧光伏行業發展趨勢,技術進步驅動轉換效率不斷提升。
  • 那裡距離地心還有多遠?
    那裡距離地心還有多遠?因此科學家們轉換目標,開始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在研究過程中,海底似乎是到達地心的其中一個直達點,據目前對海底的潛入探索,人類發現馬裡亞海溝的挑戰者深淵是地球海洋的最深處。目前為止,陸地上沒有一座山的高度能夠與這條海溝相比。深度這麼大的瑪麗亞海溝與地球的地心又有多遠呢?
  • 我們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
    但遺憾的是,這種顯示方式只是一種視覺欺騙,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還相去甚遠,那我們現在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呢?舞臺上的「初音」是真正全息投影麼?「初音」演唱會上的這種虛擬顯示方式專業名稱叫做「佩伯爾幻像」,它巧妙利用了光學錯覺,燈光照射在真實表演者身上,透過玻璃映射在舞臺上的特定區域就形成了上圖中的虛擬影像,這就是它的成像過程,其實並不複雜,只是一種視覺欺騙。
  • 什麼是perc電池?perc太陽能電池原理|技術|生產流程|工藝流程詳解!
    PERC近年來效率記錄不斷被刷新,將成為未來三年內最具性價比的技術。(單面perc電池結構)perc技術通過在電池的後側上添加一個電介質鈍化層來提高轉換效率。標準電池結構中更好的效率水平受限於光生電子重組的趨勢。PERC電池最大化跨越了P-N結的電勢梯度,這使得電子更穩定的流動,減少電子重組,以及更高的效率水平。
  • 隆基樂葉單晶PERC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2.17%
    西安2017年4月10日電 /美通社/ -- 近日,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收到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的報告,報告顯示:隆基樂葉單晶PERC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2.17%,刷新公司紀錄並在行業內處於領先水平。
  • 賀利氏光伏:金屬化是PERC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4%的關鍵
    光伏行業的創新從未止步與成熟的傳統能源不同,光伏產業尚未觸及「創新天花板」。整個光伏行業都在持續創新,不斷改進電池技術、組件技術、矽片技術、加工和印刷工藝。賀利氏光伏全球業務發展負責人盧韋至博士表示:「通過持續創新,光伏行業不斷降低電池、組件、裝機成本,以及最重要的每瓦發電成本。」
  • HIT:單晶perc之後的下一個光伏電池新賽道?
    1、更高的效率潛力HIT採用N型矽片具有較高的少子壽命,同時HIT採用特殊的非晶矽鈍化的對稱結構可以獲得較低的表面複合速率,這些特點是的HIT電池可以獲得很高的開路電壓(HIT電池開路電壓740mv、perc電池開路電壓660mv,引述自易治凱先生),最終效率潛力比目前P-perc電池片要高1.5~2%。
  • PERC之後,大幅提高轉換效率的黑科技!
    即單、多晶組件的轉換效率分別要達到18.7%和17.8%,60片組件單面功率達到310W、295W。為了同時實現「高效、低價」,最流行的高效技術幾乎都得到了應用:PERC、雙面、N型、半片、MBB、MWT、黑矽......可見,在領跑者的推動下,很多新技術從實驗室加速走向應用實踐。
  • 聚焦黑科技 我們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
    但遺憾的是,這種顯示方式只是一種視覺欺騙,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還相去甚遠,那我們現在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呢?舞臺上的「初音」是真正全息投影麼?被攝物體在雷射輻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雷射作為參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疊加產生幹涉,把物體光波上各點的位相和振幅轉換成在空間上變化的強度,從而利用幹涉條紋間的反差和間隔將物體光波的全部信息記錄下來。全息投影拍攝過程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現物體光波信息,也就是成像過程。
  • 聚焦黑科技,我們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
    但遺憾的是,這種顯示方式只是一種視覺欺騙,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還相去甚遠,那我們現在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呢?■舞臺上的「初音」是真正全息投影嗎?被攝物體在雷射輻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雷射作為參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疊加產生幹涉,把物體光波上各點的位相和振幅轉換成在空間上變化的強度,從而利用幹涉條紋間的反差和間隔將物體光波的全部信息記錄下來。
  • HIT:單晶PERC之後的下一個光伏電池新賽道?
    1、更高的效率潛力HIT採用N型矽片具有較高的少子壽命,同時HIT採用特殊的非晶矽鈍化的對稱結構可以獲得較低的表面複合速率,這些特點是的HIT電池可以獲得很高的開路電壓(HIT電池開路電壓740mv、perc電池開路電壓660mv,引述自易治凱先生),最終效率潛力比目前P-perc電池片要高1.5~2%。
  • 通威上調多晶電池片價格至0.62元/W,同時取消M2單晶perc電池片報價!
    8月25日晚間,電池片龍頭通威股份官網公示最新一期電池片價格,相對於上次8月10日的調價結果,今次主流的G1尺寸單晶perc電池片價格與M6尺寸單晶perc電池片價格保持不變,比較顯著的變化出現在多晶及單晶M2電池片上:多晶電池每瓦價格上漲了2分錢到0.62元/W,同時取消了M2尺寸單晶perc電池片報價,符合市場的預期。
  • 單晶PERC電池轉換效率突破24%!隆基再次創造世界紀錄
    其單晶雙面PERC電池經國家光伏質檢中心(CPVT)測試,正面轉換效率達到了24.06%,是商業化尺寸PERC電池效率首次突破24%,就此打破了行業此前認為的PERC電池24%的效率瓶頸,再次成為新世界紀錄的創造者。隆基率先實現PERC高效技術規模化的同時,也再次釋放出PERC技術的強大潛能。
  • 隆基股份的後市研判:一年兩倍後,距離天花板還多遠?
    有的人順從於趨勢,有的人滿足於落袋為安,還有的人隨波逐流於高拋低吸,當然也有人仍然執著地堅守產業龍頭。筆者不才,謹以數年光伏行業投資與研究經歷為依託,在本篇報告裡將以全球光伏產業龍頭隆基股份(SH:601012)作為重點敘述對象,進一步剖析與解讀當前時間節點下光伏產業的邏輯與秘密。
  • 單晶PERC電池轉換效率突破24%!隆基再創世界紀錄
    在1850個器件特性、性能和穩定性數據條目組成的資料庫的基礎上,採用順序最小優化回歸(SMOreg)模型,用以推測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和功率轉換效率(PCE)的最大影響因...研究人員表示,該模塊實現了16.6%的轉換效率,即使在經過2000小時的照射後,仍能保持約86%的初始性能。與目前主流的矽基太陽能電池相比,由於其轉換效率高、製造成本低,因此超氧化物太陽能電池有望成為下一代太陽能電...
  • 7月光伏單晶perc率先報漲!市場面:光伏需求下半年積極看好
    據蓋錫諮詢一周光伏行情價格顯示, 本周電池片18.4-18.6%效率多晶電池片價格維持在0.47-0.6元/瓦,均價0.51元/瓦。18.6%以上效率多晶電池片主流價格在0.5-0.6元/瓦,均價0.52元/瓦。
  • 我們距離實現「無線輸電」還有多遠?
    編者按:遠距離「無線輸電」聽起來像是一個黑科技,無需使用銅線就能把能源傳輸至世界各地。但早在1890 年的時候,尼古拉·特斯拉就曾嘗試用 140 英尺的線圈,為兩英裡外的燈泡進行無線供電,可惜以失敗告終。這個想法在沉寂了100多年以後,在當今時代又迎來了新的曙光,紐西蘭初創企業Emrod正致力於推出全球首個遠程、高功率的無線電力傳輸系統。
  • 我們距離實現「用電自由」還有多遠?
    遠距離「無線輸電」乍聽起來像一個黑科技,就是無需使用金屬線就能把能量傳輸至世界各地。這項技術利用電磁波在遠距離無線傳輸能量。Emrod的系統由四個部件組成:一個電源、一個發射天線、多個中繼站和一個接收天線組成,接收天線通常被稱為「rectenna」。首先,發射天線將電能轉換成微波能量,並將其聚焦成圓柱形波束。微波光束通過一系列繼電器發送,直到它到達rectenna,再將其轉換為電能。
  • 全球手機銷量排名,華為距離第一還有多遠?
    作為最強大的國產品牌,華為在全球市場已經超越了蘋果,那麼距離超越三星成為第一還有多遠呢?從數據中看出,2018Q3華為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為14%,排名第二,高於蘋果兩個百分點,可是和三星19%的市場份額還有一定差距。
  • 晶矽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新進展:日本26.3%、德國31.3%
    傳統的晶矽太陽能電池之理論轉換效率天花板,依技術差異大約介於23~25%之間,最高可達29.1%。透過多層次構造搭配矽材料,日本KANEKA與NEDO、德國Fraunhofer ISE分別將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提高到了26.3%與31.3%,雙雙創下個別技術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