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野火……燒不盡!它與氣候變暖已成惡性循環?

2020-09-05 黔氣象

今年夏天,除了歐洲高溫、亞洲暴雨、北美山火……還有一處災害牽動人心!近日,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經過評估,今夏西伯利亞超常和持續已久的高溫加劇了北極野火的「空前發生」,使得碳排放量激增

高溫、野火、碳排放……

整個地球系統

環環相扣

而2020年夏季

北極野火的發生

與全球氣候變化緊密相關

卻又互相作用

其原因及影響

值得進一步挖掘探索

但更應引起人類的警覺

事實上,這裡說的北極指的是北極圈(北緯66.5°以北)以內的地區,既包括北極海冰區域,也包括亞歐大陸的高緯陸地,野火只能發生在後者的區域。實際情況是北極圈包含了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北邊的大片區域。

每年夏季,亞歐大陸沒有冰雪覆蓋,以苔原和針葉林為主的植被生長旺盛為野火的發生提供了客觀條件

今夏發生的野火規模空前,長時間持續高溫是主要原因,頻繁出現的雷電是誘因。此外,近些年北極變暖速度加快,使得北極森林覆蓋面積不斷向北推移擴大;高溫促進了冰雪提前消融,使得北極圈內植被生長提前;高溫也使得燃料更加乾燥,有利於野火的傳播。這些原因共同導致了今年野火的規模超過往年。

北極地區每年都會有野火發生,但近兩年來,北極野火的發生頻次、規模和持續時間都在逐漸增強

MODIS衛星反演產品顯示,北極圈內野火的生物質燃燒量在2019年夏季顯著上升。而今年截至8月12日,燃燒規模已超過2019年整個夏季,呈現出明顯的增強趨勢。

今年野火火點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東部 ·

2020年北極野火的空間分布(左)。MODIS衛星反演的1997-2020年北極圈內6-8月份生物質燃燒量,2020年結果截至8月12日(右)。田晨光製圖

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表示

北極的升溫速度

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

極大影響了當地人口和生態系統

並造成了全球影響

由於遙相關

兩極影響著低緯度地區的天氣和氣候條件

那裡有數億人居住

雖然在北極圈附近居住的人數較少,北極野火對當地居民造成的直接危害要小於人口密度較大的區域。但是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巨大的,可能會造成某些生物物種的大規模減少或者滅絕。

野火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會對人群造成健康危害,並且空氣汙染可以傳輸到更遠的地區;野火的發生於全球變暖而言是一個惡性循環,野火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增加溫室效應,同時全球變暖又會加劇野火的發生頻次與持續時間。

此外,北極野火還會導致森林面積減少,削弱陸地碳吸收能力;排放大量煙塵,影響太陽輻射的吸收和散射,改變局地能量平衡,進而導致天氣氣候的變化……

但是,在研究野火原因

及其影響的過程中

學者們也有了一些新發現

MODIS衛星反演的1997-2020年全球年均生物質燃燒量,2020年結果截至8月12日。田晨光製圖

雖然近年來全球各地野火頻發,但根據衛星反演數據來看,全球總的生物質燃燒量呈現出明顯的遞減趨勢(上圖)。

同時,當前全球森林火災的發生頻次和規模在逐漸增加,不過由於一些熱帶草原被開墾為農田,草原火災的規模卻在減少。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火災發生的時間較往年有所提前以及推後。以前火災一般出現在夏季,現在火災已經開始在春季發生並且在秋季也有發生。主要原因是全球溫度升高導致了春季和秋季的氣候適合火災的發生

生物質燃燒量多年平均空間分布。田晨光製圖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北極野火雖然強度和面積在增加,但其在全球的比例仍然較小

最主要的「林火活動中心」,仍在非洲中部、印度尼西亞,以及亞馬遜森林南部地區。這些燃燒中心主要是由於當地的人類活動造成(如砍伐森林、圍獵動物等)。

MODIS衛星反演的1997-2020年全球年均生物質燃燒量變化趨勢,紅色代表增加,藍色代表減少。田晨光製圖

2018年,一篇發表在《Science》上的文章首次揭示了全球火活動在減少的趨勢。他們分析認為,早期農業活動往往是將荒地(林)轉為農田,所以農業活動的擴張會導致燃燒面積的增加。

在當代,大片農田的存在反而對火源有重要抑制作用。因此,在中低緯人口密集地區,野火頻率和強度呈現減少趨勢;而在中高緯人口比較稀少而植被分布廣袤的地區(如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北邊),氣候變暖極大促進了當地的野火活動(上圖)。

不難推測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正遭受著

森林草原面積減少

生物多樣性減少

極端天氣氣候增加

溫室效應加劇等威脅

因此

保護地球

不能等到無可挽回

才行動

廣告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審核:段昊書

專家顧問: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 樂旭;澳洲莫納什大學教授 郭玉明

圖片:ECMWF、網絡等

微信編輯:壯實

轉載授權請聯繫:010-58993075(段老師)

送給我們一顆小星星,好嗎?

相關焦點

  • 燒……北極野火與氣候變暖已成惡性循環?
    此外,近些年北極變暖速度加快,使得北極森林覆蓋面積不斷向北推移擴大;高溫促進了冰雪提前消融,使得北極圈內植被生長提前;高溫也使得燃料更加乾燥,有利於野火的傳播。這些原因共同導致了今年野火的規模超過往年。
  • 北極圈野火燒不盡,機器人像蟑螂吹又生 | 一周科技
    本周壞消息:最近北極燒得相當厲害,這不僅與氣候變暖有關,而且還會讓氣候變暖更加嚴重……Junwen Zhong, Yichuan Wu and Liwei Lin在接入交流電的作用下,「蟑螂機器人」身體裡的壓電材料快速地彎曲和伸展,帶動它前進,速度可以達到每秒移動二十倍身體長度,這速度與自然界的昆蟲們也不相上下。而因為結構簡單又有彈性,這個小機器人也格外不容易損壞。在被砝碼壓過或被研究人員用腳狠狠踩過之後,它依然能夠繼續前進。
  • 全球變暖的「惡性」循環!北極永久凍土融化,氣候汙染還會加強?
    對於全球變暖來說,世界各地都可以說受到了它的影響,因為氣溫的上升是一個全球化問題,就算是以往非常寒冷的(南北極)區域,如今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破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根據歐洲宇航局報告顯示,5月份哥白尼哨兵-1和哨兵-2的「齊聚」北極,進行衛星監測數據綜合分析發現,北極的冰川覆蓋區域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前所未有的北極殭屍野火爆發!科學家發出警告:冰下火焰無法撲滅
    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由於持續的高溫天氣和乾旱澳大利亞發生了一場規模浩大的森林大火,從2019年的9月份一直持續燒到2020年的3月份,總過火面積達1100萬公頃(11萬平方公裡),估計已致包括袋鼠、樹熊(考拉)等在內的30億隻動物死亡。
  • 冰雪下的火焰:前所未見的北極野火燃燒了什麼?
    野火釋放了創紀錄的二氧化碳,一部分原因是野火燃燒的是一直以來作為碳匯的古代泥炭地。今年夏天,野火肆虐北極圈,苔原燃燒起來,將西伯利亞的城市蒙上了一層煙塵,刷新了以往的火災季節紀錄。截至8月末火災季節退去之時,火災已釋放了2.44億噸二氧化碳,較去年同比增長35%,打破了之前的紀錄。科學家們說,罪魁禍首之一是隨著北極融化而燃燒的泥炭地。
  • 是氣候大變先兆嗎?北極在繼萬年一遇高溫後,又頻繁出現野火
    2020年出現了多個不愉快自然事件,在全球範圍內,出現了洪災,野火,強降雨,極端高溫,颱風等,不少人因此而失去了家園,搞得不少人都開始懷疑人生了,不僅聯想起物理學家霍金的世紀預言,俄羅斯火星男孩預言,還有盲眼神婆巴巴萬加的預言,難道說2020年真的是多災多難的一年,是地球氣候大變前先兆嗎?
  • 北極繼萬年一遇高溫後,又頻繁出現野火,是地球氣候要變先兆嗎?
    但以科學態度來看,這些都屬於是氣候變化帶來一種負面影響,仍屬於正常變化範圍內,不是全球氣候大變前先兆,所以大家也用不著多想,不過,我們應該需要重視的是,為什麼近年來氣候開始偏向極端了,是否跟人類過度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變暖有關?確實是一個應該去深思的問題。
  • 北極地區火災不斷,釋放二氧化碳創紀錄,或加快全球氣候變暖進程
    南北極作為人類活動最少的兩個地區,一直以來都是神秘的存在,但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動,連年上升的高溫讓兩極也受到影響,冰川融化已經越來越突出,而今年以來北極地區的大火更讓人憂心忡忡。北極已經沒了大家印象中的極寒,溫度甚至飆到38度,使得北極圈野火遍布。
  • 北極要變「烤爐」?野火肆虐,北極圈附近最高溫度超30℃
    全球變暖問題,似乎早已成了我們經常談論的一個常態話題。變暖給我們所帶來的,一方面是燥熱的天氣,還有一些更深層的影響,大概就是一些極端天氣問題,就像前幾日出現在墨西哥的大冰雹天氣。但是現在阿拉斯加地區遭受熱浪襲擊,局部溫度已打破過去幾十年的記錄。
  • 研究認為:北極變暖趨勢難以遏止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8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警告,「北方不再那麼冰冷」已成趨勢》的報導稱,科學家在對北極地區的年度評估中說,北極地區在2020年繼續轉向新的氣候模式。因為該地區幾乎創紀錄的變暖效應驟增,冰雪覆蓋面積減少,極端野火事件增多。
  • 北極大火肆虐,氣溫飆升到38攝氏度
    這場野火主要出現的原因,就是北極地區持續的乾旱天氣,最終導致在春夏交接的時候,野火徹底爆發,雖然在野火剛出現的時候,就進行了緊急滅火行動,不過照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期內想要撲滅還很難,一些研究者認為,今年北極的這場大火,或許會持續到8-10月份
  • 停電可以防止野火?森林火災也有季節,氣候變暖是主要原因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氣候變暖是我們當下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而它所帶來的影響,也已涉及到生活中的多個方面。你或許能聯想到如今的夏季似乎越來越熱,原本應該寒冷的冬季反而變得越來越暖和,但卻不一定能認識到森林火災也與氣候變化有關。
  • 北極到處都在熊熊燃燒,並已燒到危險的泥炭層
    北極可能正在變成氣候變暖的主戰場。繼永久凍土融化,建築、道路、管道等基礎設施被大量破壞,二氧化碳和甲烷不斷釋放,史前病菌病毒復活等令人揪心的現象愈演愈熾之後,北極地區現在也開始燃燒起來,從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到格陵蘭島和美國的阿拉斯加,肆虐的野火正在到處蔓延,一個多月就釋放了1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比利時2017年的總排放量。
  • 2020年,北極又燒起來了!氣候巨變,人類最擔心什麼?
    而根據《生命科學》雜誌報告指出,新的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北極大火又燒起來了,並且更加嚴峻,綜合情況已經成為了有記錄以來北極野火影響最嚴重的一年,所以北極氣候的巨大變化,對人類的影響已經是顯而易見。
  • 北極大火四處蔓延,溫度直線攀升,環境或再也回不到從前!
    自從融化後,身體開始腐爛,向大氣中釋放有毒氣體,例如二氧化碳加劇溫室效應,全球變暖已成定局。最難以置信的是,在這些動物的屍體中,科學家們還檢測出大量的病毒,這些病毒可能會重回人間,有復活的可能性,如果具備極強的傳染性。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原因是什麼?
  • 繼出現「8萬年一遇」高溫後,北極燒起來了,再創下一個新紀錄
    隨著高溫天氣的出現,這些碳物質可能會出現燃燒的情況,現在北極又燒了起來了。截止至上個月末,這一場野火已經釋放了244兆噸二氧化碳,比2019年增加了35%,又創了一個新的紀錄。在北極地區,一般夏季都會有野火肆虐的情況,畢竟存在這麼多碳物質,不過,這些年來,北極的野火似乎更加嚴重了。相信很多朋友也還記得,在2019年北極就曾出現了嚴重的野火肆虐問題,今年野火釋放的二氧化碳比2019年多了近三分之一,這也說明了今年北極的野火比2019年更加嚴峻。
  • 南北極野火不斷,世界各地屢現超高溫,地球命運轉折點已到來?
    過去五年,是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加倍猖獗的野火、危機最前端的南北極受傷越來越嚴重、人類知之甚少的永凍土正在重新面世,都跟隨這些變態的溫度出現、加劇,氣候危機也就這樣在溫度值之外正在給人類帶來一場深厚的災難。
  • 北極海冰正快速消失!19國科學家探險1年敲響氣候變暖警鐘
    但是,當科考船在海冰中漂流時,研究人員收集的信息將對幫助科學家了解氣候變化的影響至關重要。去年行前的新聞發布會上,這個項目團隊的負責人馬庫斯·雷克斯(Markus Rex)曾表示,北極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震中」,卻是人類在氣候系統中了解最少的一環。在當前氣候研究領域的諸多氣候模型中,北極地區都是存在「最大不確定性」的區域,但又是全球變暖最快速的地區。
  • 北極氣溫猛增,比正常溫高約5.4度!馬斯克:太陽終將吞噬地球
    ,澳大利亞等地區帶來了嚴重的大火,甚至北極地區都出現了極端性的氣候事件,北極也出現了極端性的大火,38度的高溫,然而北極地區的「炎熱」天氣還在持續,這可能讓不少人感覺到驚訝。如今的北極地區怎麼會變熱,按照情況來說如今的這個季節會變得越來越冷才對,這有點不符合常理,但是事實告訴了我們,地球變熱,確實北極也變熱了,並且2020年北極「發燒」仍然沒有停止,並且在持續之中,根據緬因州大學氣候氣候研究中心發布數據顯示,北極的氣溫又出現了歷史性的新高,整個地區的氣溫出現「猛增」。
  • 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原標題: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正在讓冰天雪地的北極,陷入極端高溫天氣的糾纏。在重重熱浪的包裹中,北極圈繼去年後再次發生大規模森林火災。來自歐洲哨兵3號的衛星圖像顯示,目前北極圈附近西伯利亞的野火大約有800公裡的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