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2012還讓我記憶猶新。地球內部板塊運動或者氣候變遷,還可以造諾亞方舟號大船,在海上漂流幾年。課如果外太空的巨型隕石撞擊地球,人類有沒有可能逃離地球避難呢?以現有的科技手段,人類該如何逃避災難,並且繼續繁衍。
首先,以現在的科技水平,想用火箭或者太空梭,送人上太空躲避災難,顯然是杯水車薪,幾十億人,靠火箭一個個送上天,真救不了幾個。火箭一次三四個人上天,太空梭也才六七個,且成本極高。而且火箭還得搭建發射場地,還得選好緯度低的地方發射。
其次呢,火箭的超重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三倍四倍重力,非訓練有素的航天員,未必能夠承受。特別是亞健康狀態的人,心臟,血管,都承受不了幾倍重力。
所以,個人以為,搭建一條或者多條真空管道磁懸浮軌道,或可取代火箭實現大規模載人航天工程。一般正常人,坐升降電梯,承受1.2----1.5倍體重,並沒有太大的不適。所以,如果真空磁懸浮管道,內部水平加速度只有一倍重力,就可以實現正常人登天。要想以此加速度脫離地球引力,軌道長度五千公裡足夠了。更重要的是,真空管道磁懸浮可以重複利用,一次可以成百上千人一起出徵太空。一天就可能有幾十萬人的運載能力。
當然 很明顯,拯救人類,可不僅僅是要把人類送進太空。人類進入空間站,依然需要生存。需要食物,需要安全的環境。這就必須要發射更多的物資,進入太空。然而,幾十萬幾百萬人的生存環境以及生成物資,更不可能靠運載能力只有幾十噸的火箭。更強的磁懸浮軌道,應該才是首選。其實也未必需要真空磁懸浮,在環形磁懸浮軌道設置風洞也未嘗不可。確保空氣不會造成阻力影響加速即可。
但是呢,運載物資的磁懸浮軌道,並不需要考慮超重的問題。確保速度即可。20G,甚至100G的加速度,都可以。這樣磁懸浮軌道可以大大縮短到幾百公裡,可以N條軌道同時發射物資進入太空。
一艘航空母艦的空間,就足夠幾千人在海上生活幾個月。如果提出彈藥及燃料所佔空間,一艘航母那麼大的空間站,所存物資估計一萬人生活幾年也不是問題。用三十年的時間,在太空搭建成百上千個航空母艦大小的空間站估計也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