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稿
「思路決定出路,理念又決定思路。適應新常態、實現新開局,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的發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領新的實踐,推動全省上下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讓新的發展理念在江蘇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23日上午,省委書記羅志軍在政協江蘇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式上凝心聚力的講話,在與會委員們中激起強烈反響。
使創新成為引領江蘇發展第一動力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在新的徵程上,我們要堅定不移推進創新發展,使創新真正成為引領江蘇發展的第一動力。」羅志軍書記在講話中把創新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讓省政協委員們倍感提神。
省政協委員、津通集團董事長貢毅感言,江蘇發展現在站到了新的交匯點上,我們很多海外代表都認為,在創新驅動中,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和社會治理等方面創新都對江蘇下一步的發展非常重要,正如羅書記所說「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省政協委員、南京工業大學校長黃維院士認為,高校應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優勢,將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產業優勢,以人才驅動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貢獻力量。
省教育廳副廳長丁曉昌委員認為,要使創新真正成為引領江蘇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人才培養尤為重要,而在應試教育「指揮棒」下創新人才脫穎而出還有一定壓力,所以把教育制度完善好、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好,至為關鍵。
列席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說,培養具有五大理念的新型人才,對高校來說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會分布到社會各階層、各領域,所以高校要把五大發展理念融入到日常育人教學中去,培養出具有五大理念的人才。」
「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基地。」揚州市政協主席洪錦華委員對羅志軍講話中的這段文字有深刻印象,他表示「創新離開企業就是一句空話」。
蘇州評彈藝術家袁小良委員對文化創新特有感觸:「包括評彈在內的傳統藝術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生命力在於創新。」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在保護生態環境上,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沒有過路客。要引導全省人民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爭當環保的自覺踐行者,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羅志軍書記關於推進綠色發展重要意義的這些闡述,引起了委員們的強烈共鳴。
省政協委員、南京市江寧區人大副主任高吉祥告訴記者,在上午會議結束回來的路上,委員們就對綠色發展展開了熱烈討論。「環境的確是很大的民生,是老百姓最盼望的實惠。」高吉祥感言,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環境保護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非常有針對性、也非常有可操作性,效果可期。高吉祥透露,江寧區委、區政府部署,今年全區禁止和限制生產的產業門類、空間區域將進一步明確,高能耗、高汙染項目堅決不能落戶。江寧區還制訂了環境準入負面清單,明確了禁止準入的新(擴)建產業、行業名錄,從源頭控制汙染排放,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加快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建設美麗宜居的新家園。「從我們個人來說,要像羅書記要求的那樣,像愛護自己的眼睛和生命一樣,愛護生態環境。」
南京大學教授黃賢金委員說,羅志軍書記的講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良好的生態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黃賢金說,良好的生態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巨大支撐,就像羅書記說的那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建議在政策的制定和實際發展中,充分考慮環境資源的承載力,使重要的決策建立在環境資源承載的基礎上,尊重自然、協調自然、保護自然,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做大「蛋糕」,分好「蛋糕」
「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不斷做大『蛋糕』的同時,把做大的『蛋糕』分好。」羅志軍書記對共享發展的論述,讓省政協委員、省民政廳廳長侯學元感到特別親切。
侯學元說,羅志軍書記的講話鮮明地確立了江蘇共享發展的理念、導向和目的,回到了我們發展的初衷和原點,回應了老百姓的關切和關注,這樣的決策將讓江蘇的發展更有「溫度」。我們既要搞清怎麼發展,也要搞清為了誰發展。共享發展成果,要全民,要全面,要以人民為中心,讓發展成果更加惠及江蘇老百姓,尤其是困難群眾。而漸進共享的決策思路,是告訴我們,不要開「空頭支票」,而要循序漸進、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既要有宏偉目標,也要腳踏實地,這樣的目標令人鼓舞,倍感溫暖。
「正如羅志軍書記所說,越是向更高水平的生活邁進,越是要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省政協委員、中國人壽江蘇分公司總經理邱家洋深有感觸地說,經濟發展、幸福生活離不開包括商業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障,公司將開發出更多接地氣、貼近群眾需求的養老、醫療等保障新品,為江蘇經濟發展、人民幸福生活保駕護航。「我們相信,跟著省委、省政府的決策走,朝著一個方向去努力,百姓生活一定會一年更比一年好!」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蔣廷玉 宋金萍 唐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