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電可以防止野火?森林火災也有季節,氣候變暖是主要原因

2020-12-05 悟空科學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氣候變暖是我們當下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而它所帶來的影響,也已涉及到生活中的多個方面。你或許能聯想到如今的夏季似乎越來越熱,原本應該寒冷的冬季反而變得越來越暖和,但卻不一定能認識到森林火災也與氣候變化有關。科學家表示,當我們地球上的溫度越來越高,氣候隨之變得更加乾燥,那麼野火季節的時長也會因此而被延長。面對這樣的現狀,除了減緩氣候變暖的趨勢以外,我們還需要採取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預防性的電力中斷,以有效的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

或許很多人都覺得難以理解,為什麼好好的森林會無緣無故起火呢?當然,從科學的角度而言,這個世界上就不存毫無依據的事兒。事實上,不管是電線發出的火花、篝火、燃燒的碎屑,還是電子設備或煙花發出的火花,都是人類帶給森林火源的一些常見方式。尤其是全球變暖,炎熱的天氣變得更加乾燥,於是火災也因此而變得更加頻繁。比如,目前就特別容易發生火災的金州,這裡的林地上覆蓋了不計其數的乾燥植被,一旦遭遇強風和火花,便能夠輕而易舉的引發火災。

但就目前而言,為了預防更多更大的森林火災,野火專家認為可以採取的有效措施,便是增加預防性電力中斷的次數,從而降低該區域發生火災的風險。雖然這樣的選擇會在一定程度上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但通過停電來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是值得的,這是一種有效的方式,更是之後的一種趨勢。隨著森林野火季的時間越來越長,森林有了乾燥的燃料儲備,倘若位於其上的電線被強風或雷暴擊落,便很有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的發生,所以,臨時性停電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避免為其帶來火源。

事實上,火災會因為燃料的堆積和氣候變化而變得更加常見,並且,因為乾燥的燃料越來越多,導致了可供燃燒的材料變多,從而也增加了每一次森林火災的燃燒強度。在已經過去的僅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地球上的某些被森林覆蓋的區域,溫度的上升達到了1.4攝氏度左右。科學數據顯示,加利福尼亞山火燃燒的面積在幾十年裡增加了五倍,而根本原因便是全球氣候變暖,所導致的森林燃料變得越來越乾燥。

科學家們還表示,火災隱患的大小,跟野火季節的長短也有直接關聯,不管是夏季的大風,還是冬季來臨之前的暴雨,持續的時間越長便意味著發生火災的風險越高。雖然,在一般情況下,夏季的森林火災事件相對更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的時間就可以放鬆警惕,尤其是較為溫暖、且氣候乾燥的秋天,這樣的季節也可能偶爾有大風的助力,從而使得森林野火的發生。雖然這看上去不過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但卻暗含了氣候變暖帶來的趨勢變化,並且,這樣的變化還會在之後的時間裡進一步加劇。因而,我們需要對這些現象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以更好的應對可能會面臨的風險。

相關焦點

  • 燒……北極野火與氣候變暖已成惡性循環?
    此外,近些年北極變暖速度加快,使得北極森林覆蓋面積不斷向北推移擴大;高溫促進了冰雪提前消融,使得北極圈內植被生長提前;高溫也使得燃料更加乾燥,有利於野火的傳播。這些原因共同導致了今年野火的規模超過往年。
  • 北極野火……燒不盡!它與氣候變暖已成惡性循環?
    此外,近些年北極變暖速度加快,使得北極森林覆蓋面積不斷向北推移擴大;高溫促進了冰雪提前消融,使得北極圈內植被生長提前;高溫也使得燃料更加乾燥,有利於野火的傳播。這些原因共同導致了今年野火的規模超過往年。
  • 為什麼說熱帶草原氣候和地中海氣候,是最容易發生野火的氣候?
    其中,目前還在持續燃燒的就是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新南威爾斯州,從2019年9月以來已經持續燃燒了四個多月,一般來說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氣候類型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並不是十分容易發生森林火災的氣候,不過今年異常的乾旱天氣,降水稀少,從而引發了火災的發生。
  • 北極火災釋放二氧化碳創新高
    這是一個反饋循環:隨著泥炭地釋放更多的碳,全球變暖加劇,導致更多泥炭地融化,引發更多的野火。8月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表明,北部泥炭地最終可能會從碳的淨吸收地轉變為碳的淨來源地,這將進一步加速氣候變化。
  • 冰雪下的火焰:前所未見的北極野火燃燒了什麼?
    野火釋放了創紀錄的二氧化碳,一部分原因是野火燃燒的是一直以來作為碳匯的古代泥炭地。今年夏天,野火肆虐北極圈,苔原燃燒起來,將西伯利亞的城市蒙上了一層煙塵,刷新了以往的火災季節紀錄。截至8月末火災季節退去之時,火災已釋放了2.44億噸二氧化碳,較去年同比增長35%,打破了之前的紀錄。科學家們說,罪魁禍首之一是隨著北極融化而燃燒的泥炭地。
  • 北極火災呈現新趨勢,將嚴重影響全球氣候
    《自然·地球科學》雜誌9月28日發表論文稱,「殭屍火」和耐火植物燃燒正在成為北極火災的新特徵,並將對全球氣候造成嚴重影響。2020年,北極野火季節比往年提前了兩個月,其範圍更是史無前例。前一生長季節未熄滅的火可以在富含碳的地下泥炭中悶燃一整個冬天,然後到春天天氣變暖時在地表重新點燃。「對於北極地區的『殭屍火』所導致的後果,我們知之甚少。」 Turetsky說,「唯一清楚的是,它代表了氣候系統的某種勢頭,也意味著前一年的大火為第二年夏天的火災奠定了基礎。」北極火災的第二個新特徵是耐火植被被新火點燃。
  • 冰床坍塌,森林大火,湖泊萎縮……全球變暖的19張衛星照片
    溫度的迅速升高也增加了發生野火的危險。從太空中甚至可以看到2019年覆蓋俄羅斯和格陵蘭部分地區的煙霧這是發生在俄羅斯薩哈共和國泥鰍近郊的山火事件。2019年6月11日。在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之間,西伯利亞損失了超過55,000平方公裡的森林火災。
  • 北極圈永久凍區的泥炭地被野火點燃,將遠古的碳釋放出來
    今年夏天,北極圈大火燃燒,使苔原燒毀,使西伯利亞城市煙燻,連續第二個非同尋常的火災季節結束。到上個月末火災季節消退時,大火已經釋放出創紀錄的244兆噸二氧化碳,比去年增加了35%。罪魁禍首可能是古老的泥炭地,世界之巔北極圈正在融化縮小。泥炭地是富含碳的土壤,隨著浸水的植物緩慢腐爛而積累,有時長達數千年。它們是地球上碳密度最高的生態系統;典型的北部泥炭地的碳含量大約是北方森林的十倍。泥炭燃燒時,它會將其古老的碳釋放到大氣中,並增加了導致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
  • 森林火災面積已達600萬公頃,澳大利亞舉國「上火」
    據CNN報導,今年山火季節開始以來,全澳大利亞森林火災面積已達600萬公頃,相當於一個克羅埃西亞的大小。而近年來為世人關注的2018年加州山火和2019年的亞馬孫森林大火,火災面積分別為77萬公頃和90萬公頃。
  • 氣候變暖的又一惡果:樹木更「矮」了
    因此,地球上森林的年齡和高度急劇下降。「隨著氣候變暖,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西北西北大學地球科學家、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內特·麥克道爾(Nate McDowell)說,「未來地球上的大片原始森林將會越來越少,這將與我們已經習慣的環境大不相同。
  • 自供電野火探測器如何有效防止致命火災
    當野火再次侵襲加利福尼亞州的時候,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發現一種更容易的方式去探測和警示致命火災:一種僅需要樹葉搖晃就可供電的森林火災傳感器。這一裝置像湯匙一樣大小,生產價格僅需 20 美元。理論上價格比衛星監測或者人工巡檢更加便宜。
  • 野火是如何發生的?我們該如何阻止它們呢?
    這些滾滾火焰的速度高達每小時14英裡,換算成4分鐘一英裡的速度,可以在幾分鐘內超過普通人。以美國為例:過去二十年來,美國野火造成的破壞顯著增加。自2000年以來,美國每年平均有72400場野火燒毀了700萬英畝土地,是上世紀90年代野火燒焦面積的兩倍。2015年,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野火季節燒毀了1000多萬英畝土地。
  • 是氣候大變先兆嗎?北極在繼萬年一遇高溫後,又頻繁出現野火
    ,不是全球氣候大變前先兆,所以大家也用不著多想,不過,我們應該需要重視的是,為什麼近年來氣候開始偏向極端了,是否跟人類過度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變暖有關?,尤其是北極圈地區,繼萬年一遇高溫後,又頻繁出現野火,NASA衛星照片顯示,從7月30日至8月6日期間,俄羅斯西伯利亞薩哈共和國上空出現了滾滾煙羽,表明地面上野火正在泛濫,這裡是世界上火災最多的地區之一,而今年夏季火災更強烈,分布更廣泛,已出現了19起大火,產生異常多碳排放。
  • 燒死10億動物,燒毀21%森林,澳洲野火預示地球已被推向危險邊緣
    肆虐澳大利亞的森林野火終於得到了控制,然而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這次野火造成澳大利亞至少21%以上的森林被燒毀,成為澳洲有史以來破壞最嚴重的大火,甚至在全球範圍內都前所未有。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加劇,科學家們預計正偶極天象將不斷增加,從而導致更多的旱災和火災。
  • 北極繼萬年一遇高溫後,又頻繁出現野火,是地球氣候要變先兆嗎?
    但以科學態度來看,這些都屬於是氣候變化帶來一種負面影響,仍屬於正常變化範圍內,不是全球氣候大變前先兆,所以大家也用不著多想,不過,我們應該需要重視的是,為什麼近年來氣候開始偏向極端了,是否跟人類過度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變暖有關?確實是一個應該去深思的問題。
  • 氣候變暖森林破壞 加速東北凍土退化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金會軍等研究發現,中國東北凍土區因受氣候變暖和人為活動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凍土退化顯著,尤其以大興安嶺區多年凍土退化最為顯著,主要表現為多年凍土上限下降、溫度升高、厚度減薄、融區擴大;多年凍土島消失及多年凍土南界北移等幾個方面。
  • 2020年亞馬遜雨林現破紀錄野火,一天1000場,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打破了2005年7月單日最高紀錄,創造了新的歷史記錄,而接下來8月更是野火多發月,被稱為「火災季節」,在2019年的8月,共記錄了30900場野火,刷新了12年來的最高紀錄。二,澳大利亞野火導致大量煙霧進入平流層破壞全球氣候原來秩序,野火還釋放大量溫室氣體進入大氣層,催化全球變暖,有專家甚至認為,2020年的氣候變化跟澳大利亞野火有著一定聯繫性。
  • 北極地區火災不斷,釋放二氧化碳創紀錄,或加快全球氣候變暖進程
    南北極作為人類活動最少的兩個地區,一直以來都是神秘的存在,但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動,連年上升的高溫讓兩極也受到影響,冰川融化已經越來越突出,而今年以來北極地區的大火更讓人憂心忡忡。北極已經沒了大家印象中的極寒,溫度甚至飆到38度,使得北極圈野火遍布。
  • 前所未有的北極殭屍野火爆發!科學家發出警告:冰下火焰無法撲滅
    ,例如將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臨海或內陸低海拔陸地被海水淹沒;被封在南極冰川裡的古老病毒和細菌將被釋放;使全球氣候異常頻發並導致降水量重新分配以及容易加劇森林火災的發生等,這些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而且還極大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 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原標題: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正在讓冰天雪地的北極,陷入極端高溫天氣的糾纏。在重重熱浪的包裹中,北極圈繼去年後再次發生大規模森林火災。來自歐洲哨兵3號的衛星圖像顯示,目前北極圈附近西伯利亞的野火大約有800公裡的寬度。