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改變地球的10個事件:燃燒的亞馬遜和火山復活

2020-12-06 快科技

據國外媒體報導,大多數時候,我們腳下的地球似乎恆久不變。陸地、海洋、天空……與人類的壽命相比,它們似乎都無窮無盡。然而,地球有時也會發生迅速而劇烈的變化。

在過去的一年,我們就見證了一些這樣的時刻,從摧毀生態系統的野火,到瞬間改變地貌的地震,這些變化都永遠改變了地球。

燃燒的亞馬遜

在2019年亞馬遜盆地的火災季,令人難以置信的「地獄之火」撕裂了地球上最大的雨林。根據巴西空間研究所的數據,巴西以及亞馬遜地區2019年的火災發生率比前一年高出80%。8月份大火的濃煙甚至將聖保羅的白天變成了灰濛濛的夜晚。這些火災是人類為了清理灌木叢,以及開闢農業用地而引起的,但在乾旱條件下,許多火災的蔓延失去了控制。

這些火災與人類的伐木行為一起,加速了亞馬遜雨林的消失。根據巴西空間研究所的數據,巴西的森林砍伐在2019年7月激增了278%,僅在那個月就損失了2253平方公裡的植被。

北極海冰變薄

2019年另一個令人警醒的趨勢是北極海冰的持續減少。根據北極海冰模型,未來高緯度地區將越來越多地出現無冰海域。今年,這一新常態在白令海再次得到了印證。到今年4月,白令海已經幾乎沒有海冰了。過去,海冰在4月達到峰值,並持續到5月左右才開始融化。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今年發現,北極最古老、最厚的海冰(通常持續五年以上)消失的速度是年輕海冰消失速度的兩倍。據估計,到2044年,北極海冰可能會季節性消失。過去的一年清楚地表明,這種變化正在持續進行中。

印尼查亞普拉發生致命的山體滑坡

2019年3月,持續不斷的降雨將印尼巴布亞地區陡峭的山坡變成了流淌的泥漿和瓦礫。山體滑坡橫掃多個村莊,造成100多人死亡,幾乎同樣多的人失蹤。根據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的說法,洪水已經迫使成千上萬的居民背井離鄉。大量降雨落在巴布亞省獨眼巨人山陡峭的山坡上,而山上相當一部分植被已被砍伐,以開發農業;由此引發的洪水和滑坡在山體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還汙染了提供飲用水的水庫。

秘魯地震

當地時間5月26日凌晨2點41分,秘魯的尤裡馬瓜斯鎮(Yurimaguas)附近發生了芮氏8.0級地震。由於地震位置偏遠,震源在地殼深處,因此死亡人數僅為一人。但是,這場地震也釋放了相當於627萬噸TNT的能量,永久地改變了地貌。瓦亞加河的河岸崩塌,山體滑坡撕裂了山坡上的植被,使道路開裂。

火山轟隆隆地復活了

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海道島之間的火山群島上,坐落著一座名為「雷公計島」的火山島。今年6月22日,這座火山噴發,形成高達13公裡的蘑菇狀火山灰雲。

雷公計島火山位置偏遠,這意味著它只嚴重影響了航空旅行,迫使飛機轉向以避開火山灰雲。但是在火山噴發後第二天,一艘遊輪上的工作人員靠近了這座島嶼,拍下了這座曾經沉睡的火山的突然變化。據史密森學會的「全球火山活動計劃」稱,該島的山坡覆蓋著厚厚的輕火山灰,還有數米厚的火山灰和碎屑流從火山側翼流下。

消失的地震島

巴基斯坦的「地震島」出現於2013年,六年後,這座神秘的小島又消失了。

這座地震島是在2013年9月巴基斯坦西南部發生的7.7級地震中形成的,那次地震造成800多人死亡。當阿拉伯板塊和歐亞板塊推擠到一起時,埋在地下的熱泥漿帶著巖石和巨礫湧向地表。由此形成了突出海面約20米的小島,據測量,該島長約90米,寬約40米。當地人將這座島命名為Zalzala Koh,在烏爾都語中是「地震山」的意思。

到了2019年,在侵蝕的作用下,這座地震島的沉積物幾乎蕩然無存。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短暫的生命周期對於由「泥火山」形成的島嶼來說十分常見。泥火山指的是深泥漿和巖石從地殼的裂縫中噴射出來而形成的火山。

摧毀巴哈馬的多利安

2019年9月1日,緩慢移動的大西洋五級颶風多利安(Hurricane Dorian)席捲了巴哈馬群島,給阿巴科群島和大巴哈馬島帶來數小時的暴雨和大風,最高風速達到每小時295公裡。據芬蘭商用衛星「ICEYE SAR衛星星座」捕捉到的衛星圖像顯示,9月3日,隨著風暴的移動,大巴哈馬島60%的地方都在水下。

多利安颶風摧毀了島上的人類基礎設施,造成數十人死亡。風暴還破壞了巴哈馬的自然生態系統,毀壞了樹木,威脅著依賴於島嶼生態的野生動物。科學家擔心,這次颶風可能導致世界上最後一批棕頭鳾巴哈馬亞種(學名:Sitta pusilla insulari)死亡。2016年的颶風馬修(Hurricane Matthew)襲擊大巴哈馬島後,這些只在大巴哈馬島發現的小鳥數量減少到只有幾隻。目前還不確定這一物種是否躲過一劫,但是可怕的風暴和海水泛濫無疑嚴重破壞了它們的森林棲息地,人們擔心這場颶風是這一珍稀瀕危物種的致命一擊。

太平洋變暖

當大西洋的海水被颶風多利安裹挾而來的時候,太平洋經歷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海洋熱浪。太平洋上的這一事件幾乎是「溫水區」(The Blob)的重演,這是2013年至2016年,美國西海岸持續出現的一大片異常溫暖的水域。根據加利福尼亞州的海洋熱浪追蹤系統,2019年的「溫水區」幾乎和上一次一樣範圍廣大,而且一樣溫暖。這次變暖影響了鮭魚和其他海洋生物,海洋表面溫度比平均溫度高出了3攝氏度。

根據定義,這些熱浪只是暫時的事件,而不是海洋溫度的永久升高。但科學家們越來越擔心,這些高溫事件將成為新常態。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科學項目主任思科·維爾納(Cisco Werner)在今年9月發布的一篇新聞報導中表示:「我們從『溫水區』和世界各地的類似事件中了解到,以往意想不到的事情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南極洲冰山崩裂

科學家曾預計,2015年時,南極洲的一座冰山將會崩裂。到了今年9月26日,這塊面積達1636平方公裡的大冰塊終於從南極大陸東部的阿梅裡冰架上斷裂了。科學家報告稱,這一冰架似乎每隔60到70年就會崩裂一個大冰山。

儘管南極洲的海岸線發生了變化,但冰山已經漂浮在海洋中,因此它的崩解不會影響海平面。另一方面,南極洲的冰流失正在加速。科學家估計,在過去的25年裡,南極洲已經減少了3萬億噸的冰,導致海平面上升了8毫米。

大氣中的碳含量越來越高

也許地球在2019年經歷的最深遠的變化是人類向海洋和大氣持續的碳排放,在今年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根據全球碳項目的一份報告,人類活動——從農業到交通到工業——在2019年排放了大約431億噸碳。這使得2019年成為創紀錄的一年,打破了之前2018年的最高紀錄。大氣中過剩的碳會在未來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裡一直存在。因此,2019年排放的碳會影響到遙遠的未來。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數據,如果溫室氣體排放不能迅速減少,到2100年,大氣溫度預計將比工業化前的水平上升3攝氏度。

- THE END -

#地球

原文連結:新浪科技 責任編輯:隨心

相關焦點

  • 不可逆轉:2019年地球永遠的10個改變!
    但地球有時會迅速而戲劇性地發生變化。過去的一年見證了其中的一些時刻,從重寫生態系統的野火到瞬間重新排列地形的地震。以下是2019年地球上一些最持久的變化。亞馬遜河被燒毀。2019年亞馬遜盆地的火災季節,令人難以置信的大火席捲了地球上最大的雨林。根據巴西空間研究所(INPE)的數據,2019年巴西和亞馬遜地區的火災發生率比前一年高出80%。8月份大火產生的煙霧將聖保羅的白天變成了灰暗的夜晚。
  • 亞馬遜雨林大火,「地球之肺」在燃燒!
    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已經在大火中燃燒了數個星期了!亞馬遜雨林對於地球那是不可比擬的重要生態環境 它橫越9個國家創造著世界20%的氧氣擁有這個世界40%的熱帶雨林20%的淡水資源和瀑布城市被黑雲覆蓋白晝宛如黑夜8月19日,從亞馬遜雨林南下的火災煙氣對巴西南馬託格羅索州、聖保羅州和帕拉州部分地區造成明顯影響。
  • 亞馬遜雨林為何燃燒
    許多人相信,這些濃煙正是從 2700 千米之外燃燒的亞馬遜森林裡飄來的,聖保羅潮溼、寒冷的空氣將燃燒產生的顆粒變成了密不通風的濃霧。#PrayForTheAmazon(為亞馬遜祈禱)成為社交網絡上的熱門話題,人們開始注意到這場正在摧毀地球上最大生態系統之一的災難。
  • 埃特納火山「復活」了!歐洲最大的火山爆發出巨大的熔巖塊
    歐洲最大的火山以一種引人注目的方式「復活」了,義大利的埃特納火山以巨大的力量爆發——將大塊燃燒的熔巖噴射到500英尺高的空中。埃特納火山在過去的24小時內爆發出強烈的衝擊波,噴出500英尺高的熔巖塊。埃特納火山在過去的24小時內爆發出強烈的衝擊波,將高達500英尺的熔巖塊拋向空中。歐洲最高的火山將火山灰噴向天空,官員們評論說,從埃特納火山噴出的巖漿似乎「不停」噴發。這座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躍的火山遺址,7月底首次「復活」。然而,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IGNV)在周四晚上記錄了火山爆發的劇烈升級。
  • 亞馬遜森林在燃燒,為什麼人類視而不見?
    大量的濃煙正在亞馬遜雨林上空聚集,濃煙密布讓雨水根本無法凝結,地面的溫度又在持續升高。亞馬遜雨林就像一顆即將爆炸的定時炸彈!在航拍的熱力圖裡,亞馬遜雨林這個世界上最綠的地方,如今卻像一個正燒得通紅的鐵板。我們的地球,也正在燃燒!
  • 在地球上研究最少的10個地方,比如亞馬遜熱帶雨林和馬裡亞納海溝
    人們相信,由於存在先進的技術以及在工程上的進步,我們已經發現並徵服了地球上的一切。但是,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下面列舉的這10個地方,我們對它們的探索並不多。3.亞馬遜雨林亞馬遜叢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森林,總面積約為700萬平方公裡,並橫越了8個國家。在叢林裡,有許多文明、部落和種類繁多的動植物仍然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 亞馬遜雨林在燃燒,還有非洲熱帶草原地區,也在猛烈的燃燒
    最近就有一場火災引得全球人們都關注的火災,亞馬遜熱帶雨林森林火災,相信小夥伴們應該都對這場火災有所了解吧。亞馬遜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它的的這場火災不僅引得全球人們關注,甚至對全球都會有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
  • 亞馬遜雨林正以創紀錄的速度燃燒,地球上的氧氣會越來越少!
    亞馬遜,被稱為地球的肺,在控制地球的二氧化碳水平和製造氧氣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的調查數據,現在亞馬遜熱帶雨林正以創紀錄的速度燃燒。亞馬遜是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負責製造地球上20%的氧氣 ,它是一個重要但又脆弱的生態系統,具有如此大小和密度,它的「碳儲存」扮演一個顯著減緩全球變暖的速度的作用。
  • 亞馬遜森林大火已持續燃燒16天
    央視網消息:當地時間2019年8月21日,巴西亞亞馬遜州,亞馬遜雨林遭遇大火侵襲。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的衛星數據顯示,亞馬遜地區森林大火已持續燃燒了16天,「地球之肺」正面臨不能承受之重,巴西、秘魯與玻利維亞交界處的亞馬遜地區為火災重災區,集中位於巴西的朗多尼亞州、馬託格羅索州和亞馬遜州以及玻利維亞境內,目前正處於氣候最乾旱時期,更加強了火勢的蔓延。 視覺中國當地時間2019年8月21日,巴西亞亞馬遜州,亞馬遜雨林遭遇大火侵襲。
  • 地下海和火山
    地下海  土衛系統和木衛系統的衛星,都有火山和地下燃燒,這樣的地熱也形成地下海  因此,依據地下燃燒、火山、地下海、不倒翁結構、月球中空這些跡象,已經可以斷定,月球來自土星系統,曾經是一個具有地下海的星球。  其他類地行星也是如此。火星、金星、水星、地球,都有地下海。  特別是地球,迄今人類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火山  在多數衛星上都有地下燃燒現象,發生火山。
  • 世界上有一座火山燃燒了幾十年,卻被當地人用來做飯燒烤
    說到世界上的火山,有的人會想到日本的富士山,山頂終年被白雪覆蓋,山下一簇簇櫻花飄落,每年都會吸引超過20萬的人前去攀登。還有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級火山,寬400多公裡的火山如果噴發,甚至能導致整個地球的生態改變。
  • 從太空看地球什麼樣?細數十大令人驚異的場景
    太空觀看9/11恐怖襲擊事件:美國宇航局弗蘭克-庫爾伯特遜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事件中唯一不在地球上的美國人,儘管如此,並未阻止他親眼目擊這一事件。他從距離地面330公裡的國際空間站觀看,當時空間站正下方是新英格蘭地區,但仍能觀看到紐約方向上空出現煙霧。
  • 極端氣候事件:緊急呼籲防範未然!關乎地球存亡!
    這引起極端氣候事件反撲,例如熾烈熱浪、異常暴雨、強烈颶風和強大颱風。最近科學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對於惡劣氣候事件的影響往往被低估,全球溫度小幅升高能顯著加劇這些現象發生。由史丹佛大學地球系統科學教授,諾亞.迪芬堡博士,進行研究並發表於2020年3月發行《科學前緣》期刊上,關於他的發現。迪芬堡博士說:「我們年復一年看到極端事件發生率攀升,對人類和生態系統產生了重大影響。」
  • 撞擊事件和火山噴發
    新研究顯示,66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或許不是恐龍滅亡的唯一罪魁禍首。發表在近期《科學》雜誌上的兩篇論文探討了天外來物撞擊(如今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被認為是此次撞擊造成的)和地球另一端的大規模火山噴發(地點是今天的印度)之間的可能聯繫。
  • 印尼火山開始噴發,2020還有哪些災難等著我們?
    最近,我們的地球發生了一系列災難,比如蝗災、冰川融化、亞馬遜雨林大火、澳大利亞大火、印尼火山噴發,還有新型肺炎病毒……這些讓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惶恐不安。蝗災。試想一下,如果這些微生物在我們地球中開始擴散,那麼我們將迎來致命性的災難。澳大利亞大火前陣子的澳大利亞山火事件也讓人們備受關注,從去年9月份就開始燃燒,範圍不斷擴大,據悉過火面積已經超5.25萬平方公裡,接近600萬公頃,相當於一個克羅埃西亞。
  • 歷史上十個不到一秒鐘就發生的事件,世界卻因此而改變
    我們將看一看在世界上那些不到一秒就發生的事件和發明,你一定會在那一刻感觸到時間的重要性。萬年前中生代末期的最後一次滅絕事件中,一顆大山大小的小行星以每小時4萬英裡的速度撞擊地球。就在眨眼間,地球歷史上最具災難性的事件之一開始了。當然,損失不僅限於眼前的破壞。長期的影響是恐龍和地球上75%的物種徹底滅絕。
  • 奧陶紀滅絕事件,火山噴發殺死了地球上的生命
    大約4.45億年前,地質事件後地球上約85%的海洋生物消失了。這被認為是奧陶紀的大規模滅絕。據《紐約時報》報導,這種滅絕事件一直被認為是地球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謎團。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其原因。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的史蒂芬·格拉斯比說:「奧陶紀的滅絕事件一直是一件奇怪的事。」奧陶紀是古生代六個世紀中的第二個世紀。它發生在寒武紀之後。
  • 6600萬年前的滅絕恐龍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和「彗木大衝撞」
    >當時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撞擊瞬間拋起巨量灰塵、土壤和水汽高達幾十千米衝入大氣層遮天蔽日,同時引發了全球性火山噴發和海嘯,2014年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撞擊引發的海嘯可能高達1.5km
  • 亞馬遜熱帶雨林,發現外星人的事件,是真的嗎
    亞馬遜熱帶雨林,發現外星人的事件,是真的嗎巴西亞馬遜發現外星人的事件還是在2011年10月的時候當時兩名來自英國的遊客在亞馬遜的熱帶雨林在給一群玩耍的孩子拍攝視頻之後卻發現視頻畫面中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生物疑似我們所說的外星人。
  • 已滅絕的物種再度復活!是科學統計失誤,還是地球物種正在復活?
    但到如今卻僅僅只剩下了1%的生物品種,雖然看似還非常的豐富,但和幾億年之前的地球物種相比較起來,早已不值得一提了。致使這一結局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多次的生物大滅絕的災難。尤其發生於二疊紀時期的大滅絕,致使97%以上的物種都滅絕了。其中人類最為熟悉的一次物種滅絕,毫無疑問是距離人類最近的,發生於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