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史上最牛的釘子戶
2007年3月初,網上各大論壇開始流傳一個帖子,題目是《史上最牛的釘子戶》,帖子的內容是一張圖片:一個被挖成10米深大坑的樓盤地基正中央,孤零零地立著一棟二層小樓,猶如大海中的一葉孤舟。重慶網友將其命名為「史上最牛的釘子戶」。原來有網友看到了這「10米深大坑內孤零零挺立著一幢二層小樓」的景象,把它拍了下來傳到了網上。一場「新聞大戰」也因為一條「草根新聞」而開演,傳媒紛紛去調查這幢小樓背後的新聞,各大網站論壇、留言板上討論熱烈,觀點幾乎都站在了媒體的對立面……
在四月初,屋子主人鬆口並籤署協議書,至此該鬧劇終於結束。女主人表示,短時間內不會再接受媒體採訪。也許事件之初她怎麼也想不到網絡會使她一夜成名。也想不到最終迫使她籤協議的是強大的輿論壓力。
2007年,網民在各個角落發表著自己的觀點,許多網友「拒絕再潛水,有事就發言」,開始針對自己身邊的現象,利用BBS、博客、等載體發揮自己的話語權,形成一道嶄新的文化風景。在網絡「惡搞」時代之後,越來越多的網民開始回歸理性,通過網絡把身邊的新鮮事即時展示在大家面前。
圖片說明:黑磚窯事件令人痛心
2007年春夏之交爆發的「山西黑磚窯事件」持續時間之長,令人髮指的暴行雖然以省長調離,處理95名黨政幹部落下大幕。但絕對是本年度最沉痛的新聞。
山西黑磚窯事件的曝光最初來源於網絡。那些不幸的孩子們被賣到黑磚窯做苦工,最焦急的是他們的父母家人。400多位絕望至極的父親在網上聯名發出求救信——《孩子被賣山西黑磚窯400位父親泣血呼救》。這篇帖子6月5日發在某網站論壇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6月7日,這篇帖子被轉帖到天涯雜談後,短短6天時間,該帖更是獲得了高達58萬的點擊率和3000多篇回帖。隨後,各類媒體大規模報導此事,引起中國高層領導人密切關注。胡錦濤、溫家寶、吳官正、李長春等領導同志都作了重要批示。我們應該慶幸,如果不是網絡,黑磚窯事件還在繼續蓋著,罪惡還在持續。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已經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思想。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的作用還沒有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尤其是在傳達民意、實現政府與民眾互動交流上還存在著很大的空白。由山西黑磚窯事件我們更應該認識到網絡的重要性。對於各級政府部門而言,網絡不是洪水猛獸,而且是政府與民眾的溝通的重要渠道。
圖片說明:網友惡搞之「我也拍到了華南虎」
10月,一張由陝西省林業廳發布「老虎照」成了年度最戲劇性的網絡故事。周正龍到底有沒有拍到華南虎,那張老虎是起是假?成了網友熱議的焦點。直到今天,這場風波也沒有平息。照片的真假之爭,已經不僅僅是專業或技術的問題,而那張老虎照也打造出一部扣人心弦的網絡大片,事件都沒一個新的進展,都是由網絡推波助瀾的:照片一貼出,就有網民發現照片存有眾多漏洞,於是開始通過各種方法對相關照片進行數據分析。引發了真假之爭,隨後,又有網友發部了一張風景畫,經比對,畫中的老虎與「野生華南虎照片」中的老虎,花紋幾乎完全重合。很快各地網友陸續在自己所在的城市發現相同的印刷品……
即使在「虎照事件」陷入僵局之時,眾多網站的調查結果幾乎無一例外地顯示,大多數網友仍然堅信真相終將大白。網際網路也是一種價值觀,一種追求真理的方式。感謝網際網路,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謠言傳播,讓多愁善感的正人君子心懷憂懼,但在關鍵時刻卻總能給我們帶來驚喜。
在網絡「惡搞」時代之後,越來越多的網民開始回歸理性,通過網絡載體把身邊的新鮮事即時展示在大家面前。藉助於網絡表達出來的民意,任何組織及個體都不應該忽視。
繼閃客、博客、播客、換客之後,如今網上最流行的就是「曬客」。所謂曬客,就是熱衷於用文字和照片將私人物件以及私人生活放在網上曝光的網友。由於所曬內容的多元性和趣味性,如今的曬客通過堅持不懈也培養出了一批看客,就是專門在網上看別人曬東西的人,或分享經驗、或獲得新知,在看別人盤點生活的時候也對比自己。曬客正在成為網絡族群中的一個團體。在網上什麼都能曬,曬工資、曬黑一族、曬衣曬食秀生活、曬股票,總之,只要你願意分享,就到網上去曬吧……不過也有「物及必反」的個案:一對在同一個公司上班的青年男女因「曬」而分手的事,男的為了贏得「曬客」的關注,將自己與女朋友的生活細節公布到網上,使女方在工作和生活中遭受了極大的壓力。
一部在美國跌入收視谷底的電視劇《越獄》卻成了辦公室小白領們熱衷的劇目。這都拜網際網路所賜。網絡縮短了時空距離,在一批「志願者」的幫助下,我們幾乎隔天就欣賞到帶中文字幕的美國電視劇。網絡的交互性使得每個人都有可能是主人。
圖片說明:「熊貓燒香」案主犯李俊獲刑四年
1月9日,「熊貓燒香」迎來了一次全國性的大規模爆發,它的變種數量定格在306個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數百萬電腦用戶被卷將進去,那隻憨態可掬、頷首敬香的「熊貓」除而不盡。國內多家門戶網站被種植這一病毒,個人用戶感染者已經高達幾百萬。這一病毒還在網際網路上引起恐慌,網民在各論壇上跟帖發表評論545萬餘條。一些損失慘重的企業和網民還發出重金懸賞追查「熊貓燒香」製作者的「通緝令」。
「熊貓燒香」病毒案再次敲響了網絡安全的警鐘。面對猖獗蔓延的計算機病毒,從公安機關到普遍用戶,從制度建設到技術手段,絕不能掉以輕心,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預防和打擊能力。「熊貓燒香」病毒製造者李俊對記者說,國內網友普遍缺乏網絡安全意識,管理密碼設置簡單,對系統軟體也不經常打補丁進行維護,極易受到攻擊。
業界專家指出,對於電腦病毒,也許最嚴峻的挑戰還不是因傳播方式變化而帶來的質變,而是傳播目的所發生的變化。專家指出,當病毒從破壞文件系統演化到竊取商業信息以後,實質上已經從一個技術遊戲變成了一個犯罪工具。如今,越來越多的新病毒被設計用來傳播間諜軟體、製造垃圾郵件、實施「釣魚」欺詐等。現在病毒製造者是出於個人的私利,而不是技術探索目的,來編寫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